对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C-076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0-03-30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C-076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钟明月代表:

您提出的C-076号“关于合理规划区内职初教师培训课程安排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根据市教委的相关精神和工作要求,实施“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自20129月以来,已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共计2000多人。

我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施行全进入浸润式模式,培训形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区教育组织并实施的岗前培训;第二阶段由我区45所市、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组织并实施的见习培训;第三阶段由见习教师所在聘任单位组织并实施的跟岗培训;在第二、三阶段实施期间,区教育学院每月安排1-2次见习教师集中培训。培训课程分为区级课程和校级课程两大类,并明确了区、校培训的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区级课程主要是通识类培训,涉及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方面;校级课程主要是实践体验类培训,涉及学校文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家校合作等方面。为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培训手册,编制了“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管理手册”“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指导教师手册”“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中小学教师版)”“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幼儿园教师版)”等。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课程类型,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Time)、见习教师受聘单位所在的学段(Phase)、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内容(Substance)为维度和参数,架构了杨浦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结构。

根据您的建议,下阶段我们将力求在以下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完善区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云平台资源

创建“整合优化、共建共享”的多样化的课程模式,根据见习教师的实际培训需求,配置相关学习课程如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等。

2、加强非师范专业教师的专项培训

针对非师范专业见习教师的需求,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见习教师提供个性化的选学机制,逐步完善提供给“非师范专业”教师的课程内容,逐步实现按学段、学科让教师自主选课。

3、加强市、区、校三级培训分工协作

在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中,市、区、校三级培训各有侧重,多增加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区级培训主要针对区域新入职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通识类培训;校级培训应该结合新入职教师的个体的优势和个性特点,结合学校的发展特色,展开个性化的培训。

 

20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