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108号提案的答复 2024-08-07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主动公开
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杨科两会[2024]7号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108号提案的答复
孟群舒委员:
您提出的C108号“关于全力打造优秀孵化器 促进孵化器行业“扶强汰弱”提质升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科技企业孵化器承载着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企业、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提案建议内容与市委市政府、市科委关于高质量孵化器工作相关部署高度契合,非常具有针对性。收到提案后,我委十分重视,严格落实办理责任,及时与金融办等会办单位保持联系,通过研究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对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形成答复,努力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杨浦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发展情况
多年来,杨浦区支持、鼓励各类孵化器的设立和发展,目前区内市级以上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5家。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在2023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工作中,区“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单项全市排名第四,其中,绩效评价为优良以上的市级载体占比全市第一。
全区孵化场地面积约16万平,2023年在孵企业550余家,年度新增毕业企业31家、获各类投融资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50家,年度举办创新创业活动480场。孵化企业的产业领域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孵化代表企业有:万物新生、优刻得、同臣环保等。
(二)建议答复
针对您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经讨论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1、关于“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的建议
提案指出:优秀孵化器有清晰的产业和专业定位、鲜明的垂直产业赛道或生态,建议发展专业孵化器,与上海“3+6+4+5”重点产业及杨浦重点产业结合,参与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孵化器叠加天使投资功能。
2023年6月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中对高质量孵化器提出了明确定义: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具备硬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具备投资功能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多链协同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与您建议中关于“专业孵化器”的内涵一致。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是区科委2023年重点工作之一,相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引育高质量孵化器。依托区域内美团、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集聚优势,引进和培育垂直大模型开发及应用的创新企业,推荐上海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申报“大模型垂直领域产业化应用高质量孵化器”。目前,该建设方案已通过市科委评估论证,基本入选市级高质量孵化器。
启迪孵化器2015年6月落地杨浦,在孵化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方面经验丰富,拥有专业服务团队、国内国际孵化网络、一支早期硬科技投资基金。下一步,“大模型垂直领域产业化应用高质量孵化器”将在市区两级的支持下,深度结合杨浦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数字经济),聚焦垂类大模型的研发和垂类应用层,打造上海市数字经济高质量专业服务孵化平台。
二是全面推进区内孵化器提质增效。正如您提案中提到的一样,孵化器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成效不高、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2023年,区科委联合市级专家智库,开展了“杨浦区提升科技园区发展能级、打造标杆孵化器专题研究”,系统排摸全区孵化器发展情况。
目前,杨浦区孵化器围绕上海市“2”+“3+6”“4+5”现代科技产业体系,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符合杨浦产业发展方向。专题研究对标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标准,分析每家孵化器的缺失要素,形成了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方案。后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孵化器。
三是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培育未来产业。支持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围绕人工智能、未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建设高水平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型孵化器。支持复旦大学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设立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同济大学设立致蓝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进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探索打造“智能建造”未来产业科技园。
四是支持金融赋能,探索新型孵化模式。强化投孵联动引导,支持高质量孵化器联动杨浦区产业基金,设立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深化概念验证、股权投资联动探索,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加大科技金融产品供给,先行先试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探索“见投即贷”等创新型产品,推动银行信贷、科技保险、融资担保等“杨”帆系列金融产品创新。推进杨浦科技创业中心REITs项目建设,有效盘活科技创新存量资产。
2、关于“优化孵化器扶持政策”的建议
建议指出:调整优化扶持政策,从过程考核专项结果考核,从普惠、平均专项激励强者,注重对孵化成果绩效的考核;在考核手段上,多使用工商、税务、人社等政府部门大数据交叉验证孵化成效。
优化科技投入政策,加强对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的制度保障。区科委在配套落地市级孵化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及扶持政策,拟从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孵化等维度,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发展生态,制定出台了《杨浦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激发高质量孵化器发挥示范作用,政策明确:针对成绩优异的孵化器加大扶持力度,对获得市级高质量(培育)孵化器认定的,按照市级政策给予配套扶持;对纳入市级备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根据市科委年度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为B级以上的,给予最高1:1配套扶持。政策拟于2024年开始实施。
3、关于“培育集聚优秀的孵化器管理者”的建议
建议指出:要采取激励引导政策,吸引科学家、企业高管、创业投资者等各路人才投身孵化行业;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政府、协会等组织多组织行业交流、培训等,提升孵化器人才队伍能力。
杨浦区高度重视高水平孵化人才的引育工作。提出打造新时代杨浦“人才秀带”、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并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加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023年,杨浦区新增两院院士6名、国家和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09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项目新增40项、约占全市70%。
一是引育重点产业人才。出台产业人才支持专项政策,优化重点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引育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投资、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鼓励重点产业企业与高校围绕紧缺领域建立人才培养通道,做好人才安居服务。
二是集聚培养专业孵化人才。鼓励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校联合开展新工科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学科+孵化”联合孵化新模式,打造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等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设技术转移方向学历教育、开展孵化科技管理人才职业培育等方式,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三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快“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吸引更多新生代龙头企业和功能平台集聚,以空间转型容纳创新创业,以生态环境吸引创新人才。举办面向海内外的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加强引进海外人才力度,依托“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赛引才,吸引各类创新人才落地杨浦。联合杨浦区众创空间促进会,年度开展孵化器、众创空间走访调研、专题学习等活动。
未来,区科委将坚持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实现突破、全面建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为建设目标,强化杨浦优势,聚焦“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助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孵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杨浦模式和杨浦样板,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杨浦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注、监督和帮助!
2024年3月29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路800号2号楼14楼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王文苑 联系电话:6567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