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C139号提案的答复 2024-04-07
杨卫健委〔2024〕39号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139号提案的答复
蔡文龙、田英委员:
您二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杨浦区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二位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杨浦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人社局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沟通,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概况
收到提案后,我委十分重视,落实办理责任,明确分管领导牵头,与提案委员进一步沟通交流,与区民政局、区人社局相关职能科室对提案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努力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发展。
二、提案建议答复
(一)关于通过划片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的建议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一直致力于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三级防治网络,建设“健康宣教-预防筛查-危机干预-专业治疗-康复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杨浦区12个社区卫生中心均配置专职精神心理服务人员,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在医疗保障方面,通过免费服药、长效药物治疗等措施加强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精神康复方面,建立了1家区级示范性阳光心园和社区精神康复平台,在街道建设11家阳光心园,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康复活动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通过同伴支持项目、志愿者职业康复平台、治愈咖啡吧等,为患者提供职业康复实践机会,促进其社会融入。通过整合治疗、康复和回归环节,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的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从门诊治疗过渡到职业生活。
区精神卫生中心运营并管理021-61230673杨浦区24小时心理热线及962525热线杨浦接线点工作,培养了一支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接线团队。热线成立至今共接线6800余例,年接线量2000于例,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指导,解决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二)关于结合个体心理咨询,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建议
区精神卫生中心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每年开展睡眠日、世界卫生日、老年痴呆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企业人群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等调研,积极开展家属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发放全人群(儿童、老年人、大众、心理调适等)宣传折页,提升区域全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区精神卫生中心还开设儿童青少年门诊、老年门诊等专科门诊,持续建设心理咨询中心,推动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亚专科建设。
(三)关于确保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建议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定期开展社区精神卫生督导,组建由精神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等组成的“精神科医生团队”负责对接基层业务团队,按照分片包干指导责任制,每周1次提供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及康复指导。
区精神卫生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杨浦区心身医学与危机干预培训、第一期与第二期中德系统创伤治疗高阶连续培训等系列培训,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成长。
(四)建立心理咨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实习评估、注册和管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将心理咨询师纳入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为拓宽人才发展空间,畅通本市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市人社局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
符合职业技能评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申请参加相关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含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评价选拔一批技术技能精湛、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更宽广的领域钻研业务,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深度融合,为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发展、同提升营造良好环境。
(五)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康复服务网络
依托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运行高效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体制,区民政局积极建立“1+2”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运行机制,即以“工作小组”为依托,夯实“就业转介、社区支持”两项机制。由区民政局牵头,财政、卫健、残联、政法、公安、人社、医保、城运、街道、社会组织等组成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小组,搭建信息沟通、工作协调、资源整合的平台,实现政策联动、数据赋能、信息共享。建立就业转介机制,面向病情稳定、具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患者,对接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就业促进中心、街道睦邻中心等,将精神障碍患者转介至志愿者岗位进行职业康复训练。建立社区支持机制,建立以家属照护者、社区康复协调员等为主的社区综合管理小组,组织开展家属支持活动、社区宣传与融合活动、居家康复指导等,引导精神障碍患者积极接触社会、有效融入社会。
(六)推进政社联动,加强社区阵地建设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区民政局委托具有专业社会组织承接项目,严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一队、一团、一基地”,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引进专业优秀人才,以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为核心,以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等为力量,培育一支专业化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队伍;依托高校及医学康复专业机构,成立专家顾问团,对社区康复工作给予专业化指导;建立“心港湾”社区康复服务基地,链接各类社会资源,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家庭和参加活动的便利程度,开展分层分类服务,提高患者社交能力,强化家庭照料技能。
(七)分层分类服务,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精神障碍患者深入调研评估,建立“一人一档”,分层分类提供精准服务,助力患者重塑健康心理。针对能定期出门的患者,开展每周一次手工、娱乐、体锻、书法康复训练课程以及“生命教育、生活技能、社交训练、求职训练”等特色课程;针对不能定期出门的患者,开展节假日活动、每月主题活动;针对病情不稳定且不能出门的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指导,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减少家属焦虑情绪。此外,依托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升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意识。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提高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工作成效。一是拓宽服务广度,到2025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将覆盖至全区所有街道,并招募更多的精障患者参与到社区康复中来,逐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二是探索服务深度,不断丰富社区康复服务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服务高度,积极依托市民政第二精卫中心,提高我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充分发挥示范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指导功能,加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三是凝聚服务热度,以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因地制宜的各类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浓厚氛围。
最后,感谢您二位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4月9日
承办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眉州支路78号 邮政编码:200090
承办人姓名:朱浩寅 联系电话:250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