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办事处2020年工作总结 2021-05-21
五角场街道办事处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作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的工作要求,聚焦杨浦“四高城区”建设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高效有序,校区、园区、营区、商区、社区活力不断释放,为五角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聚焦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街道迅速构建起坚强有力、高效运转的决策指挥体系,团结五角场人民守望相助,筑起抗击疫情坚固防线。一是健全疫情防控工作网络。制定五角场街道居民小区封闭管理方案,实行小区适度封闭管理,强化属地管控。开展线上线下梳理排摸,创新以房找人“彩虹工作法”,社区自下而上排摸52667户,核查外省市来沪人员24456人,境外返沪居家隔离共481人。二是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复学保障。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和中小学,了解企业和中小学相关需求,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召开商圈发展委员会会议,指导企业防疫检疫,积极帮助企业筹措防疫紧缺物资。召开春季开学工作座谈会,组建“护校安园”行动组,全力保障学生返校复学。三是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为目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夯实社区防控三人小组建设,采取“建档立案+跟踪管理+实时监测”的方式,加强小区出入口和社区居家观察人员管理。
二、聚焦新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区域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进中固稳的发展态势。一是营造服务亲商的暖氛围。组织召开2020年五角场商圈发展委员会会议,就促销活动及如何做到相互错位经营、良性竞争等问题进行讨论。贯彻落实市委李强书记调研时提出的做好地标、流量、联动三篇文章,组织开展“五五购物节”、“六六生活节”“五角场之夜”促消费活动。五五期间,五角场商圈被评为上海消费玩乐消费力活力指数第一名。六六期间,大学路市集活动人流量近10万。“五角场之夜”跨年活动期间,聚力网络直播,展现商圈特色业态和商品。十一期间商圈销售占比杨浦区50%以上。二是形成创新创业的新格局。举办第五届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与新华社上海分社等深度合作,重点在双创大赛的高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引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创业园区,推动长三角区域共享创新资源,共谋创业合作。吸引24个参赛企业和获奖项目落户杨浦,并为落户项目争取专人服务优先对接杨浦区扶持创业政策。街道获得首批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荣誉称号。三是搭建助商稳商的好平台。将五角场地域按照城运网格,划分为4个片区,建立楼宇党总支和楼宇委员会,配齐党建、经济、管理、监督、工团5大员,主动当好楼宇服务“店小二”,实现属地6600余家企业党建和服务全覆盖,让企业有事找得到人。
三、聚焦智慧赋能,优化生态治理,城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街道践行“人民城市”发展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确保城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城区环境实现有机更新。街道做好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会同城管中队共拆除违章建筑3500余平米。结合大学路及政民路周边美丽街区建设,累计拆除违建店招店牌500余处,调整业态7家,完成政民路295弄等小区“美丽家园”改造工程、国定一睦邻之家、睦邻小站及围墙项目、文化中心外立面修缮项目、杨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项目等13个工程项目,进一步消除隐患、美化街区、提升品质。二是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加强。坚决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深化推进住宅小区、驻区单位等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居民区实际情况,制定“一居一档”的实施方案,改造投放点230个、设置两网融合服务点136个。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管理实效。在政立路580弄小区、三湘世纪花城等4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智能预警管理,结合“一网统管”实现智能劝阻垃圾乱投放、实时预警记录等功能,使垃圾分类处置更智能、更高效。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扬尘源头管理,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卫生及防汛防台工作。三是“两张网”建设加快推进。拓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内涵,加强“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宣传和预约办事,引导居民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移动端和“一网通办”PC端等不见面办理开放105个自助服务事项。“一网统管”加强协同处置及办事效率。探索构建智能应用模块,针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及五角场商圈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智慧商圈、智能安防、综合数据“画像”等应用场景,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智能化运用水平。2020年,街道12345热线办理工作总得分90.01分,全区排名第四。
四、聚焦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街道始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让民生期盼得到有效回应。一是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针对社区老龄化带来的加装电梯需求,通过建立一个支撑机制、培育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一张加装电梯地图、规范一套工作流程形成管理闭环,解决“最底一层楼”难题,截至目前,辖区6台加装电梯完工投入使用,5台正在施工,8台已通过规划部门审核。推进武川路222弄小区拆除重建工作收官,153户居民顺利回迁。完成30个非机动车停车车棚(库)的改造工作,通过为居民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停车棚改造充电线路、加装智能充电桩、配置门禁与监控系统,切实解决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难、乱充电等问题隐患。二是社会民生保障切实改善。始终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精准帮困救助,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全年累计受理事务61104件,救助各类困难对象累计 34102 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 2037.01 万元。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完成第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根据居民助餐需求,新增政化路、仁德2个社区助餐点,改建三门路长者食堂。做好长护险及居家养老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长护险全年申请受理量为2181次。开展护老者之家项目、关爱老人项目,全年共举行为老活动96场,参与人次达3518人次。三是文体事业发展亮点纷呈。推动文体资源下沉,开通抖音平台推送线上文化服务,包含非遗文化展示、家庭才艺秀等公共文化服务直播80余场,粉丝人群突破千人。持续完善社区健身平台,新建健身步道1条、新建健身苑点5个、改建2个健身点,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动,为居民聘请“社区健康师”指导健康生活。
五、聚焦共建共享,深化创新治理,城区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协商共治,强化阵地功能,推动社区共治共管,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一是深化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深化居民区“1+3+1”多元治理模式,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与社会组织等资源有效对接,开展36项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形成“非机动车棚改造 ”“垃圾分类”“社区微更新打造 ”等一批社区治理的工作成果。二是激发街区共治共享活力。牵头大学路自我管理委员会发动商铺员工、社区居民、创业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守护大学路街区,共度疫情时艰。牵头开展大学路后备箱市集,评选“最美露天吧”,与大隐书局联合打造“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活动项目,引导商家、居民、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好自己的街区。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获评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区社会治理十佳创新项目。三是全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全面夯实社区平安基础,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与应急演练,组织居疏散演练70余次,提升辖区居民与店家的安全意识与能力。突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关注沿街商铺、 “三合一”场所等重点区域部位,检查检查沿街店面1186家,整治店面43家。紧抓信访矛盾化解,全年受理来信269件,来访27批,在辖区内32个居委会打造信访工作“家门口”服务体系,方便辖区居民就近开展信访。
六、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街道坚持强化队伍建设,着力转变作风,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完善机关联络员制度,以参与街道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工作专班,推动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举办五角场街道居民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拔居民区干部后备力量,建好居民区干部“蓄水池”。二是政府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落实区委巡察和各类审计检查的整改工作。制定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履责清单,形成年度问题清单21项,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三是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22%,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广泛开展宣传,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府官网、微信等媒体发布各类信息1201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条,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3条。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区人大代表建议和区政协提案9件。
过去一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街道先后荣获上海市示范街镇侨联、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街道等荣誉。这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五角场街道,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向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居民群众,向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本街道工作大力支持的各部门、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五角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着眼于五角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定位,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方面,如何在企业服务载体上有提升、有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二是如何用好“两张网”,引导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切实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需破解的问题。三是如何深化党建引领“三驾马车”作用,发挥业委会和物业作用,有效解决居民群体实际困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2021年的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改进和落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