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关于印发《2025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要点》和《2024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总结》的通知 2025-03-21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



杨体〔2025〕4号 


关于印发《2025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要点》和

《2024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各基层单位:

现印发《2025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要点》和《2024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总结》,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

1.《2025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要点》

2.《2024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总结》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  

2025年3月19日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办公室             2025年321日印发


附件1:

2025杨浦区体育局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杨浦体育工作要紧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奥运争光战略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将体育事业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之中,与做好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紧密衔接起来,以更实举措更好实效谱写杨浦体育事业新篇章。

2025年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12项工作。

一、字上出实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抓冲刺,补短板。一方面,坚持均等化、普惠化方向。继续深挖供给,新(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市民健身驿站2个、市民健身步道4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70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个、市民运动球场3片,保质保量完成十四五的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到2025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41M2左右。统筹好属地差异和多元需求。注重复合利用,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批沉浸式、复合式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提升城区软实力。到2025年底,新增1处都市运动中心、新建2座体育公园。一方面,提升数字化、精细化水平。主动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对接高危项目、赛事活动一网通办事项,加快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市民提供场馆预订、日常健身、赛事报名和体育消费券等智慧服务,实现数字技术与体育的多域互嵌和深度融合。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打造就近就便的家门口健身空间。

2.抓深化,提能级。一方面,要擦亮品牌形象。对标城市业余联赛要求,进一步健全韵动杨浦·秀出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提升区级品牌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紧跟区域发展重点和热点,继续凸显杨浦滨江、大创智(大学路)、新江湾文体公园等重点区块赛事效应;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继续突出杨超足球联赛、高校系列联盟赛、橄榄球等重点项目;关注最新动向,培育发展电子竞技、科技体育、低空经济方面的赛事活动。一方面,扩大声势影响。以落实《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为引领,加强五大体育公园宣传报道,特别要主动跨前,跟踪对接好江湾体育场提升改造工作。以深化国家级试点为引领,加强社区运动健康师、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社会体育巡访员等创新性工作的深度报道和典型宣传。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宽宣传普及渠道,通过绘制杨浦健身地图、加大上海杨浦、杨浦体育公众微信号推送频次等,宣传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健身设施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3.抓创新,强治理。一方面,强化融合发展。把体育基层治理与杨浦城市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美丽家园等有机结合,通过改造升级社区内的公共空间、花园绿地等,科学规划建设体育健身设施,赋能社区基层治理。深化社区运动健康师上岗实践,尝试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引入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站点,推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无缝衔接,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提档升级和体医康养深度融合。深化区校企联动,研究探索市民健身夜校的可行性,针对白领等中青年人群,开展夜间团操、健身技能、体育科普、营养膳食等课程配送。一方面,提升治理能效。丰富杨浦体育young能量内涵,升级运动促进健康的杨浦模式,协同上海体育大学、区医保局、区卫健委,进一步扩大三高共管运动干预项目覆盖面,探索将体重管理、科学减重纳入服务范围,提高全民科学健身和体重管理意识。继续加强业务培训、丰富课程设置、拓宽人才来源,建好用好社区运动健康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巡访员三支队伍,提升科学健身指导、评估诊疗、运动干预、运动健康科普等服务的能力水平,以更加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助力基层治理能效提升。

二、在字上下功夫,构筑更具竞争力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高地

4.加大后备人才培养。以《杨浦区关于深化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引领,全力备战第18届市运会。突出后备人才培养主线,抓实3个国家级基地、2个市级精英基地,8个二线运动队建设,全面抓素质培养,提高训练质量;以新一轮重点基地申报为抓手,探索构建层级管理、科研助训的新模式,确保年度后备人才输送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5.加快提高赛训效能。积极发挥辖区内社会力量办训单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小学等单位的力量,促进多元办赛模式,积极打造各级各类赛事平台。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承办好上海市青少年精英系列赛击剑、桥牌等项目赛事和上海市青少年国际式摔跤、手球锦标赛。继续办好长三角青少年赛事,进一步推动合作交流。

6.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组织好23个大项的杨浦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筹办工作,鼓励更多的学校、学生参与各级体育竞赛。持续优化一条龙项目布局,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中小学校体育项目布局结构。深化资源合作共享,持续推进送教练、送课程、送项目进校园工程,帮助普及运动项目,实现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7.切实抓好足球示范区建设。以《杨浦区率先建设全国足球重点城市示范城区行动计划》为引领,对标对表示范城区评估指标,从完善项目布局、加强人才培养、搭建联赛体系等方面着手,编制杨浦区足球工作要点。深度开展与第三方体能教练团队合作,借助第三方医疗康复团队,心理医生等,为运动员更好地训练、竞赛做好保障服务。推动杨浦建设成为政府重视程度高、体教融合机制顺、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完备、社会足球普及活跃、足球文化氛围浓厚的全国足球重点城市示范区。

三、在字上见实效,彰显更具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发展能效

8.打好强链组合拳,发挥头部体育企业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体育中小企业。常态化做好杨浦体育行业规上纳库企业经营发展监测。营造最暖营商环境,当好金牌店小二”“首席服务员。支持头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实现产业链创新的双向奔赴。继续探索构建体育健康产业基金平台,为企业投融资做好服务对接,提供产业资金支持,提升产业链辐射效应。

9.提升补链聚合度,加快科技与产业创新策源。深化与长三角等地区经济合作,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招商合力。依托产业链工作专班机制,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宣传推介,加强上下游企业对接,招引适合杨浦本土发展的潜力企业,重点是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穿戴、元宇宙等体育科技型企业。以数字赋能体育,优化体育健康产业生态,助力推动数字体育向数智体育发展。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数智化运动管理服务。

