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要点 2025-02-28

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定位、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聚力攻坚,以务实之举惠民生、以争先之志破难题,办成了一批实事要事难事,努力完成了街道第六届第三次社区代表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实惠民举措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推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远程虚拟窗口服务,设置社区远程帮办延伸点,推动198项政务服务网办率两个免于提交办事比率达99.86%以上,累计接待居民咨询45950人次,受理各类业务32781件。针对常见业务推出手机线上操作手册12期,推动政务服务触手可及,切实提升办理效率。进一步健全“12345”市民热线办理机制,全年共办结市民反映事项3538件,并对工单办理情况进行提炼总结,2项案例成功纳入市级宣传信息。

民生保障用心用情累计开展救助次数33506次,开展公益咨询15次、爱心义卖16次、公益慈善主题活动6次,面向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5271万元。组织539名社区残疾人士参加免费健康体检,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普通型13户、提高型25户。积极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累计接待求职登记185人次,岗位推荐1229人次,成功推荐203人次,发布岗位信息1044个,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155人。

为老服务精准精细。着力构建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全人群助餐服务模式,新建街道睦邻社区长者食堂(贝贝饭堂)投入使用,长阳路社区长者食堂(熊猫饭堂)在上海市社区食堂质量监测中获评“优秀”。合理优化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服务场景布局,搭建集日托、助餐点、文娱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在2024年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质量考评中获评5A级完成独居老人燃气报警器安装495户,完成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36户,有效改善社区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完成建设5家集“微日托、微助餐、微健康、微顾问”为一体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

(二)持续精进服务,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营商服务提档升级。持续深化“连心桥”营商品牌内涵,积极开展政策公开政社合作试点,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园区营商服务专员”聘任工作,开展政策讲座集中辅导2次,线上回应企业咨询5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30余个,帮助企业高效精准获取各类政策信息。完成211家规模以上纳统企业和108家规模以下重点企业的数据统计。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走访,用好“专属企业服务管家”诉求解决机制,完成300余次专项服务让惠企政策红利落到实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990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实录对街道营商服务的创新举措进行专题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共调查登记法人单位4402家、产业活动单位577家,个体经营户42户,做到“应普尽普、应登尽登、不重不漏全力落实“稳增长”目标,全年完成税收指标82782万元,超额完成一级增长目标111%,二级增长目标103%,排名全区第一。新引进企业数230家,完成率117%。结合“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IP,助力百联滨江、大润发等传统商超创新经营模式,激发营销活力。

扶微帮创动力增强。充分利用市、区两级出台的促进创业优惠政策,深化“创业·桥”服务品牌,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举行“互联网+垂直路演”“投融资专场讲座”等多类型线上线下活动21场。联合区人社局、区就促中心和区投促二分中心开展首届社区版“2024年‘马兰花计划’大桥街道GYB培训营”,为35名创业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激活就业创业新动能。主动携手区残联、区开放大学、科创集团共同开设“慈善咖吧”,为残疾人打造技能培训、就业扶持、创新创业的平台。

(三)坚持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启新程

基层治理迸发活力。围绕社区基层党建、矛盾调解、环境治理等百姓关心关切的问题,稳步推进8个党建项目、20个自治项目,把更多群众智慧转化为提升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以“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新型居住社区党建”为主题,开展区级“美好社区,先锋行动”项目:“共建幸福公租社区,打造青春驿动空间”。优化睦邻品牌,试点眉州路睦邻中心由“活动”向“治理”功能拓展,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睦邻家园体系。全面启动辖区内到期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机制。

特色活动供给丰富深入开展“精彩桥文化,群众大舞台”团队演出、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专场系列等活动,推动合唱、舞蹈、沪剧、管乐队等多支团队进社区30多场次,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高效落实公共文化配送项目,完成居委四级配送124场次、区三级配送4场次、市级配送12场次。辖区内四家睦邻中心全年共提供线下活动626场次,共服务社区居民13.4万人次。积极动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参加创课大赛,助力“上海市大学生创课”建设,大桥街道社区学校获评上海市优秀创课基地。

