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C072号提案的答复 2024-07-17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杨建委两会﹝2024﹞62号
对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C072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杨浦区委:
你们提出的C072号“关于推动杨浦‘活力水环’城市更新,创新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况
非常感谢贵委对杨浦区河道水岸环境提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对于我区“人民城市”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蓝绿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结合区域空间规划,摸清杨树浦港-虬江水系,新江湾城水系等河道水系资源底数,梳理全区内河水岸公共空间建设情况,探索水质治理、景观、休闲、运动等实施方式,认真研究,积极吸收,不断推进提案中提到的相关工作。
二、建议答复
杨浦区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当前上海中心城区内拥有最大水面积、最高水面率的行政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水生态禀赋。我区辖区范围内河网密布,水面开阔,共有19条河道,河道总长度71.78km,河湖水面积6.2986km2,全区河湖水面率合计达10.37%。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杨浦区通过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等多措并举,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全区28个河湖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值全部优于地表水III类标准,水环境持续向好。
随着我区治水决心不断增强、治水力度不断加大,水环境不断提升,治水效能不断显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也激发了市民群众亲水、戏水的热情。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释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如何将杨浦的水资源禀赋开放给百姓?打开家门口的滨水公共空间,正是新时代下,亟待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为此,近日我区多部门协同,多次研究讨论,根据研究结果对贵委提出的3点建议开展深入讨论。
(一)对于“规划引领,组织开展杨浦“水环”地区城市更新研究”的建议
1、打通骨干河道断点,贯通杨浦“水环”
我区的骨干河道断点共有2条,分别为虬江和小吉浦。虬江位于杨浦区中部,全长约5.9km(其中地下暗涵2.1km,地表河道3.8km),90年代结合合流污水一期改建为地下暗涵,但因暗涵长度占比过大,造成河道水体动力、自净能力不足。“十三五”初期,市级部门已认识到现状“地下河道”给水环境提升带来的困难,会同我区开展虬江箱涵开盖的方案研究,拟拆除原箱涵结构,在河道下方新建2根合流污水干管,将虬江水体全面恢复为地面河道,该方案已深化至工程可行性深度。但由于虬江箱涵开盖工程涉及市、区、校等多方主体,技术难度复杂、协调层面高,需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时序、周边影响。我区将持续深化前期研究,努力协调市水务局形成建设共识,加快明确整体方案、实施路径、立项主体、资金来源,彻底消除地下暗涵的“肠梗阻”,恢复地表河道。
小吉浦位于杨浦区西部,为区管河道,杨浦段长约2.59km,处于杨浦和宝山区界水系的末端。因逸仙高架建设中断了小吉浦与虹口江湾市河连通,导致杨浦段小吉浦成为单侧断头河,水体无法双向流动,水动力差,一直是水质反复的重点整治河道。我区已完成现场情况排摸,技术上具备实施条件,贯通主要制约因素为虹口区内六百余米河道涉及地块动迁、房屋安全、铁路停运、地铁和高架安全运营等方面,短期内暂不具备实施条件。我区将持续提请市水务局加强指导与市级层面的密切协调,待虹口段方案具备实施条件后,我区将尽快推进本区范围内的用地问题,加快河道对接贯通方案落地,尽早实现水系连通,消除水质反复问题。
2、加强规划引领,打造分层级的蓝绿网络
