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E021号提案的答复 2021-04-09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区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

E021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杨浦区委:

贵委提出的E021号“关于推进‘十四五’期间杨浦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优质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贵委对杨浦基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收到你们的提案后,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都高度重视该提案的办理工作,多次沟通、协调、研究,认为贵委的提案中提出的关于推进“十四五”期间杨浦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对于我区“四高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严格落实办理责任,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沟通交流、协调联系等方式,进一步对提案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各自答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区教育局统一汇总,形成了合办意见,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二、提案答复

(一)关于促进教育资源整体布局更加均衡

由于杨浦区现有基础教育设施供给存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布局不均等问题,为完善区域基础教育设施,优化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十四五”期间杨浦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和区教育部门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结合单元规划修编方案,优化全区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增加多处基础教育设施用地,重点补足幼儿园、初中等设施短板,新增幼儿园建筑面积25万平米,初中建筑面积4万平米,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服务水平夯实了基础。

二是开展一系列基础教育设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近年来,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开展了包括控二小学分校、松一幼儿园、控江幼儿园、政青路幼儿园、复旦新江湾九年一贯制学校等规划调整工作,通过适当提升部分基础教育设施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补足了建筑规模缺口,增加了基础教育容量。结合滨江教育资源更新,加快推进滨江地区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滨江国际创新带”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针对分析预测的未来五年各学段和各街道杨浦人口数据与基础教育资源缺口的情况,按资源配置标准及学位数预测,初中教育资源缺配数约为6-9所,小学教育资源缺配数约为4-6所,学前教育资源缺配数约为5-8所。为了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更好满足老百姓对我区教育资源的要求。 “十四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目共21个(含十三五结转项目),由7个公建配套项目和14个自建项目组成,涉及7所幼儿园、3所小学、7所中学和4所其他教育等项目建设,由区财政局通过优化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此外,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市区相关委办局的合力推进,继续做好部分学校产权证的办理工作。

(二)关于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

2014年,杨浦区被列为上海市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按照“传承发展、创新机制、完善布局、体现特色”的发展思路,以“总结经验、复制经验、创新经验”为基本策略,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持续扩大、管理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有7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入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达到90.12%,学生覆盖率达到89.11%

2019年,在现有教育集团基础上,根据市教委出台的《关于推进本市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197号)文件,杨浦区教育局制定了《推进紧密型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杨教〔201987号),着力在“五个更紧密”上,深入推进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健全集团治理体系,促进组织更紧密;优化流动机制,促进师资安排更紧密;加强课程教学共研共享,促进教科研更紧密;实施立体化考核,促进评价更紧密;探索学生共育,促进培养方式更紧密。“十四五”期间,打造12个全市知名的紧密型集团品牌,创建1个市级示范性教育集团。

(三)关于深化教育督导机制

杨浦区于近日制订《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一要加强督政运行机制改革。做好五年一轮市政府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综合督政;完善年度区政府教育工作自评公报工作机制;健全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自评机制和督查机制;做好国家、市级开展的各类专项督政工作。二要加强督学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五年一轮的办学(办园)水平综合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对教育领域重大任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工作机制。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对学校依法办学、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提升教育质量等情况实施督导。对幼儿园的督导突出公益普惠,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督导突出优质均衡,对普通高中的督导突出特色多样,对职业院校的督导突出适应社会需求,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督导突出融合发展,对民办教育的督导突出健康规范。三要加强评估监测机制改革。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办学绩效考核、集团化办学等保障性评价。建立并完善年度调研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专项评估监测。建立并完善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切实把教育督导“长牙齿”落到实处。

(四)关于进一步增强与高校联动

高校集聚是杨浦区的独特优势,杨浦将继续深化目前已成立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建设,挖掘与共享高校资源,深化区校合作内涵,开展“区校合作机制及贯通式培养模式”项目建设,围绕合作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和学校评价改革试验,结合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示范区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与复旦大学及其他高校共建思政一体化的新模式,以及区校合力共建大中小幼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机制,此外,还将进一步增强与上海师范大学等杨浦以外高校的联动,实现课程、课堂、师资、评价四个维度在教育全过程联动推进,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的辐射、延伸。

(五)关于提升市民对家门口好学校的认可度的建议

杨浦区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以学校为主体,为更多学校展示教学质量、办学成果和特色项目、特色品牌等搭建舞台,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一是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和开学、招生等重要时间节点,主动对接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各类媒体,加强沟通联系,把握宣传导向,找到专题宣传切入点,积极向各级媒体推荐杨浦学校好的经验做法、好的品牌活动。二是用好“上海杨浦教育”微信公众号,加强如文明创建、师德师风、校长致辞、名师课堂等各类专题策划,广泛征集素材,力争大范围、多角度地集中展示学校形象,尤其是“家门口好学校”的形象。

最后,真诚感谢民盟杨浦区委对杨浦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杨浦区教育局 

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