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的报告 2017-01-24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财政预算工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治理的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模式、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6年区级财政预算收入为1043870万元,同比增长9.0%;加上级补助收入470000万元,区级财力总预算为1513870万元,同比下降26.1%。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495249万元,同比下降8.1%,结余18621万元。

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批,区级财力调整为1746870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233000万元;增加地方政府债券还本233000万元。经区政府第一百四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区级财力调整为1937557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423687万元。一是区级财政收入增幅由年初9.0%调整为25.3%,区级财政收入调整为1200000万元,增加156130万元;二是上级补助收入调整为503000万元,增加33000万元;三是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1557万元;四是增加债券转贷收入233000万元(置换债券转贷收入)。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1473218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2203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1339万元,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233000万元,结余为零。

通过努力,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189774万元,同口径增长32.1%(自然口径增长24.2%),加上级补助收入734098万元、调入资金12944万元和债券转贷收入233000万元,区级财力实际执行数为2169816万元(较调整预算增加232259万元,除区级财政收入比预计减少10226万元外,主要是中央专款、市级财力补助等增加231098万元,调入资金增加11387万元),同比增长8.3%;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476926万元,同比下降9.3%。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67283万元(其中:区本级365696万元,镇级1587万元);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233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2607万元,均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当年净结余为零。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28212万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彩票公益金等收入5016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853万元;动用历年结余13703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7593万元,结余619万元。

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批,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调整为1463212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9350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调整为1027593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500000万元,增加地方政府债券还本435000万元。经区政府第一百四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调整为1464595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936383万元,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调整为475988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1113万元;二是上级补助收入调整为13192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339万元;三是增加债券转贷收入935000万元(其中:新增债券转贷收入500000万元,置换债券转贷收入435000万元);四是动用历年结余调整为13634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6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为1028536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500943万元。调整预算主要安排的是:1平凉4510111419街坊等旧改征收,辽源西路209号(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宁国南路77号(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地块的土地收购2区国资委公租房公司增资38000万元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435000万元,安排调出资金113万元,结余946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为:收入1427288万元,较调整预算减少37307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减少10365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增加27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增加66230万元,以及动用历年结余减少166万元;支出941047万元,较调整预算减少87489万元,主要是土地收入较调整预算减少,相应减少安排的支出。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435000万元,安排调出资金115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结余11108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结余39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结余2万元,均按该项基金结转资金规模超过当年收入30.0%以上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016年收支相抵,结余39741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9428万元,其中:利润收入597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450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443万元,结余2985万元。

经区政府第一百四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调整为11051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1623万元,主要是区属各集团公司实现净利润较年初预算有所增加,利润收入调整为7601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162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调整为6458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15万元,主要增加的是发展和改革专项资金。按照全年收入的19.0%安排调出资金(补充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1444万元2016年收支相抵,结余3149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调整预算一致。

(四)政府债务情况

1、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根据上海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市政府分配本区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40.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7.3亿元,专项债务103.1亿元。

2、地方政府债务变动及规模

2016年初,本区债务余额155.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03.32亿元,专项债务52.59亿元。

2016年新增债务116.8亿元,全部是市级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包括一般债券23.3亿元,专项债券93.5亿元。

2016年偿还债务66.9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0.1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0.02亿元,专项债务0.09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银行贷款66.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3.3亿元,专项债务43.5亿元)。

2016年末,本区政府债务余额205.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03.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02.5亿元,符合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按债务类型分,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93.8亿元(其中:置换债券105.8亿元,新增债券88亿元),企业(城投)债12亿元。

3、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

2016年,上海市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本区116.8亿元,其中:

按性质分,一般债券转贷23.3亿元,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券转贷93.5亿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按用途分,置换债券转贷66.8亿元,用于置换2016年至2020年到期的本区融资平台存量债务;新增债券转贷50亿元,全部用于旧区改造项目。

(五)2016年财政收支特点以及预算管理情况

2016年,按照年初区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区人大财经工委的审查意见,区政府财政工作围绕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财税改革,着力转变财政职能,严格依法理财,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持财政收入持续上升。