品牌项目创新发展。持续打造“童YUE桥”品牌项目,建设街道未保站“家校社”联动平台,累计开展品牌活动10场,心理关爱进校园讲座2场,参与儿童近420余人次。着力打造大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医文化特色街区,完善中医体验馆、百草种植园、二十四节气艺术中医社区围墙等服务场景,建立大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医文化特色街区联盟,持续开展“扬国粹 促健康”系列活动、中医健康市集、中医特色专题体验服务等,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四)筑牢安全底线平安建设持久稳固

安全稳定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大桥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运行管理规范》,精细化、清单化指导各部门开展行业内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到“三管三必须”,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全年实施各类安全检查2109次,排查整改隐患1575处。全面压实防汛防台责任,从严从细做好防高坠、防积水、防险情等工作针对杭州路707弄1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工作专班,按期实现清退外来居住人员的任务目标,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专项工作严格落实。严格落实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工作,成立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综合执法机制,通过杜绝“上楼入户”,开展日常巡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对架空层、地下车库等重点部位开展集中攻坚。精心谋划组织承办“人民城市·人人议事厅”专场,围绕电动自行车“满电”出门VS“满电”回家,城市更新如何破圈社区资源瓶颈主题,邀请200名市、区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辖区社区、学校、园区、企业等代表展开民主大讨论,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形成浓厚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氛围,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社会稳定持续向好。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和“三所联动”机制,做好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推动解决当前本街道的信访突出问题,全力推进存量矛盾的化解,按期办结群众信访事项590件,化解历史遗留矛盾17件。强化信访维稳业务工作的培训力度,引入人民调解、律师资源等力量,提高信访事项按期办理率、群众满意率、信访事项办理效率和存量矛盾化解率,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进一步打牢信访工作基础。

提升公共品质,城市环境展现新貌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深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永安小区“美丽家园”建设项目长眉小区“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房屋主体改造。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并进行区域化统筹,完成新立项7个小区,近14万平方米的“美丽家园”项目的申报工作。主动解决竣工交付后质保期满电梯的维保问题,成立杨浦首个加装电梯应急维修服务中心,并联合大桥派出所对物业及加梯代建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2024年,辖区内加装电梯竣工11台,在建9台,年内签13台。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聚焦提升辖区重点路段沿街商铺生态环境,针对占道经营、跨门营业、非机动车乱停放、小包垃圾落地、道路保洁管理、流动小广告、违规设摊等情况进行常态长效治理,有效破解互联宝地园区周边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难题。持续开展巡河巡林工作,组织综合执法队加大沿河建筑工地巡查处置力度,有效防止建筑污水排向河道。持续加强垃圾分类巡查、管理、设施设备建设、宣传指导,切实改善老旧小区生活环境,街道在2024年上半年排名全区第一、全市第11名,幸福村居委会获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先进集体。

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全面推动创建文明城区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建立“一支督查队伍、一份工作提示、一张巡查清单、一个每周例会”的“4个1”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中涉及的各项重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下好堆物整治“先手棋”,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坚持文明单位共建融合,依托“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大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爱心公益集市、“特别‘七’待·‘夕’欢有你”七夕节主题活动、“人民滨江 文明桥畔”杨浦区第一届生活节大桥街道主题活动等,推动创建文明城区作常态长效

强化政治担当,作风建设树标杆

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坚持“首学”制度,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对标对表区委党纪学习教育各项部署要求,明确13项重点任务、45项具体安排,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大学习、大讨论各居民区围绕学习内容开展专题研讨67次,其中跨居民区联合学习12次,进一步推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政治监督落细落实。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拧紧知责、担责、履责、尽责链条,认真排查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廉政风险,列出23个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细化问题整改措施54条。坚持“正面教育+反面警示”相结合,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活教材”作用,用“案中人”教育身边人。加强群众“身边事”监督,重点关注“窗口”服务、困难群众救助等方面,及时收集12345市民热线、信访件、巡察反馈信访件等反映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和情况,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依法行政贯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紧抓“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落实落地,组织开展专题式、研讨式学习,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依法办事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民法典普法宣传长效机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系列活动以及法治进校园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