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2012年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2012-09-18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
2012年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杨浦区体育工作围绕“三区”建设目标,做到“四个”紧贴,体现“五个着力”,完成“三个重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预期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民健身工作
1.全面推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制定并实施《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试点工作,分别为20多个特色试点单位配送健身器材,将体育锻炼场地延伸至楼宇家庭,将基地范畴从社区拓展至校区、园区、营区等,试点基地数扩大到26个;与上海移动公司合作,启动开发建设区体育场地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区域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及经营性体育场所开放信息“一卡通”,拓展场馆预定、活动发布、人数统计、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抓住示范城区创建工作的契机,开展全民健身之歌、宣传片制作、征言等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参加与示范城区的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户户践行的良好氛围。
2.举办杨浦区第一届运动会。抓住上海市举办第一届市民运动会的契机,举办杨浦区第一届运动会;本届区运会确定了“33510”的主题框架,即突出三大重点人群(青少年、职工、社区居民),包含三大系列(竞赛项目、展示项目、主题特色运动会),区运会将历时5个多月时间,达到10万人次参赛,区运会各项赛事活动和上海市民运动会的参赛已全面展开;在市民运动会第三期榜单上,截至8月底,杨浦区84579人次参赛(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三),第三季度有望突破10万人次,提前实现目标。国庆前,杨浦还将举办全民健身周系列活动,通过筹办区运会和参加市民运动会,动员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增加体育人口,助推全民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工作。
3.积极推进区政府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建好身边社区体育设施为重点,推进区政府实事项目建设,确定了新建15个小区健身点、15条健身步道、10个社区百姓健身房等一批区政府实事项目,并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已配建1个百姓健身房、5条百姓健身步道和16个小区健身点;继续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普及工作,已完成5000名小学生“学会游泳”培训工作,正在开展第二批游泳培训活动;按照杨浦体育场综合改造设计方案和区重大项目推进要求,全面启动该工程项目的基础工程,已完成基础桩,正在开挖地下基坑。
4.推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新一轮三级指导员培训工作,促使区域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500名,促进指导员专业水平提升;全面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小组试点范围,已有各街镇286个居委列为试点单位;积极推进体育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工作,区域已建有1035支社区健身团队,并成为“一街一品”、“一居一品”的主力军;积极探索“体绿结合”、“体卫结合”、“体文结合”等工作,黄兴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与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办站工作有序推进,文化等资源在首届区运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业余训练工作
1.积极推进业余训练提高单位时间训练质量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业训工作区校的二级督导机制,将此覆盖区内所有业训单位及项目,切实发挥专家督导组作用,注重完善业训督导过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业余训练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提升;以教练员业务培训、项目教研组活动、业训公开课等为抓手,着力提高业余训练专业水平,开展了多次专业培训与交流,收效较好;深化业训提高单位时间训练质量试点工作,以此检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的成效,积极参加上海市业余训练二线达标测试赛,合格人数达152人,64人二线运动员网上申报,为力争完成6%的输送指标奠定了基础;在20个业训项目中,对145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确保了参赛资格。
2.继续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召开区体教结合联席会议,认真落实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双八条”文件精神,明确杨浦体教结合工作重点;相继建立了足球、棒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青少年业余体育大联盟,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走多元化办训之路,探索业余训练的新模式、新机制;实施教练员进校园工程,认真践行服务学校体育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试点部分项目的校本课程,推动击剑、羽毛球、体操、足球等运动队办到学校,扶持基层学校组建运动队,将体育融入校园文化;着力提高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和执教水平,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本市相关项目专业培训,并根据区项目布局与特点,以学校运动项目教研组为重点开展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体育教师执教能力。
3.积极开展国家级训练基地迎评工作。今年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新一轮认定申报之年,区体育局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组织区内两所少体校参加专项培训,解读申报认定的《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基地”认定标准,扎实做好基础资料、业训实效、输送成效等“软、硬”件的迎评准备工作,为年内全面实施迎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两家“国家基地”已通过市体育局专家组复评,正在迎接国家体育总局的终评。
4.圆满举办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亚洲站等“一区一品”国际赛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办赛机制,成功举办2012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亚洲站、上海极限音乐狂欢节等国际赛事的组织工作,扩大了杨浦国际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国内外影响;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举办区中小学游泳、手球、棒球、武术等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和相关社区体育大联赛等赛事活动;认真承办上海市青少年摔跤锦标赛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等赛事,竞赛组织工作受到市体育竞赛部门高度评价。
(三)体育经济工作
1. 调整优化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功能。积极调整优化区体育活动中心的指导功能,根据转型发展的工作要求,区体育活动中心着力构建培训、指导、监测、开放等公共体育场馆综合职能,在五环大厦(东座)启动培训中心项目,在区体育活动中心提升开放质量,打造区域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监管和市民体质监测团队,并收有成效;继续调整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功能,提高体育本体产业的经济比重,前三季度场馆创收达550万元占全年计划740万元的74.3%,本体产业比重占60.2%、同比增6.4%,经济创收结构逐步优化;区政府与上海体育学院在五环大厦西座创建了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五环园区,做大做强体育休闲业。
2.完善区域体育彩票销售点布局。以规范工作流程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体彩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截止8月底,新增体彩销售点18家,总销量7993万元,同比增长23%;加强销售渠道管理,以增机扩点为契机,兼顾完善区域网点布局,加大宣传,科学布点,提高区域网点饱和度;加强对销售员的培训,规范体彩销售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即开票市场管理,加强宣传推介活动,在五角场下沉式广场、极限大赛现场等人流集中地方进行推介销售活动、宣传公益体彩。
二、第四季度工作要点
1.发扬“四敢精神”,树立“大民生、大体育、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大胆创新,狠抓落实,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作执行力。
2.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加大创建《方案》实施力度,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3.进一步深化“体育生活化”实验基地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小组等试点工作,力求试点工作成果化。
4.积极推进区政府实事项目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优化身边健身设施服务圈,继续推进杨浦体育场综合改造工程等工作。
5.举办各项区运会竞赛项目、展示项目、特色主题运动会,做好上海市民运动会参赛工作,突破青少年、职工体育的重点难点,进一步增加体育人口。
6.深化体教结合工作,继续推进教练员进学校工程,以足球、乒乓球、体操等青少年体育大联盟为重点,推广和完善业余训练项目“一条龙”布局。
7.认真做好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的组队、集训、参赛等工作,扩大学校体育普及面。
8.进一步加强业余训练督导,提高业余训练质量,完善第15届市运会的项目布局与衔接,夯实备战第15届市运会的基础。
9.做好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手球项目训练基地中期评估的迎评工作。认真做好2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自评、申报和迎评等工作,力争少体校、游泳学校两家“国家基地”通过新一轮认定。
10.继续增加和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加大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力度,提高体育彩票销售额,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资金。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