围绕科技创新为主线,着力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政策聚焦,积极支持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用于科学技术、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为271092万元,同比增长15.2%。在宏观经济缓慢复苏以及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形势下,全区携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区级财政收入保持良性增长,财政收入年初增幅目标为9.0%,实际完成同口径增幅32.1%(自然口径增幅24.2%),完成总量达1189774万元,实现“区级财政收入上百亿”。

从产业结构来看,区域内重点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保持平稳健康的增长态势。其中:第二产业完成财政收入112114万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完成财政收入996184万元,增长25.0%。第三产业中,信息与软件业完成27465万元,增长68.9%;房地产业完成492178万元,增长32.0%;金融业完成56728万元,增长19.0%;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12765万元,增长1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154288万元,增长17.3%;专业技术服务业完成69480万元,增长12.0%

2、继续完善财政投入长效管理机制,着力促进民生改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提升区域公共服务能级,注重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方面,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农林水六个类级科目以及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两个款级科目合计)达到699429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47.4%,投入总量较上年增加45511万元,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为实现“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的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进一步深化街镇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街镇招商引资职能,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能力,推动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构建权责统一、运转协调、依法高效的新型条块关系。全面推广睦邻中心建设和运作,形成杨浦社区服务新品牌,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力保障老年综合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提标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另一方面,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全力以赴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旧区改造工程,全年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264463万元,通过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安排964534万元,合计投入1228997万元。围绕路、桥、轨、隧、水、电等六大系统,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保障以“双十”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决战平凉西”旧区征收改造项目资金,保障公租房公司增资和廉租户租房补贴,支持收购中路公司、烟草集团、良友(集团)和长海工贸公司等重点地块。

3、继续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财政支出执行管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与预算管理相衔接,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推进,落实市财政局对区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进度的考核要求,指导督促并抓好本区部门预算执行率。清理盘活结余资金和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安排好收回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加强库款管理,委托市财政局实施国库现金管理,累计操作金额65亿元,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市债券转贷资金支持,加强与银行沟通衔接,对部分大额贷款启动提前还款,当年节约利息支出近900万元,累计节约近40000万元。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落实财政改革要求。根据财政部和市财政局工作部署,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及本区21项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联动公开情况检查,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作为全市两个试点区之一,自下而上组织预算单位编制2015年度本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选定9个试点项目纳入本市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平台试运行,为全市进一步推广工作积累经验。

加强财政工作透明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经区人大批准的区本级预决算,政府预决算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到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部门决算的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单位外的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拓展绩效后评价重点项目内容,首次选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创业平台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将延吉街道2010-2014年度睦邻中心运行、区体育活动中心(杨浦体育场)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延吉街道睦邻中心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向社会主动公开。按照市财政局统一部署,完成本区财政专户撤并工作,开展市财政局重点课题《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市财政国库库底目标余额管理机制的若干问题研究》的调研,建立健全本区公务卡使用考核管理和问责制度,督促部门进一步压缩现金支出规模,2016年全区公务卡刷卡量达1.34亿元,现金使用量同比下降41.3%

二、2017年预算

2017年是杨浦承接国家战略和上海重任,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关键之年,区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和十届区委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作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

区级财政预算收入为1193000万元,同比增长8.0%;加预下达的上级补助收入600000万元、调入资金1829万元(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入22.0%调入)和上年结转收入92607万元,区级财力总预算为1887436万元,同比下降9.4%(主要原因是上年区级财力执行数中包含债券转贷收入233000万元)。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887436万元,同比增长27.8%

严格贯彻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严控行政经费的要求,2017年安排区本级非涉密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5028.9万元,较上年减少65万元,同比下降1.3%。其中:因公出国(境)费582.5万元,与上年持平;公务用车购置费1476万元,较上年增加274万元,主要是区城管执法大队更新高污染排放执法车;公务用车运行费2157万元,较上年减少328.1万元;公务接待费813.4万元,较上年减少10.9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4085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1242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6969万元(两者合计的土地收入占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9.7%),彩票公益金收入1470万元;加预下达的上级补助收入15184万元,动用历年结余39550万元,可用收入合计595593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92531万元,结余306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1461万元。其中:利润收入831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149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272万元,同时加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安排调出资金1829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达22.0%),结余3360万元。

