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新村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12-19
2024年,长白新村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任务要求,围绕杨浦区“三篇大文章”、长白“12道小课题”,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本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和相关制度。
(一)系统学法,增强法治思维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修订《长白新村街道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策划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主题活动,举办相关讲座20场次;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复议、诉讼实务讲座;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培训和整体轮训。
(二)统筹推进,赋能基层治理
召开2024年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会议,传达区委法治建设委员会会议精神,传达行政执法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制定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发挥法治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功能,部署“一路一街坊”街区治理、228街坊“五治”协同治理、枫桥式街区探索等重点法治建设项目,保障基层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落实街道“八五”普法计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三)落实机制,厚植法治力量
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落实“三重一大”、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司法所长列席主任办公会等制度。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等。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把干部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干部人事管理重要内容,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完善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街道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和中心组学习计划。聚焦“关键少数”,组织3次中心组学法,每季度1次主任办公会学法。重视干部梯队培养,利用长青学堂、书记沙龙、社区干部培训班等平台,多批次开展法治学习、讨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法治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以集中培训、全员轮训方式开展执法专项学习,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
2、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关注社区、园区、校区重点区域,聚焦生产、消防、食品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演练。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对标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制度深化实施。参加区部门组织的综合执法评议,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自查1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强化行政公开力度,落实事中事后信息一揽子归集,全周期公示。全年街道主动公开信息124条,依申请公开信息8条。加强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全年开展重大法治审核14起。
(二)推动普法教育落地
1、开展多元普法活动。街道每季度在“四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新法速递”讲座。结合上海市第二届法治文化节、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12场次。党政办、综合执法队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党群办根据居民区实际需求,每季度开展一次党群直通车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法治专员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民法典》《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等讲座60余场。利用互联网扩大普法受众,持续推送“以案释法”“网事说法”栏目,累计推送普法活动信息32篇,总阅读量超4200余次。
2、聚焦重点人群普法。聚焦“一老一小”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一是完善居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解决居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增强工作室法治力量,合理调配法治专员,引导法治专员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法律咨询。加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培训,随时解答居民法律问题。二是建强未成年人保护站。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抓住寒暑假青少年普法重点时间段,开展法治剧本杀、小小法医等趣味活动。结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开展普法教育,组织青少年参观杨浦区红色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阵地。暑期青少年活动获评2024年杨浦区暑期青少年普法活动优秀组织奖。
(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1、探索枫桥式街区建设。一是夯实法律服务力量。依托228街坊党群服务中心载体,聚集区人民法院社区法官、区人民检察院“枫行远杨”检察官工作室、区公安分局反诈分中心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业资源,新增居民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80名,法律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法律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二是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推动“三所联动+”纠纷矛盾化解平台建设,建立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市场管理所案件互通、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开展2次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1276起,三所联动案件388起,涉及标的金额394.1万元。
2、推动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一是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信访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深化“党建+信访”工作体系,落实“五个法治化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机贯通”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考核及配套规范,将信访工作列入季度考核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依法处理信访矛盾。通过依法依规处理信访问题,提升办理信访事项的质量和效率。将“实质化解”理念贯穿于信访矛盾纠纷的预防、形成、调处全过程,变“结案了事”为“案结事了”,综合运用法规、政策、帮促等手段攻坚化解。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分析
2024年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成果的转化成效不显著
街道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但学习成果没有转化为成果经验,也没有出现典型人物。对于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治理成果的能力不足,总结归纳的精度不够细致,对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挖掘不够深入。
(二)对行政执法中的新要求新变化认识不足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和实施,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途径履行监督权的意愿大大增加。街道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在信息公开中,对信息公开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对答复方式和内容的把握不准确。
(三)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创作的办法不多
街道坚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青少年普法品牌项目、党建引领法治阵地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创作工作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上缺少办法,自身创作法治文化作品的能力不足。
(四)法治赋能基层治理效能不足
近年来,社区居民对业委会改选、物业公司选聘和服务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居民、业委会、物业间的纠纷矛盾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同时,楼道乱堆物、擅自占用公共部位、飞线充电等乱象仍旧是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在面对以上问题时,法治力量的介入不及时也不够深入,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风险剖析不深刻。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街道法治建设工作将继续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根据《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法治杨浦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做好收官工作,开展新阶段任务,不断夯实好依法行政的基石,切实履行好法治建设的职责。
(一)收官2025,总结街道法治建设阶段性成效
落实《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及“八五”普法规划的各项要求,夯实法治建设基础,提炼法治建设成果。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街道各科室学法用法常态化、长效化,增强法治意识和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总结五年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经验。从“人”和“事”两方面入手,梳理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材料,挖掘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积极参与法治示范街镇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培育,建设“1+2+14”的民主法治街区格局。
(二)践行民主,提升民主法治在长白地区的含金量
持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打造更加“安康、和美、活力”的街区环境。一是以党建引领,增强街区法治活力。以228街坊和靖宇东路“一路一街坊”带动228街区法治服务力量向中圈辐射。进一步发挥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区级基层人大立法建议征询点“集民意、聚民智、汇民心”的作用。二是以法治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提升法治文化品牌影响力。探索228工人法治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长白地区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继续提升青少年普法活动品牌形象。
(三)赋能基层,增强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显示度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通过“五治”街区治理新方式、“三所联动”协同机制、“三点融合”议事机制等赋能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提高“法治专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深化“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二是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结合综治中心建设,推动信访、司法、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三是项目化推进社区治理重点领域依法治理。精准定位社区中的易发、多发纠纷。指导业委会依法、规范运行。加强禁止乱堆物、飞线充电等顽症的普法宣传,以规范执法保障治理成效。
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
2024年12月19日
长白新村街道党政办公室 2024年12月1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