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C-065号建议的答复 2024-03-28

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文旅〔20243        签发:胡琳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C-065号建议的答复

 

陈斌代表

您提出的C-065号“关于加速推进‘水丰路数字传媒街区’建设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概况

收到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召开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认为C-065号“关于加速推进‘水丰路数字传媒街区’建设的建议”,对我们立足本区实际情况、促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严格落实办理责任,明确由产业服务科牵头,通过深入研讨、电话沟通等方式,进一步对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努力推动工作进步。

二、建议答复

根据2021年发布的《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提升发展新出版产业方面,支持高校出版社转型升级,做强出版发行业务。鼓励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扶持一批学习型社区企业加速成长。

2021年,在市支持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杨树浦数字传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水丰路38号、45号、48号等载体,结合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138街坊云工场等区域规划,共同打造的“水丰汇”国家数字传媒产业园正式开园。

“水丰汇”国家数字传媒产业园是杨浦区着力打造的“双创示范基地”项目之一,也是“数字出版技术创新产业中心”和“水丰路创业创新街区”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

我区积极推进文创产业发展,通过“水丰汇”国家数字传媒产业园是发展,推动“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迈向快车道。

(一)积极加强政策引领。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区二级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杨浦“四高城区”建设目标,进一步促进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于2024年2月发布了《杨浦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杨府发〔2024〕2号)。政策充分发挥杨浦“四个百年”和国家双创示范城区等资源优势,聚焦优势产业,探索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创新人才,培育一流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推进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创意重大项目,建成一批业态集聚、功能提升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推出一批核心价值引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内容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力争五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能级显著提升,建成上海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优秀内容生产创新策源地、产业融合发展新引擎、高端要素集聚新生态。

(二)大力落实资金扶持。主动宣传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组织企业进行申报动员及专题培训辅导。2023年度,全区共有20个在建类项目和39个成果类项目获得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市、区两级扶持资金3946.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8亿元。积极做好文创项目的验收和资金配套工作,区文创办对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的演出版权经纪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进行验收并予以尾款拨付该项目完成了包括演出版权经纪人才培养的师资库课程库学员库教材库项目库和企业库的建设以文教结合的形式完成了演艺版权项目和人才孵化平台以及线上互动平台的搭建并通过“六库两平台”结合小剧场服务发展的主题和特色,提升该项目服务收入。该项目共计获得扶持资金120万元,其中市级与区级扶持资金各60万元。

(三)积极组织精彩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式活动,提升我区文化活力。承接上海咖啡文化周闭幕式,举办“咖啡之夜”音乐节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引起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各大媒体发布相关文章近百篇,超百名博主和20余家优质本地公众号在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较高曝光量。推出大学路沿街汽车后备箱集市,联动音乐类、创意类、艺术类商业业态,引入阅读、运动、web3.0、可持续环保等环节。举办2023第九届上海街艺节闭幕式暨街艺节特别演出专场,为金秋杨浦营造精彩快乐的城市文化氛围。支持举办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启动、知识艺术节、时尚中心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等活动。支持举办DOTA2巡回联赛、小沃WGA联盟赛事等赛事活动,影响带动泛娱乐领域动漫、游戏、电竞、影视、数字出版等更多文创企业的引进集聚,制作发布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原创作品。

2023年6月30日起,国内首家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开馆后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建成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助力“水丰汇”稳步提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运转效率,有效推进“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的赋能发展;利用供需双向的成果转化机制,打造出多元育人的职教新生态圈;巧用多功能多主体的新型办学基地建设,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24年3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