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关于印发 《杨浦区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4-26

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街道:

《杨浦区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已经区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杨浦区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上海市杨浦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

             2024年4月26日         

 

 

附件

杨浦区2024年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市灾防委委、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主题,立足区域特点结合工作实际以制度化构建工作体系、以常态化抓好源头管控、以长效化夯实防御基础、以精准化实施应对救援、以多元化推动社会共治,全面抓实灾害防治责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奋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重振杨浦“一股劲”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注重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化体系构建

筑牢综合防灾减灾理念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各街道、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意见》《上海市自然灾害防治责任规定》《杨浦区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街道各部门要制定学习计划表,分批次、分层级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责任单位:委宣传部、委组织部、区灾防办灾防委各成员单位,各街道,以下分工均含各街道)

(二)从严压实灾害防治责任

街道、各部门要把自然灾害防治列入重点工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区灾防委及其办公室运行规则统筹协调区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落实防灾减灾救灾考核和问效机制健全街道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实现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管理运行规范化。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预案质量,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推动街道社区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灾害防治责任层层落地,推进综合防灾安全韧性指标体系建设。各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严格落实“一计划两报告”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和全年工作报告),明确党政领导干部灾害防治职责清单,织密防灾减灾救灾责任网络。(责任单位:委组织部、区灾防办灾防委各成员单位)

(三)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和市灾防委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的相关要求,着力提升杨浦城市运行的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持续推进《杨浦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3—2035年认真落实《上海市综合防灾安全韧性分区分级建设指南》有关要求抓好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街道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构建杨浦综合防灾安全韧性体系和国土空间韧性治理格局。(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发展改革委、区建设管理委规划资源局、灾防委各成员单位)

(四)强化部门协作交流联动

依托区城运应急联勤联动平台,做好突发事件综合处置充分发挥区城运应急联勤联动指挥枢纽功能。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整合数据、资源、力量,按照“四早五最”要求,依托城运系统和城运平台,加强线上线下联动、部门相互赋能,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治理的高效协同、闭环处置(责任单位:区灾防办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二、注重关口前移,实现常态化风险防控

(五)健全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制度

充分发挥灾防办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工作职能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加强台风、强降雨大风、雨雪冰冻等灾害信息快速综合研判,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工作提示,形成“综合+专业+行业”研判体系强化风险隐患发现、识别、报送机制,持续开展灾害风险隐患发现及信息报送工作。围绕重点时段、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组织开展本区域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责任单位:区灾防办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六)完善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机制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及时推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健全完善杨浦城区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分类监测、分级预警、信息共享和报送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滚动完善“一网四库”、堤防险工薄弱段等防汛管理基础信息,结合历年易积水小区、路段信息,进一步优化监测重点关注区域,提升综合监测、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推动地震预警在城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以及生命线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防控中的推广应用。持续抓好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区防汛办、区城运中心规划资源局、绿化市容局)

(七)抓实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认真落实《上海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推动杨浦区安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应对能力。聚焦杨浦防汛防台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风险,督促责任单位持续滚动开展地下空间、易积水点位、高空构筑物、匝道隧道易冻设施等重点区域隐患排查,抓好隐患整改。加强《上海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规则》宣贯,推进“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健全完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采集完善本区工程系统基础数据,对辖区学校、医疗机构等重点设防类建筑(即抗震设防标准高于本地区一般建设工程)开展抗震措施专项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区防汛办规划资源局、绿化市容局、灾防委各成员单位)

三、注重问题导向,推进长效化工程治理

(八)深化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坚持将普查成效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研究,写好普查数据“应用篇”,推动落实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工作。推进普查成果与灾害防治工作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进一步梳理挖掘普查成果数据,为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指挥、应对救援、恢复重建、基层减灾等提供多方位数据支撑。持续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共享共用,积极推动普查数据共享转化,配合市灾防办推进制定公众版灾害风险地图(责任单位:区灾防办规划资源局、区建设管理委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数据局、绿化市容局)

)强化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城市更新,聚焦城市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燃气电力、道路桥梁、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灾害防御水平。推进改革落地,深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职能,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贯彻落实本市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工作检查制度认真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十四五”建设目标,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和物资储备管理。(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发展改革委、区科技经济委、区建设管理委、区灾防委相关成员单位)

四、注重协同高效,实施精准化应急救援

(十)建优指挥协同体系

依托城运联勤联动平台,健全完善区、街道一体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要素平台集成、全流程记录管理、全场景融合共享,实现处置信息进一步向街道流转和闭环,快速反应、迅速处置。落实应急指挥联调联试,确保时视频调度,信息及时报告,事件有效跟踪、快速处置。聚焦本区常见灾害重要风险点位、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应急队伍力量分布,精准绘制、动态维护“应急指挥作战图”强化指挥应对处置保障。分类建立相关灾害应急指挥场景,细化灾害发生后关注事项、行动事项、应急指挥事项,推动应急指挥和响应行动有力有序。(责任单位:区灾防办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十)建实应对救援机制

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编督导工作,推动本区总体预案、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街道预案修订完善,形成贴近实战、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各街道、各部门开展应急预案针对性演练,开展2024“5·12”防灾减灾日综合应急演练,持续做好防汛防台转移安置物资转运、水上搜救、厂房灭火无人机等演练工作。进一步落实极端天气下“六停”(停工、停业、停课、停园、停运、停航)各项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区防汛办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十)建强应急保障力量

持续优化杨浦特种灾害救援队伍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建强地震救援队和水域救援队强化社会应急力量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鼓励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工作指导意见》宣贯工作,推动社会应急力量科学有序参与救援工作。健全完善2024年度防汛基础信息,防汛工作联络网、基础资料信息库、防汛专家资源库、预警预案管理库、抢险队伍物资库等数据实时更新,保障数据准确性,切实提升工作效能提高预警响应能力。组织人员参加全市灾害信息员专题培训提升灾情报送精准度。(责任单位:区灾防办消防救援队、区商务委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五、注重社会共治,提供多元化基础保障

(十)开展公众防灾减灾科普教育

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宣传平台利用“上海杨浦”“杨浦应急”等“两微一端”积极采取播放灾害防治主题宣传内容、制发宣传资料、开展广场集中宣传咨询活动等灵活有效的形式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本区中小学继续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各街道、各部门要广泛采取开展防灾减灾专题讲座、开放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各类灾害应急演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

(十)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

把基层一线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主战场。落实街道、居委和企事业单位灾害风险防控责任,推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覆盖到基层。坚持平战结合,探索建立以居委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社区民警、网格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灾害信息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党员、民骨干、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社区应急工作机制。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纳入居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楼组长、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深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市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开展初评审查、中期评估培训指导指导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实用高效的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委组织部、公安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消防救援)

强化社会多元力量聚合推动

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支持红十字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动应急物资保障逐步向社会资源开拓,进一步加强与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和保供企业等战略合作。健全政府、军队、武警和社会“四位一体”防灾减灾力量体系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构建综合减灾社会共治多元格局根据市灾防办统一部署要求探索研究巨灾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区灾防办、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委、区红十字会、区灾防委有关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