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第A-132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4-08-07

                                                                                                                                                                                            理结果:解决采纳

                                                                                                                                                                                            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杨规划资源督〔202421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A-132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卢汉成代表:

您提出的A-132号“关于加强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区及长海路街道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布局

(一)规划统筹,合理布局各类设施

我局在杨浦区单元规划等法定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规划人口,根据各类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服务半径等要求,结合设施现状情况、使用需求等,合理规划布局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以进一步提升设施服务能级和水平,打造更优质、全覆盖、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根据单元规划,长海路街道规划设置社区级文化设施25处,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满足每千人90平方米的指标要求。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334街坊上海科创源项目增设了4300平方米社区文体设施,同时结合滨江中北段规划设置约9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设施。

(二)编制“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

对标《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积极依托社区规划师团队专业力量,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作战的专业优势,通过需求调查、资源梳理、空间匹配等环节,匠心打造各街道社区行动蓝图,对“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形成系统的工作安排和年度行动计划,确保基础保障类重点任务满足指标要求。在长海路街道行动蓝图编制过程中,根据《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工作导引》中基础保障类、品质提升类重点任务标准要求,梳理设施缺口,并根据缺口补充设施数量和面积。积极推进334街坊上海科创源项目文体活动中心方案的细化,同时近远期结合,通过租赁等多种形式,满足指标要求。

二、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与高校、部队联动

(一)推动高校场地设施开放

杨浦区作为全市高校资源最集中的片区,通过20年的三区联动、区校合作,已形成一批以陈望道故居、NICE2035生活原型街、大学路为代表的高校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杨浦区会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启动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工作,探索新机制新方法,以“烟火气+书卷气、人文景+科技流、时尚风+国际化”为目标,以存量资源的挖掘、核心功能的打造、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为抓手,积极推进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同时我区也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的引领下,积极贯彻落实市级层面关于单位附属空间公共开放、社会共享的发展导向,按照“能开尽开、分类指导、安全有序、分批推进”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动部分高校附属空间开放研究,力争提供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

(二)推动部队资产服务地方

杨浦区内有众多部队用地,为进一步促进形成校区、社区、园区、商区与部队营区“五区联动,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区与部队资产托管单位融通地产共同推进部队用地改造提升,并与区域功能提升、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充分融合。长海路街道内部队权属用地较为集中,我区也将参照与融通地产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部队资产合理利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健全的社区服务。

三、合理利用市场资源,增加社区公共基础设施

(一)积极推动区属企业社会化服务

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租赁需求联系单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明确需对外租入房地资产用于公共设施的,应填写租赁需求联系单报区公共设施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国资委会同区属企业结合需求信息及本企业房地资产情况,明确是否可提供需求条件的可租赁的房地资源。二是明确区属企业房产在对外租赁时,遇有本区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用于公共设施需求的,区属企业应考虑优先满足本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

(二)结合辖区现有场所,扩大面积供给

一是结合商务楼宇可使用场地,增加社区群众活动场所,如大桥街道推出“同悦汇”大桥市民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场所位于宁国路399号碧桂园中心C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有品质、有活力、有温度的助老、康养和创业等公共服务。二是结合科技园区,共享可开放场地,拓宽使用人群。如杨浦区第一家“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点设置在江浦路街道的宝地广场,该自助点为周边白领和社区居民提供了就医记录册更换等“高频业务”的自助办理服务。长海路街道未来可积极借鉴其他街道经验,通过与辖区商务楼宇和科技园区合作,推动场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有效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给。

区征收地块上开辟临时使用场地

对于代表建议中提到的在区征收地块上开辟临时使用场地的事宜,由于征收储备地块为需按照规划实施的储备土地, 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一般不超过两年,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因此储备土地不适合作为临时补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场地。

 

 

                                                                                                                                          2024510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217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葛够                                                                                                联系电话:25032076


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

2024510日印发

(共印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