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第A-016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4-08-07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杨规划资源督〔2024〕20号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第A-016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周昕宇代表:
您提出的A-016号“关于促进杨浦区高校对社会公众进一步开放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杨浦区高校校园开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区内高校现状开放情况梳理
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有序开放,近期杨浦区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校园开放范围,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校氛围。经梳理,在进校制度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均已实现外来人员刷身份证进校;上海体育大学考虑到专业性强、场馆多的特点,在非教学时段实行外来人员刷身份证进校制度,在教学时段实行预约进校制度;上海理工大学考虑到目前校园内部存在建设行为,校园需预约方可进入。在体育场所和场馆开放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在校园开放时间内,室外体育场所全部开放,室内场馆局部开放;上海理工大学计划待未来校内游泳馆建成后,逐步推进开放。在公开讲座方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均有部分公开讲座面向社会公众。
二、有序推动高校附属空间开放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我区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的引领下,积极贯彻落实市级层面关于单位附属空间公共开放、社会共享的发展导向,按照“能开尽开、分类指导、安全有序、分批推进”的原则,完成了228街坊、五角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体等附属空间开放项目。同时在区内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推动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附属空间开放研究。
三、促进高校与社区的融合发展
杨浦区作为全市高校资源最集中的片区,通过20年的三区联动、区校合作,已形成一批以陈望道故居、NICE2035生活原型街、大学路为代表的高校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杨浦区会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启动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工作,探索新机制新方法,以“烟火气+书卷气、人文景+科技流、时尚风+国际化”为目标,以存量资源的挖掘、核心功能的打造、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为抓手,积极推进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相关工作。
一是多层次全方位,深化合作机制,区校双方共同推进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工作,形成紧密对接高校需求、政府引导整体谋划、区属平台参与实施运营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推进力度。二是整体式系统性,谋划更新蓝图,开展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城市更新规划研究,确定重点片区,提出系统化策略。同时用好社区规划师等专业团队,通过“众智联创”开展一体化城市更新方案的编制,系统性谋划环高校地区更新与建设。
近期将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为重点推进环高校城市更新工作,促进区校共融。
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发挥好区内宝贵的高校资源价值,促进校区、社区、城区融合发展,与高校共同营造开放共享、交流互通的整体氛围,以区校融合推动高校资源向社会公共开放,实现共赢共享。
2024年5月8日
承办单位地址:惠民800号2号楼1217 邮政编码:200082
承办人姓名:葛够 联系电话:25032076
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
2024年5月8日
(共印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