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商务委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8-12-26
杨浦区商务委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
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区商务委相关科室、有关行业协会、区相关商旅企业:
近期,本市连续发生两起人员密集场所物体倾倒致人伤亡事件:12月8日晚19时许,徐汇区飞洲国际商场一家商户立式试衣镜倾倒,导致1名6岁女童死亡;12月22日上午8时许,长宁区虹桥雅高美爵酒店会议室木门倾倒,压伤1名7岁男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强调指出近期此类事故多发,要督促有关企业和单位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为贯彻落实《区安委办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杨安委办【2018】42号文)主要精神和区领导指示精神,牢牢守住岁末年终时期的安全底线,切实维护城市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
这两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暴露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缺乏、隐患排查缺失、安全责任缺位,教训极其深刻。当前,我区商旅企业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但公共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元旦、春节临近,春运出行、出游集会活动急剧增多;人员密集场所展销、促销活动以及临时搭建物显著增多;少数公共场所常年缺乏维修检修,安全隐患逐年增多;冬季,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频发。各种复杂条件交织,给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各科室、各企业要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切实把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基层、传导到生产经营单位。
二、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安排
(一)整治主要对象。宾馆、旅游景点、景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
(二)整治重点内容。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临时搭建展台和广告;内部装修装饰工程;堆高货物和货架;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等;高空悬挂物、装饰物、附着物等;电梯、锅炉、游艺设施等特种设备;大型门窗等等常用建筑构件;其他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相关的场地、设施、设备等。
(三)检查方式方法。一是自查自纠。人员密集的企业组织自查,区商务委相关科室要督促企业采取适当方式在人员密集的经营、生产场所显著位置将自查情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向市民群众进行告知承诺。二是重点排查。区商务委相关科室将在前期空中坠物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基础上,把排查重点由建筑外部附着物向建筑内部装饰物延伸,对跨年庆典场所、重要会堂场馆、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要建立“一场一档、一店一档、一楼一档”。三是全民参与。本次隐患排查涉及范围广、对象杂、时间紧,区商务委将开展联合检查,广泛发动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群众参与,积极鼓励有经验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支撑,最大限度覆盖对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时间安排
一是企业自查阶段(12月底前)。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自查自纠,元旦、春节前落实自查工作。
二是重点抽查阶段(12月底至2019年2月)。区商务委将组织开展本行业及本辖区范围内人员密集的经营和生产场所安全隐患联合抽查,边查边改,确保突出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保证市民群众安全过年。
三是常态化管理阶段(2019年3月起)。通过检查,认真研究梳理发现的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制定常态化举措,并结合日常工作加以落实。
三、专项整治工作有关要求
(一)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主体主责意识,增强企业对各类风险隐患预判能力和抓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要以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促进安全工作落地落实。
(二)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督促人员密集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搞好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掌握排查和整改结果。专项整治中对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分管的科室要及时报告。
(三)要进一步普及安全教育。要加强对人员密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文化。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市民群众的安全宣传,规范相关场所安全警告标识,张贴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引导公众树立隐患防范意识、增强隐患识别能力。
(四)要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专项整治期间,人员密集场所仍然发生突发事件的,要倒查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力,未按照规定开展自查、检查、复查、督查的,未落实应急准备或使事态扩大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要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要牢固树立“以风险为中心”意识和理念,指导企业健全同类型隐患排查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要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加大隐患排查整治的投入力度,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同时,鼓励企业发挥和培育保险业在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中的作用。
工作进展情况于每月15日之前报市场科;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随时报送。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