10.跑出延链加速度,拓宽体育+发展新路径。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关于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积极引入有影响力的长三角品牌赛事,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坚持以赛为媒,发挥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带动效应,多元联动让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强化商旅文体展融合,持续推动赛事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依托五角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夜骑、夜跑、夜赛等活动,开发特色赛事活动。结合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等节点,开展杨浦区体育消费券配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消费市场增长,多措并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在字上持续发力,打造更可持续的体育行业健康治理格局

11.抓实体育行业规范治理。继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上海市体育工作条例》等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等体育规章,研究区的实施对策。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优化一网通办流程,规范体育领域公共服务全流程办理,提升企业和群众网上业务办理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强化依法治体质效。回应群众诉求,继续做好市民热线服务工作,确保先行联系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度三项指标达标。

12.夯实体育发展基础。着力强化大安全理念,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赛事安全工作机制,做好公共体育场所设施安全开放。会同投控集团等部门,共同研究新江湾文体公园安全机制、责任和措施。强化人才保障,以振作杨浦一股劲为内核要求,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新进人员、优秀干部轮岗交流等人才培养机制,遵循体育人才成长规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附件2:

2024年杨浦区体育局工作总结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杨浦区体育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市体育局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体育强区建设目标,聚焦加速推进杨浦区体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对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服务的供给,不断巩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创建成果、不断深化国家首批的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能效、不断扩辐杨浦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效应,体育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一、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体育设施扩容增能。推进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增加全民健身公共资源供给,更好的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体育健身需求。2024年,新(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70个,市民健身步道4条,市民球场2片,市民健身驿站8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个。积极开展国球三进工作,配送50张乒乓球桌。赛事活动百花齐放。组织参加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总决赛30余项,市级、区级选拔赛200余场次。全力办好杨浦区第四届运动会,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品牌,广泛激发杨浦赛事活力,引领赛事活动百花齐放。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500余场,赛事类型覆盖各年龄层,吸引超67万人次参与。其中2024杨浦区元旦迎新嘉年华、杨浦区第四届运动会开幕暨易跑·森林越野半程马拉松、全国腰旗橄榄球锦标赛、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200上海站、2024中国坐标.上海城市户外挑战赛杨浦分赛场、长三角AI体能大赛、杨浦足球超级联赛等赛事活动均获得较好影响。体育服务惠及市民。率先在四平路街道试点全国首批社会体育巡访员。殷行街道、四平路街道、五角场街道获评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称号。持续深化体医融合,开展认知障碍、帕金森等慢病运动健康干预,受益群众达15000余人次。迭代升级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3.0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双中心高效联动,在杨浦区中心医院、市东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47个卫生服务站点开设运动干预门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站式”“个性化的专业运动健康服务。2024年全年累计服务6000余人次,该项目荣获上海市科学健身服务品牌。

 

 

二、青少年体育再上台阶

竞技体育成果喜人巴黎奥运会,出征的杨浦3名优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拳击运动员吴愉斩获3金,为国家和杨浦赢得荣誉。组织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精英系列赛、锦标赛及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成功举办上海市青少年手球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摔跤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暨青少年体育精英赛系列足球比赛。全年,向上一级训练单位共输送96人,输送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青训中心稳步建设。细化《杨浦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方案》,整合院校、医院、体校资源,从训练、赛事活动、场馆、科研、体教五个方面一体推进训练中心建设。以游泳、田径为研究项目开展了专项经验模型量化赛季训练负荷安排等课题研究,持续夯实青少年体育训练基础体教融合持续深耕。全面构建杨浦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竞赛体系鼓励更多的学校、学生参与各级体育竞赛。积极推动一校一品项目落地,建立学校体育训练点。做好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备战参赛工作,共组织1500余名运动员参赛,斩获68金、72银、88铜,勇夺金牌榜第六,奖牌总数位居第五,创历史最好成绩

三、体育产业稳中求进

持续激发体育消费活力。深入推进杨浦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创建,编制《2024年争创杨浦区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工作要点》,发布《2023年度杨浦区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开展建设体育消费活力城市,构建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系列活动、上海运动健康促进产业创新大会暨杨浦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展交流会。坚持商旅文体融合一体发展,举办2024年长三角森林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以赛引流催生体育消费动能。在全市首发市区可叠加的杨浦体育消费券,订单总金额879.3万元,拉动消费比1:22.88。全年体育彩票销售达3.48亿元。推动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扩辐五角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环上体运动健康创新带效应,举办杨浦体育健康产业链推介会、环上体运动健康创新带座谈会等,积极探讨体育健康产业多元创新与发展路径。成立杨浦区体育健康产业联盟,聚焦体育健康产业链强链、固链、延链,积极招大引强,形成产业联盟集群效应,截至2024年底,成功引入81家关联企业落地。促进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杨浦区体育健身行业矛盾化解专班工作方案》《杨浦区体育培训市场矛盾化解专班工作方案》,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推进健身行业矛盾纠纷化解。全面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市民服务热线工作,全年经联评联审许可7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处理各类投诉热线工单共计1187件。

回顾一年来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本区体育健身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尚未形成布局完备、功能互补的体育健身设施体系。二是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不足,影响力有限。三是不同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消费场景的打造略显不足,商旅文体在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方面深度不够。这些短板,需要在明年工作中进一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