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杨浦民政工作要点 2022-02-21
2022年,杨浦民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人民至上”理念,认真贯彻中央、本市和本区各项决策部署,保民生兜底线、创特色扬优势、强党建促提升,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持续提高为民便民服务水平,巩固安全发展良好态势,全面服务杨浦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加快“四高城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精准科学防控,扎实筑牢社区疫情防线
一是继续扎紧“外防输入”的入口关。牵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区组,继续严格落实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闭环管理措施,完善入境人员接收转运工作流程,做好机场等场所入口管理和社区落地管理之间的无缝衔接。强化入境人员7天社区健康监测管理工作。指导机场组贯彻落实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闭环管理点各项要求,做好派驻浦东机场及各隔离点撤回人员的7天集中隔离工作。二是继续守紧“内防反弹”的社区关。社区组将继续压实对居家隔离人员的属地化管理责任,因时、因势调整社区防控举措。坚持预防在先、预案在手,针对不同季节特点,做到科学研判、监测预警,固化前期成功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严格按照上级口径,指导街道认真及时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的区域协查工作,及时开展追踪排查,确保排查工作不过夜。三是继续做好做实各类应急管控预案。指导街道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小区(楼栋)封闭等应急处突工作人员及物资的储备工作,做好紧急情况下小区(楼栋)封闭管理、核酸检测、区域及人员管控、服务保障等应急预案及实地推演工作,全力筑牢杨浦疫情防控堡垒。做好派驻机场工作人员、居家隔离服务管理人员及养老机构、救助、婚登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落实民政服务行业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严防疫情事故发生。四是继续强化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发挥集中隔离管理专项工作组作用,根据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完善集中隔离管理协调响应、检查督办及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持续强化、规范防控操作手势,提升各点位隔离人员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一线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全覆盖业务培训,严格落实重点岗位人员“N+7+7”闭环管理。夯实集中隔离点后勤保障,确保各类物资充足,人员配置合理,资金结算规范有序。
(二)着力完善救助机制,构建高水平救助保障体系
一是对标改革要求,健全完善综合救助服务。贯彻落实本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指导街道开展“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提供“物质+服务+心理”综合救助服务。继续在五角场街道试点完善大数据精准服务平台,建立大民生数据池,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扩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范围,在殷行、大桥、四平等3个街道实施试点工作。二是强化风险防控,切实提高救助规范化水平。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纳入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规范救助资金审批、发放、跟踪等流程。推进粮油帮困卡跨区结算试点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实施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社会救助资金审计和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守牢基本民生安全底线。三是加强机制建设,推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全力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完善发现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护送转接机制。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未保站街道全覆盖。开展“为30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提供支持服务”“宝藏小屋”“小童善治,‘未’爱助行”等项目,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业务培训,落实1名成年孤儿安置任务。四是创新工作品牌,持续推动慈善福利事业发展。举办2022年“中华慈善日”、第28届“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加强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打造富有杨浦特色的慈善超市运作模式。配合区政协开展慈善课题调研,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落实养老核心指标,推进养老生活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大重点设施指标建设力度。围绕“十四五”规划指标要求,推进专项布局规划项目落地,继续发挥存量资源改造先进经验,确保新增养老床位350张及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50张指标按期完成。按照“立足当年、计划明年、谋划五年”的思路,同步推进储备项目实施,分步纳入2023及2024年指标。对标市委“民心工程”要求中“养、食、居”三条主线,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社区助餐服务场所10家,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300户。二是提升养老生活数字化转型体验度。研究制定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保基本的数字养老保障网、适老化的数字养老应用网、市场化的数字养老服务网。聚焦四个方面:第一是强化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全面升级区级平台“彩虹桥”,打通市、区养老平台数据共享通道,精准绘制“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地图。探索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一件事”,依托城运平台推动监管信息共享、监管结果互认、检查执法联动。第二是探索“互联网医院+养老服务”路径。与区中心医院联动,通过在区内养老机构及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配置远程医疗设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AI智能医生问诊、全科医生在线远程咨询诊疗、线上开具处方、线上医保结算、送药上门、三甲医院绿色问诊通道等服务,实现“互联网医院+养老服务”社区智慧养老布局。第三是打造社区数字化服务枢纽。延续“智能化全覆盖照料社区”项目成果,打造一批数字化养老服务场所。延续“数字化养老院”项目成果,在部分养老机构推进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推进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助力老年生活“数字无障碍”。第四是满足居家老年人高频需求。全面升级“一键通”应急呼叫服务项目,受益范围扩大至1万名高龄独居老年人。三是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管理能级。继续实施区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三年行动,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养老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深化落实养老护理人才扶持政策,稳步提升护理员队伍综合素质及职业认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养老顾问培训及金牌养老顾问选拔推荐。发挥区级养老护理人才培育基地“引流”作用,积极争取专业技能等级考证点。会同第三方专业机构,研究推进“睦邻小厨”及“体养结合”行业标准化建设。
