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4-11

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6号)精神,在充分总结本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决定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下简称“强校工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按照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将强校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名工程、区创智教育高端人才涌动发展项目(以下简称“登峰计划”)相结合与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和中考改革要求相结合,结合区域初中办学质量实际,建立第二轮强校工程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聚焦内涵发展,通过优质品牌辐射带动和项目驱动,激发其办学的内生动力,提高办学质量,从而带动面上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营造更加健康的义务教育生态。

二、工作目标

按照持续抬升底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区域8所“实验校”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整体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家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

三、工作措施

总结经验,接续推进“强校工程”建设

1.总结推广第一轮“强校工程”经验。认真总结第一轮“强校工程”改革成果,凝练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开展第一轮“强校工程”典型案例征集,对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培育和辐射推广汇编《杨浦区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成果集》。重点总结推广第一轮“强校工程”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建设、教学数字化转型试点等方面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指导第一轮“实验校”制定新三年发展规划,接续推进区域“强校工程”建设。

2.遴选确定第二轮“实验校”。在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遴选产生本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组织开展“实验校”初态评估“实验校”要制定强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因校制宜的“一校一策”,并在各个领域中明确重点突破项目。

)做强内功,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1.加强名师、名校长融入“实验校”作为“双名工程”区高端人才涌动发展“登峰计划”的实践基地,通过学校培育、优质引进、师资流动等方式,加强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在“实验校”的配备确保每一所“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特级校长、双名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2名名师(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第五期“双名工程”的“种子团队”优先选取“实验校”中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教师进入种子团队”。

2.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专题研训等方式,指导“实验校”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实验校”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各类项目研究专题研讨、专业研训和教学展示,引导教师以研促教,形成教科研成果。要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探索适合的培养项目,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优化校本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智慧潜能和创新活力。

)增强助力,提升辐射带动效果

1.建立优质品牌带动机制。新评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和正高级教师(中学学段)优先向“实验校”流动“实验校”纳入市示范性、区紧密型集团创建范围,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学校、紧密型集团核心校作为支援校,采取“一带一”的方式,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明确支援校对实验校引领内容和要求

集团内优秀教师优先流动到“实验校”。通过选派“实验校”优秀干部到支援校跟岗学习、遴选优秀干部到“实验校”承担管理工作等方式,提高“实验校”管理水平。加大“实验校”与支援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建立校际联合研修以及优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场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2.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一步整合区内外专业资源,建立区域“强校工程”专家委员会。根据“实验校”发展需要,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指导“实验校”基于初态评估情况制定和实施强校三年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课程实施方案等。针对“实验校”存在的实际需求,指导学校聚焦新课程高质量实施、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学生成长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确立内涵发展重点项目,给予全程跟踪专业指导。

教育学院要发挥专业指导功能通过组织专题合作研究、校际联合教研、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实验校”的专业支持组建教学视导团或学科专家导师团,定期实验校开展综合教学视导建立区教研员“蹲点指导”制度重点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学科教研组建设方面加强专业指导

)提高质量,改革学校育人方式

1.全面落实新课程“实验校”区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提升学校课程规划能力、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能力和课程更新与评估能力

“实验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实施方案。要组织全员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本市课程实施办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并结合区域特色和已有基础,探索实施注重培育创造力的综合课程。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开展学科实践,实施项目化、主题式学习,促进学生在合作互动、问题解决中成长。健全和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增强教学、作业、考试的一致性。加强学段衔接教育,科学设计小初衔接活动,提高育人的连贯性。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有效开展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课后育人活动,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

2.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将同济初级中学纳入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优化学校数字教学场景建设。其它“实验校”要积极参与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备课、教学、作业等教育场景,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使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更加常态化、教学方式更加智能化。

3.发挥评价撬动功能“实验校”纳入“基于监测结果的教育教学改进”项目,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开展教学改进实践积极发挥评价的分析、改进和促进提升功能推动“实验校”健全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学校评价方式,根据“实验校”原有基础、增值变化等,积极探索初中学校分类考核评估。全面落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科育人、活动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的兴趣特长和实践成长,根据学生特点成长期待给予科学的评价适切的支持。

、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和教育局局长总负责,分管局长牵头组成的第二轮“强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义务教育科,下设职能部门组和专家组。其中,职能部门组由义务教育科、督导室、组织人才科、人事科、学生发展指导科、财务科宣传与法制科、教研室科研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组由市、区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找准薄弱环节、持续推进工作。“实验校”要聚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投身改革、服务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加强经费保障

加强经费统筹,保障第二轮“强校工程”建设经费投入,支持“实验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特色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添置等。

加强空间建设

“实验校”纳入新一轮义务教育校舍和设施升级改造范围,改善学生用餐环境,升级学生厕所,配备无障碍设施,建设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拓展普通教室的育人功能,探索建设公共学习空间。场地较小的学校通过探索校舍综合利用模式,建设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空间。

加强考核激励

适时开展实验校专项督导,开展对“实验校”中期、终期增值评估和支援校辐射引领效果评估,评估情况作为评价“实验校”建设的重要指标,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根据实施情况,有一定比例向“实验校”倾斜,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宣传展示

定期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家门口的好初中”专题宣传,分享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实施“强校工程”的良好氛围。

 

附件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

 

 

  杨浦区教育局  

                                          20243

 


附件

 

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

 

同济初级中学、东辽阳中学、黄兴学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控江初级中学、昆明学校、新大桥中学、上海市二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