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杨浦区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01-30
关于上海市杨浦区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以支持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主线,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2年区级财政收入预算为709700万元,同比增长10%;加市级财力补助和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5909万元,区级财力总预算为1125609万元,同比增长5.47%。2012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120409万元,同比增长8.65%,调出资金5200万元。
结合1~10月预算执行情况,报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批,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中,区级财力未作调整,支出预算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预算支出为1114704万元。
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709720万元,同比增长10.01%,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加上市级财力补助收入399557万元及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00万元,区级财力1144277万元,同比增长7.22%;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116423万元,同比增长8.26%,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5%。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500万元,调出资金4830万元。
2012年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524万元。
我们按照区委、区人大对调整预算的工作要求及本区实际,鉴于项目实际执行进度情况及用款计划等各种原因,调整当年支出结构及新增财力等122100万元。主要用于:1、确保教育205科目占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4%,增加教育事业费支出16436万元;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支出8844万元;3、落实民生政策,增加支出16479万元;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支出8722万元;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增加支出8187万元;6、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加支出3087万元;7、中央专款、市专项增加,安排相应支出6321万元;8、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500万元等。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为626254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516189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93581万元,调入资金5200万元,动用历年结余11284万元等。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620008万元,结余6246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批,总收入调整为371063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255191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调整为267618万元;市级财力补助收入调整为92481万元;调入资金5200万元,动用历年结余调整为576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为363319万元,较年初预算减少256689万元,当年结余7744万元。实际执行收入为486408万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根据规定将预算外土地出让金调入,支出为396087万元,当年结余90321万元。
预算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出让减少,导致预算收入减少,相应减少有关支出,而增加的预算支出主要是:1、22、23街坊出让地块财务费用结算及新增贷款利息24101万元;2、新收储8幅地块办证支付契税、交易费4761万元;3、提高廉租补贴提取标准,增加廉租住房等支出2733万元;4、新增预列收储地块成本结算34630万元。
(三)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2012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营改增”、中小微企业减负、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区级财政收入。另外,去年高增长、高基数也加大了同比增长的难度。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区干部群众仍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最终圆满完成了人代会确定的区级财政收入目标;同时,财政支出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也较好地实现了全年的预算收支平衡。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一是我们认真落实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一个保持”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5.8%;都市型工业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9.8%;商旅文体服务业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7.7%。
二是五大功能区区级财政收入增幅平稳,五角场功能区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7.5%;滨江发展带完成区级财政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13.4%;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32亿元,同比下降3.2%;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完成区级财政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8.2%;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完成区级财政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130.0%。
2、财政支出重点突出
一是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科技创新投入。全年支出72253万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以上。主要用于落实“张江”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财政专项配套资金、落实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发展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区属国有科技企业搭建平台,提升科技园区综合实力;保障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融资环境,破解融资瓶颈,全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科技企业改制上市。
二是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确保投入保障机制。全年支出138268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民政事业、残疾人事业的资金需求和改善离退休人员待遇;落实区域内困难群体低保救助和城镇居民医疗救助;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和再就业;为经济困难且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加社区养老床位、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标准化菜市场改造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居民买菜环境。
三是坚持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全年支出302673万元。其中:教育支出219817万元。主要是落实教育法定增长和教育支出占比达标,加大困难学生帮困助学和平安校园建设力度,确保师资队伍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在用教育校舍维修维护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医疗卫生支出66946万元。主要是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 支持公立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经费,确保对区中医医院、市东医院分院、控江医院门诊楼改建等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和预防保健经费等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910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公共文化场馆的正常运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落实,支持公共文化配送服务,落实运动员后备队伍建设和体育场地修缮,启动新一轮百姓健身工程建设,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是坚持保障公共安全,全力促进社会稳定。全年支出76821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政法部门正常运行和办案经费,确保公安刑侦、反恐、看守所运行、交通安全等支出需求,落实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反贪侦查、预防职务犯罪和法院案件审判、“两庭”建设等资金,保障基层司法业务、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处置医患矛盾等支出需求。支持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加大消防设备设施配备、高科技预警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提高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是坚持优化城市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年支出262128万元。主要用于提升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建设,包括达标、规范、提升等三类区域的创建,违章建筑的拆除,脏乱差道路的治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长阳路杨树浦港桥梁段新建工程、积水点整治道路修复工程及五角场功能区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支持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新一轮旧区改造,落实区公租房管理运作资金。
3、财政管理更趋规范
一是强化政府预算编制管理。完善预算编制体系,试编完成201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并根据区政府审批意见进行批复下达;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确保量入为出,实现收支平衡;强化预算规模控制,严格控制一般项目经费支出预算,积极贯彻勤俭节约的要求,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各类庆典、节会、论坛、调研等行政支出,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完善预算执行制度。制定《杨浦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了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2+6+1”的制度体系。推动国库制度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制定《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召开全区国库单一帐户改革动员大会。完成本区所有预算单位国库单一帐户和公务卡上线工作,确保改革到位。进一步清理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工作的运作方式,探索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开展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制定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办法,督促集中采购机构优化管理机制。
三是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继续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的步伐,积极向人代会报送部门预算,报告公共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政府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序推进“三公”经费信息的公开工作,主动公开政府预决算报告,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状况,首次将政府基金决算纳入人大常委会审批,确保政府预算的完整性,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