(四)依托数据赋能,持续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一是着力提升居委会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根据社区工作特点,对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继续开展“全岗通”工作评估,巩固“全岗通”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以杨浦区社区治理研究会为平台,加强对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继续推进“社区云”平台建设。根据市民政局“社区云”工作要求,继续加强协调指导,确保“社区云”平台顺利运行。依托“社区云”,推进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四百”活动常态化。通过“社区云”,推动社区培训数字化转型,在江浦路街道试点建设社区治理培训“微课堂”,提高培训成效。三是大力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以“三微治理”项目为切入点,持续推动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等“微治理”工作,并探索开展微公益、微规约、微课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杨浦社区治理的软实力。推动社区各类主体参与社区环境改造和空间治理,切实改善社区公共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家园情怀。四是继续推进“新基建”工作。继续落实本市《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社区“新基建”工作。五是继续提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水平。指导各街道做好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迎接市民政局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开展检查与督导,指导受理中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五)立足专业发展,促进社会组织量与质同步提升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工作。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社会治理新需求,加强对热点、重点领域的研究探索,做好新型社会组织的登记工作。二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着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探索发布社区社会组织活力指数。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组织,探索形成个性化扶持成长方案。立足于“一轴、两翼、多联”(“一轴”即杨浦区社会组织发展总部基地,“两翼”即五角场社会组织公益创业见习基地、滨江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实践基地,“多联”即区内各孵化园、60个社区睦邻中心(点))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一体化空间布局,形成培育扶持资源清单,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注册、项目实践、专业展示、资源链接等支持。三是做好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工作。持续执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根据“双减”工作部署,会同区教育局做好“营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大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力度,落实市民政局提出的25%的评估率指标,力争评估不低于60家。四是扩大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覆盖面。推动各街道建设综合社工站,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引导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建尽建专项社工站。着力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社工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引导社区志愿服务站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功能。推动出台《杨浦滨江志愿服务公约》,规范滨江区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
(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引领民政工作新征程
一是涵养讲政治的机关属性。以研学开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以担当破局,把贯彻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推进民政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具体的实践、最现实的担当,兜牢底线民生、关注基本民生、推动品质民生。以情怀奉献,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延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各方面民生服务做得更加精细、更具品质、更有温度。二是营造重规矩的干部生态。深化细化“四责协同”,处理好主责主业与执纪监督的关系,落实管党治党根本政治责任。落实落地“一岗双责”,指明靶向、传导压力,推动管人与管事、管队伍与管业务结合起来,确保“一岗双责”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常态长效落实监督,不断巩固区委巡察整改以及审计整改成果,教育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构建葆党性的基层党建。以提升民政工作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瞄准杨浦“十四五”宏伟蓝图,推动基层党组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局党组、局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力和基层支部的组织力,凝聚队伍、激发干劲。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发扬“比学赶超”的争先意识,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四是打造能干事的民政队伍。把“四有品格”作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方向,发挥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干部“想干事”的动力,强化“敢干事”的担当,提升“善干事”的能力。
同时,继续做好各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婚姻(收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婚介机构管理,督促婚介机构依法、诚信经营。深化婚登特色品牌,创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加强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巡查救助,充分发挥寻亲机制作用,帮助流浪人员重返家庭。继续做好对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中残疾人职工的帮困慰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