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委2017年工作计划 2017-05-08
区科委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杨浦加快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的关键一年,杨浦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三区联动”,加快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1、策划和使用好第二轮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专项资金。根据《上海市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办法》和《上海市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和精神,做好2016年、2017年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支持开展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工程和项目,通过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和评估。
2、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理念。对与各高校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进行项目化,完成2017年重点推进的项目,并进行落实充分发挥区域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重点跟踪太赫兹等国内外尖端科技研究进展情况,打造知识技术策源高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流动,为企业家走进杨浦高校、高校老师到企业搭建平台,建立信息推送、专业定制和导师对接三级联络制度,建立人才双向服务机制,促进高校知识溢出。
3、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推动上海高校技术转移平台与东转中心高校平台对接,整合高校技术转移资源网络。进一步发挥好产学研促进会的作用,加强与各个高校的合作关系,推动高校研发成果的落地转化,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提升高校研发对科技企业知识溢出效应。
4、完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纵向上,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科技园区”三级创新创业载体链,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打造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创业青年提供咨询服务,提升创业者的能力。横向上,建设以五角场核心示范区为代表的,覆盖全区优势资源的四大重要创新创业街区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矩阵式载体空间布局,形成具有全市乃至全国示范效应的若干个创新创业集聚地。力争把以创智天地-国定东路为核心的五角场区域打造成具有上海特色和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核心示范区。
5、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举办好“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承办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高层发展战略咨询会、科技大碰撞、五角场创业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创业五角场”等系列活动的影响力,联合各方举办各类创客大赛、天使VC沙龙、项目路演、人才对接会等活动。
6、推进科技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创新平台、上海大数据实验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功能性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以位置网、中车公司、京东到家、小沃科技、优刻得、学霸君、流利说等企业为龙头的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软件、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产业发展,采用“基地+基金”的模式,打造若干家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基地。
7、做好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支撑政策的研究制定。做好双创20条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工作,及时对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实施意见等已出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评估和研判。研究制定大数据、互联网教育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杨浦双创小巨人企业培育。
8、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重点依托杨浦区众创空间促进会,吸纳创投协会、天使联盟、众创空间联盟、孵化协会、创业者联盟等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创业生态治理,支持协会、联盟、社团等社会组织提供众创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上海市杨浦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复旦创新走廊产学研联盟等的作用,为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企业“走进高校”产学研创新活动。
9、鼓励科技园区盘活区内军工路沿线、黄浦江边老旧厂房,拓展成片发展载体,条件成熟时建成超大规模科技园区。梳理与盘活我区创新创业热点及新型孵化器周边楼宇和老厂房,作为创新创业企业的溢出加速承接地,同时建立科技园区与孵化器一一对应的合作服务机制,确保孵化出来的科技企业落地杨浦,确保孵化项目的落地率和成长溢出率。
10、抓资本引导,建立针对双创的投资基金。营商环境,短期靠政策,长期靠市场,密切各类资本投放意向:投放产业、投放形式等。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为培育企业提前布局做好有效指引。用好用活面向创业企业的双创引导基金和母基金,进一步深化园区、政府与社会投资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种子基金、VC基金、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参与,通过跟进投资和联合投资方式,做大科技园区投资基金,支持园区内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11、抓专项奖励,增强科技园区的积极性和行动力。优化科技园区考核体系,尤其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园区高管税收目标责任制的奖励政策,强化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园公司高管和核心团队招商引资引税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不断努力推进有关科技园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和上市工作。通过股权调整、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等方式,加强对部分专业化园区公司的改造,使其成为区属国资主导的园区运营服务平台,提升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12、做好“四个一”宣传工作。即成立一个创新创业学院——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一场创新创业大赛——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召开一次创新创业主题论坛——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高层发展战略咨询会暨上海众创峰会,开展一批宣传报道。
13、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强化对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服务,引导、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推进五角场国家创新创业学院(筹)建设,打造双创教育和合作交流平台。做好市科技转移创新券和科技咨询创新券工作的先行先试。培养和挖掘创新创业典型,着力凝聚一大批孵化机构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创业者,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14、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杨浦新型无线城区,率先在全市完成4G网络全面覆盖和优化,千兆宽带率先实现全区覆盖,物联网专网率先实现精准接轨。下一代地面无线广播和电视数据网,率先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完成i-Yangpu无线网络四期建设,并对已建设的改造升级,推进i-Yangpu和i-Shanghai的融合、对接。继续对接东方明珠开展区域NGB-W网络覆盖工作。
15、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在杨浦率先依托上海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加快开展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形成经验以后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发挥杨浦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的作用,开展培训、咨询、法律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园区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企业)创建和验收工作。在企业中开展专利保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16、推进科学普及工作。推进五角场镇市科普示范街道(镇)重点项目落地验收工作推进延吉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市社区“创新屋”项目落地工作。组织办好杨浦全国科普日活动。继续开展科普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营区活动及杨浦市民走进科普场馆等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养。要突出鼓励消防科技技术研究,加强消防知识培训和学习,不断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抵御火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推进区域内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开放,引导、激励大学科学商店为更多杨浦社区、市民提供科普服务。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