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七次会议第D-120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合办) 2025-03-26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医疗保障局
杨医保〔2025〕2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七次会议
第D-120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合办)
区绿化市容局:
王继红代表提出的第D-120号“提升上海体育大学周边环境建设层次和校地合作深度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合办意见函告如下:
收到代表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落实办理责任,由局长牵头,局医管科承办,与代表进一步开展座谈交流,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工作实际提出办理意见,努力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发展。
自2020年起,杨浦区委和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依托区校合作机制,创新推出社区运动健康师服务项目,着力构建体医融合、多部门协同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五年来,项目持续推进深化区校合作,充分发挥上海体育大学学科优势和专业师资力量,联合为我区累计培养社区运动健康师500余名,并连续四年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
2024年,项目全面升级至3.0版,推动全区南北医联体14家医疗机构开设“运动干预门诊”,推动上海体育大学专家教授研发的“运动处方”小程序产学研转化落地。我局牵头制定《关于深化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项目 创建全国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的实施意见》(杨府发〔2024〕9号),并与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区校合作内涵。我局联合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参事工作室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开展“三高共管”项目的规范指南》及体系建设、培训方案、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框架,积极推动社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以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与上海体育大学区校合作机制。一是创新运动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上海体育大学学科优势与社区实践需求,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创新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的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动态优化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分层分类的培养方案,打造既具专业素养又熟悉社区运动干预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协同做好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二是共建运动健康创新实践平台。整合上海体育大学、上体伤骨科医院及区属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打造“多中心社区运动促进健康实验室”,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在运动促进健康全过程的研究,联合研发运动处方大模型,探索运动康复服务与医保政策衔接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共育、技术共享、服务共推的协同机制,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区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三是打造体医融合创新示范区。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学科教资源优势,联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等上海体育大学及其周边优质科研教学场所资源,通过举办主题互动、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专病慢病干预示范等方式,推动运动健康科研成果在社区落地生根,培育运动健康服务新业态。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杨浦区医疗保障局
2025年3月26日
承办单位地址:杨浦区兰州路1118号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施薇 联系电话:021-6506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