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C-052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4-08-07

  理结果:解决采纳

                                                 动公开          

 

 

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杨科经委两会[2024]21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C-052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潘春华代表:

您提出的C-052“关于区政府牵头组织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长期以来杨浦创意设计产业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区科技经济委接到建议后,第一时间与代表取得联系,围绕代表所提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和组建环同济总联盟的建议深入交流,并会同同济科技、投控集团和四平路街道研究,形成基本答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下简称环同济)作为较早起步的以大学知识溢出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大学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智力要素密集、产业链完整、供给层次丰富、附加值较高、低能耗少污染、辐射能力强的知识型创新街区。随着建设不断深入,环同济发展仍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发展空间不够匹配等诸多问题,正如您所提出的其中信息资源不对称、沟通交流不顺畅是区域企业的共性诉求。您所建议的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和组建环同济总联盟就目前环同济建设现状来看,推进落实具有一定难度。后续,我们将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研究项目可行性。

近年来,环同济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一直致力于搭建好政府、高校、企业间的沟通平台,并在党建引领、产业集聚、品牌提升等方面积极作为,激发环同济创新生态,助力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一、党建引领凝聚创新主体红色活力

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定位环同济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楼宇载体,2023年环同济成立5个产业支部、10个企业支部、3个楼宇支部,推进产业带建、龙头领建、楼宇组建使建在产业链上“红色细胞”更加富有活力。坚持把党的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中。2023年,市政总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上勘集团、联创设计集团等六家企业为首的环同济大中小企业签约成立“环同济”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党建联盟,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与创新设计要素,推动“环同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壮大。坚持把党的服务融入营商环境中。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综合型一站式服务优势为区域市场主体提供工商、税务、政策扶持等常态化、精准化服务。正在建设的党群服务创新首站,是集党群、政务、生活、文化和社区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站,将为环同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双向赋能,推动建立供需对接平台

以技术交流提升创新能力,依托环同济“校外课堂”,导出高校优势资源,探索学科+产业深度融合,紧扣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举办“探索未来产业,走进智能建造”“国际化视角下的生态工程数字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等主题的技术交流和对接。以创新联盟推动双链协同发展,依托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举办“双碳战略新阶段的多尺度低碳综合解决方案研讨”等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加强“系统集成”,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发展联盟拓展跨领域朋友圈,创新建立人才、设计、金融和营商等环同济发展“四大”联盟依托四平商会举办环同济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主题交流分享会、“同心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等活动拓宽企业信息资源。以龙头牵引推动产业融合提升,依托环同济企业沙龙,联动上勘集团、电力设计院、风语筑等行业龙头企业,举办“绿色工艺赋能未来设计”“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示范”“‘设计+’企业在元宇宙新赛道的探索”等活动,搭建起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

三、品牌建设,提升环同济影响力

深化区校合作,打响品牌专业前瞻性区校共同举办“数智赋能超大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环同济城市设计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内的智库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青年学者等人士共话设计驱动城市发展。拓展辐射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织举办首届“设计双城记”交流活动,与武汉设计之都主管单位和行业组织围绕设计产业发展、交流合作等内容深入交流以双城互动编织设计之都间纽带向外辐射品牌

下阶段,我们将会同区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针对您的意见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持续发挥党建联盟作用举办环同济“创意社区”营造节。推进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建设,围绕赤峰路、国康路和彰武路等大学周边路段,对城市家具美化提标和道路沿线景观升级。组建环同济文明实践发展共同体,打造一批具有同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示范道路。通过党建联建,在“双美工程”、党建微花园等更新改造项目中引入环同济企业创意设计力量,推动环同济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二是持续发挥产业链功能。聚焦创意设计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推进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制,统筹技术服务、资金引导、人才匹配、载体供给的政策资源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专业引领、品牌凸显的“大创意”产业核心区。鼓励区域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持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建设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开发,加强数字化赋能场景应用鼓励有意愿的企业先行先试搭建兼具交流功能的数字化平台。鼓励区域企业与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合作,为我区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服务支撑。

三是发挥品牌功能效应。依托同济科技园、环同济发展促进会、城乡建设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盟等单位和组织,搭建起高校、政府、企业间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依托环同济主题论坛、环同济“校外课堂”、环同济企业沙龙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行业经验、科技创新、产业项目内容,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对接交流。依托“设计双城记”等调研活动,加强与外省市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对接交流;依托市政总院、中建三局、同济设计集团等龙头企业,强化企业链主引领带动,营造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依托中天大厦“环同济招商服务站”与同叶大厦“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打造东西两翼服务布局,强化品牌辐射力。

 

 

                                                                          2024521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4楼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  陆军霞                    联系电话:555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