(四)财政支出安排的主要内容

1、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转型

加快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围绕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更有效激活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发挥好科技金融催化作用,继续加大对创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深化“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将相关任务目标、改革举措、重点项目等清单与财政预算安排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推进一批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新一轮政府引导基金的实质性运作。以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带动和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夯实经济结构转型基础,使区级财政收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力争完成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建设转型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狠抓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城区运行安全,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成高品质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杨树浦路综合改造、淞沪路桥、新江湾城部队地块河道等项目开工,加快推进丹东、松潘、民星南排水系统,以及关山路交通改善、政通路拓宽等项目竣工,有序推进轨交18号线、淞沪路-三门路立交、军工路北段高架快速路等项目建设。抓住杨浦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第一轮最后一年的契机,积极营造氛围、改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对“五违四必”和重点薄弱地区综合治理等顽症整治的支持力度,深化拓展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功能。全力保障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扬尘污染、排放和中、小河道的治理,积极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嫩江河、虬江、小吉浦河、东走马塘等河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区域内黑臭水体。逐步完成老旧公园改造,深入推进公共绿地、立体绿化等建设,建成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项目。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监管,启动安监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

3、以自我革新促进社会治理转型

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加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集中有限财政资金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扎实推进旧改,坚持全过程管理,优化政策方案。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公共环境,大力支持小区综合整治及“里子”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区二次供水和表前供电设施改造。优化救助服务,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做好老年综合津贴发放等为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长者照护之家街镇全覆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加强就业托底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组建教育集团,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做好高考改革后的衔接过渡,保持教育质量高位稳定。以公平普惠为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居民与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机制,建设卫生服务信息云、管理云。全力保障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建设,支持举办森林音乐节、亚洲极限滑板冠军赛、新江湾城长跑等重大文体活动。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规范化管理,完成受理服务中心系统升级,积极支持推广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保障睦邻中心、居民自治示范家园的建设和运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完善调解工作体系,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

三、确保圆满完成2017年预算任务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收入组织能力

一是增加收入组织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密切关注国家财税体制、现代财政制度等改革措施,如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本市“沪九条”、“沪六条”等调控政策,以及“营改增”、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对区级财政收入的动态影响,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研究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健康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是发挥部门合力优化企业服务。充分发挥经济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财政、税务、发改委、投促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以政策为导向,加快行业认定,按产业分类落实资金预算,增强主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以服务为核心,连通信息渠道、拓展信息资源、提升服务效率,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关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落户杨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积极培育和涵养税源。

三是积极争取市级补助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认真研究政府间财力转移支付、市财政地方债转贷等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向上争取市级财力支持,统筹各项资金来源,进一步盘活和使用好财政存量资金,积极平衡有限的财力来保障支出需求。严格执行本市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规定,确保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使用收益(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征收补偿收入)等收入足额及时上缴国库,优化非税收入结构。

(二)落实财政改革要求,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均衡性,强化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提升预算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抓好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从源头上加快预算批复、提前做好项目启动准备、加快预算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推动中期财政规划与本区“十三五”规划的有机衔接,完善中期规划的约束机制,使年度预算编制在中期财政规划框架下进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切入点,推进以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为主体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绩效信息公开为抓手,促进部门和单位增强支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全面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根据财政部及市财政局要求,总结试点编制2015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经验,继续做好编制区本级2016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按照市财政局统一部署,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公共管理平台,着力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透明度。密切关注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公务舱”管理机制、政府预算项目库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进展,积极做好相应的预案研究和对接准备工作。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结合实施政府债务中期财政规划,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体制,严格将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市财政局下达的限额内,健全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评估、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三)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提升依法理财能力

一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聚焦财政改革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发挥财政监督工作服务预算管理改革、保障财政政策执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作用。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预决算公开、财政票据管理等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市政府下达的联动监督检查任务,积极开展本区党风廉政巡察检查工作。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业务培训实效,提高财政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加强对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为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奠定基础。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和权利运行效能的不断提高。持续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引导行政事业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依法规范财政管理。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提升本区财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推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机制,将部门结余资金和超过两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收回区级财政统筹使用,加大存量资金和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以预决算公开为重点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着力确保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加大对预算绩效评价、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落实公务卡管理制度,强化本区《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制度切实减少现金使用的实施办法》、《公务卡制度执行和现金使用情况考核问责暂行办法》等制度措施。修订完善本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制度,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支出执行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落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加强采购预算执行过程管理,维护政府采购运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