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C063号提案的答复 2019-07-26
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C063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留作参考
民盟杨浦区委:
贵党派提出的C063号“关于建设小区立体停车库切实解决停车难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杨浦区的快速发展,市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老旧小区由于停车设施存在配置不足、设施陈旧、在建设初期对停车位没有规范化要求等问题,造成停车矛盾尤为突出。贵党派提出的建设小区立体停车库的建议对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我区认真落实《本市贯彻<关于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6]52号文)的通知,根据《上海市静态交通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的要求,积极探索缓解小区停车矛盾,同时结合停车共享模式,提升泊位周转率,以有限的泊位服务更多的市民。
一、关于政府加大对普通住宅区立体车库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
经与规划资源局沟通了解,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属于特种设备,无需办理规划许可。机械式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小,停车辆多,对解决老旧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在建成小区内设置机械式立体车库会占用原有功能,如绿地、广场等,同时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居民会引发各自的诉求,如噪声、光线影响等,建议参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施行。
经与房管局沟通了解,在老旧小区建造立体车库工作中,房屋的业主和产权人是此项工作的主体。以业主自愿、依法依规、保障安全为原则,开展、实现业主共建共治共享,根据《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业主委员会可决定本业委会范围内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改造和养护,立体车库设备的建造实施应由业委会全体业主征询决定。
同时,我委将会同规划、房管等相关部门积极向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和市房管局等单位反馈,争取市级单位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普通住宅区立体停车库的建设流程,我委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关于采取政府补助与引入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立体停车库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立体(公共)停车库建设,我区一直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立体停车场建设。自2016年起,采用企业投资,政府指导的模式,在国有土地试点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已完成新建长阳创谷(一期)立体停车库270个泊位、关山路国定路(一期)立体停车库196个泊位、眉州路龙口路地面停车场150个泊位、长阳路宁国路立体停车库101个泊位并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对小区内立体停车库采用民间资本的建议,若小区业委会决策通过并作为主体实施建设,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
三、关于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和协作,对立体停车库规划选址、设计方案等进行统筹和规范标准上的统一的建议
1、认真开展编制《杨浦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工作。该规划开展了详实的数据调查工作,通过向居住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1040余份、现场调查7所综合类医院、五角场商业、8所中小学及30余个居住小区等,形成了丰富的停车数据库。根据杨浦区停车发展需求与趋势,紧密结合杨浦停车的供给特征,通过“平衡、多元、差异、共享、规范”的策略,将内部挖潜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路内停车、挖掘共享停车资源,多方式联动缓解停车高需求区域停车矛盾。按计划落实居民小区与周边非住宅建筑“停车资源共享协调”31处共享停车泊位525个,利用临时空地、绿地、高架桥荫新建9个公共停车场,约1666个泊位。利用翔殷路沙岗路中环高架桥荫,设置100个泊位的机动车停车场。
2、严格审核配建机动车的停车位指标,做好停车泊位有效供给的前置性工作。严格审核配建停车设施建设,对停车泊位缺口大片区,提高配件标准。在新建建设工程项目中,区建管委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停车场(库)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参与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建设工程审核和竣工验收阶段的审批,确保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作为强制性审核指标得到有效落实。在土地出让时,对周边停车泊位缺口大的地块,提出在满足配建标准的情况下,增加停车泊位,供周边居民或公共服务机构使用。如在110街坊(平凉02B1-06)内增配50个公共泊位,84街坊东块原化工厂(平凉0218-01)内增配130个公共泊位等。
四、对推广分时、错时停车等用于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1、推进区域内停车设备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快智慧停车发展。我区根据市交通委、市路政局关于启用统一技术标准的电子收费系统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以实现区域停车信息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联网对接工作。到目前我区公共停车场(库)共有143家,现已完成改造并通过检测134家,停车位信息实时联网,向上海停车APP、乐行杨浦公众微信号等多家数据应用端发布,方便居民及时了解停车泊位的供给情况。今年我区将继续推进安装符合规范的电子收费系统,并要求场库经营者结合验收在运营前配备符合《公共停车场(库)收费系统技术标准》的收费系统,实现信息联网和电子化收费。
2、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配建标准低,独立用地公共停车场缺乏的问题,我区积极推广商住错峰停车,缓解居民区停车难问题。2017年开展错峰停车工作至今,已实现1300余个错峰共享车位。同时推出了文通大厦、滨江停车场试点手机APP错峰停车服务,通过电子收费系统及手机APP应用实现无人管理的错峰停车。停车人可通过APP查询、预约停车位,并可通过手机支付缴纳停车费。
3、开放道路停车点,为夜间停车困难的小区居民提供便利。2017年起,区建管委会同区交警部门新增彰武路等4条夜间道路停车路段74个泊位,供周边居民小区车辆夜间停放。同时为避免僵尸车白天占道,影响正常的道路运行,将居住区周边526个路内泊位改为全天23h停车时间,给违规停车提供管理空间。
4、积极发展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停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通过数据监测、信息接收处理,将停车空泊位数量信息及时发布到诱导屏,提前让驾驶员对停车路线和停车场库的进行选择,提高停车场(库)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缓解停车难矛盾。2017年,我委对五角场地区新增停行车诱导一级屏4块,二级屏4块,三级屏9块,完善该片区的交通引导系统。完成新华医院停车诱导系统的新建工作,实施二级屏10块,三级屏10块。截至目前,我委在五角场、长海医院、新华医院等地区新建83块停车行车诱导屏(其中18块一级诱导屏、26块二级诱导屏、39块三级诱导屏),停车信息每30秒刷新一次,实时发布停车位及交通状况。
5、提高慢行交通的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让街道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强化慢行交通作为各类出行方式转换的“缝合”功能,提高“门到门”的交通出行链的全过程服务。对区内约2100个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进行停放点的基本情况、停放区形式、收费情况,并拍照存档。强化规划引领,深化杨浦区慢行交通专项规划研究。从交通的“行”、“停”两个方面,提出杨浦区非机动车交通的规划方案和管理策略,打造宜行、便停、高品质的慢行系统,加快推进杨浦建设安全、舒适、文明、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强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试点共享自行车监管平台。在市交通委、路政局的技术指导下,会同电控所开展共享自行车统一管理平台研发应用等试点工作。
6、构建“最后一公里”公交接驳网络,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在部分地区地区公交出行不便的情况,我委在市交委的支持下,前后开通了1201路、1218路、1226路、1228路、1229路等5条公交线路,延长并对公交538路、103路局部改线。探索1255路、1256路定制巴士,尝试在交通条件较好但尚不具备设置常规公交站条件的小区、学校的周边设置招呼站,改善市民乘坐公交体验。结合大调研工作,为加强社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区与居民区的公交联系,逐条研究了相关公交线路及站点,完成对新江湾城1226路等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
感谢贵党派对杨浦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