4、财政监管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制定了《杨浦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内审自查;完成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监督检查,自查自纠率达到100%;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开展乡镇财政性资金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工作,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二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下发《杨浦区关于进一步落实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工作机制、相关部门的职责等,努力保持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
三是强化会计监督管理。完成2012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完成区巡察工作涉及单位的会计检查工作;加强对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定了《杨浦区行政单位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机关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任免制度等要求;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工作要求,组织小企业财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高执行准则的水平。
二、2013年预算草案
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将在复杂环境下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这一主线,预算工作要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把握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关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深化改革、完善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公共财政收支预算
2013年区级财政收入预算为766500万元,同比增长8%;加市级财力补助379000万元和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10000万元,区级财力总预算为1155500万元,同比增长1.0%。2013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150280万元,同比增长3.03%,调出资金522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62644万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有土地收益金、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收入342175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107906万元、调入资金5220万元、动用历年结余7343万元等。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456424万元,结余6220万元。
(三)保障对重点领域的支持
1、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快国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支持国有科技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高端化、集约化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设计一场”的前期建设资金,促进物联网科技园区、中船工业等科技园的建设;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浦发硅谷银行在杨浦的发展,落实新一轮政府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优化科技投融资环境,做好中小科技企业上市的引导和培育工作,进一步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2、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完善政府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困难人群就业和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以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展为老服务事业,保障社区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体检康复、特困人群解困救助等支出;加大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安全监督资金的投入,继续支持启动区域内标准化菜市场新一轮改造和食品追溯系统建立;确保廉租住房货币配租和实物配租,保障动迁配套房购建,全面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3、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继续加大公共教育资金投入,支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不断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确保各学段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支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落实区域内公立医院、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医疗服务、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补助资金,切实保障公共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确保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保障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政策落实;支持精神文明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等全面开展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支持优秀体育教练和运动后备人才培养。
4、支持城市管理和维护公共安全
继续加强对大定海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小吉浦(杨浦段)河道应急整治工程以及五角场地下空间人行诱导系统建设的投入;积极落实武东支路(武东路-政民路)、政民路(武东支路-武东路)道路等新建工程的建设资金;继续推动我区大桥等地区棚户区的征收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管理“大联动”项目的工作水平;加强包括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市容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的建设;保障提高区域公共安全能力建设的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的资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稳定社会工作队伍,规范劳动关系,提高居委会、受理中心成员以及专职社区工作队伍的薪酬待遇,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实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标准化装备配置和办案经费,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维护等支出,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财政投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管理措施,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一)精心组织收入,确保完成全年区级收入目标
一是加强收入预测分析。进一步落实月度收入分析制度,强化财税两部门的定期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已出台或可能出台的产业新政对我区税收的影响,关注房产、建安等行业运行态势,加大行业税收监管分析,做好征管系统信息与区房产局、交易中心列出重点楼盘或重点项目的销售情况对比分析,促进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二是继续落实目标责任制。继续与区目标责任制单位签订收入目标责任书,密切关注目标完成情况,对未达进度的单位,及时预告、预警;积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目标责任制单位做大、做强。
三是抓好各项财政政策的落实。继续落实国家、市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特别是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及时审核落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 帮助试点企业在新老税制转换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确保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继续落实本市有关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做好中小科技企业及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推荐工作;对区级财政政策要开展多层次政策培训,形成政策宣传网络,扩大政策的知晓面。
四是做好服务重点企业和招大引强工作。继续关注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税收,强化服务意识,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政策配套服务,挖掘企业税收潜力,鼓励企业做大增量。形成合力,发挥部门资源优势,招大引强,对重点项目要落实“会诊”机制,突破难点,着力引进高端资源落户杨浦。
(二)推进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库单一帐户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在2012年单一帐户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基础上,改进完善单一帐户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落到实处。
二是逐步扩大财政绩效评价的范围。逐步建立以支出绩效评价为手段、结果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评价管理机制,制定有杨浦特色的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推进全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开展绩效评价的前评价工作,扩大绩效评价工作的范围,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细化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增加有关图表,继续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纳入区人大审议内容,全面真实反映政府收支状况。有序推进“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工作。探索涉及民生、教育等部门的专项经费公开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是继续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认真试编我区201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及时落实相关预算批复。做好2013年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工作、企业收入专项审计工作,有序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调整及决算工作。
五是切实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定我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办法,加强对单位资产出租、出借及对外投资的审批力度。进一步做好杨浦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化管理。
(三)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有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按照《杨浦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财政性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账户清理整顿。在2012年调查清理的基础上,按照本市预算单位账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现有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归并,防范财政资金安全风险。
三是继续开展中央专项资金检查。建立中央专项资金常态化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中央专项资金管理。
四是切实加强会计监督。结合本区实际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放在社会关注度高,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单位或项目上,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加强财政性资金的决策和使用管理的建章立制,注重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财政性资金和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