五角场周边区域在空间规划上注重蓝绿网络统筹,打造以虬江、东走马塘等滨水绿道为主的分层级的慢行空间体系:依托东走马塘、淞沪路等打造区级绿道,成为全区骨干慢行通道空间;进一步完善社区级绿道系统,串联城市公园(黄兴公园)、地区公园(四平科技公园等)以及社区级公共开放节点空间;强化公共空间贯通性,打通区域内的联系断点,形成活力多元、便捷可达的高品质慢行网络,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运动健身、通勤求学等需求。2023年,我区借助社区规划师团队专业力量,完成《五角场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积极推进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规划联通虬江与走马塘水系,提升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规划虬江慢行步道,联动江湾体育场、复旦大学等公共服务与文教节点,构建丰富多样、体验多元、低碳便捷的滨水慢行空间。
新江湾社区在空间规划上以网络状的生态水系形成区域生态骨架,规划绿地布局与水系紧密结合,形成滨水景观绿带,依托淞沪路、闸殷路等社区主要道路打造区级绿道,形成全区骨干慢行通道空间。通过区域蓝绿网络,将社区商业中心、住宅小区串联起来,并围绕公共绿地,合理布局健身点、运动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体育、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打造功能复合、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社区。
(二)对于“分类施策,推进“水环”第一界面的慢行贯通”的建议
1、探索“防护型河道滨水空间”
我区积极探索杨树浦港、东走马塘等防护型河道滨水空间利用,希望借此来增强市民对河道治理成果感知度。“十三五”以来,随着区内河道两岸旧改征收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内河岸线空间逐步释放,我区在杨树浦港、东走马塘逐年试点建设了部分滨水公共空间。例如:2019年,完成杨树浦港一期、二期景观样板段(周家嘴路-平凉路西岸)约1.3km岸线改造,形成“生态、人文、休闲”集成的综合型岸线;并在杨树浦港东岸亲水平台打造了全市首条“水岸历史长廊”,将关于水、关于河流的历史故事送进市民身边,让更多人了解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杨浦,在传播水文化的同时,也让内河滨水空间变得可漫步、可阅读,提高周边居民的亲水意愿。此外,2023年,开工建设杨树浦港样板段三期(周家嘴路-昆明路东岸)水岸景观工程,不断提升滨河空间品质;杨浦滨江绿道、东走马塘政本路桥景观绿地和黄兴公园步道、虬江黑山路桥、翔殷路桥景观绿地和休闲步道、界泓浜绿道、小吉浦三门路桥健身休闲开放空间等也陆续建成,已成为沿河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构筑“生态型河道滨水空间”
新江湾城水系驳岸以生态自然缓坡为主,河岸两侧绿化布置错落有致,也能起到较好的污染拦截、净化功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美化河岸景观。我区通过增设水系喷泉曝氧设施,建设沿河滨水慢道、优化两岸绿化品种、实施圆木柱结构生态型护坡、种植多样性水生植物等方式,满足居民近距离俯瞰亲水的需求。经三、纬五河沿岸的生态走廊,通过护岸翻修,卵石滩、观鸟亭等景点翻新,绿化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更换,卵石滩、观鸟亭已然成为沪上较为流行的网红打卡点;每年夏季河面的荷花已是公园夏季一道主打的风景线,荷花盛开的季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荷;纬三河河道景观提升工程以“绿野仙踪”为主题,增设河道水生植物、曝氧设备、水面雾森等,打造“水下森林”。让人民在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中享受“诗意的栖居”,打造杨浦“城水相融、人水相亲、鱼水相生”的水生态名片。
3、激活“桥下空间滨水改造”
我区不断探索桥下空间的激活和治理,对曾经城市的“边角料”进行灵活设计,配备运动场地、公共绿地、休闲驿站、市政配套设施等,使原本脏乱差的空间变身成为城市时尚新潮打卡点。例如:2022年,我区完成东走马塘北岸内环(四平路-政本路)桥下滨水空间提升工程,打造“蘑幻森林”为主题的滨水空间贯通和景观提升,分布“观澜”“拾忆”“林栖”“戏水”“忘忧”等景观场景。我区对桥下空间的再利用,让其产生美学价值以及场所价值,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三)对于“治理创新,以杨浦水环更新推动杨浦治理再创新”的建议
1、高标准制定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河湖畅通、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新江湾城水系治理单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上海样板,促进新江湾城水系生态资源共建共治共享。2023年,杨浦区建设管理委组织编制《新江湾城水系治理单元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升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四境风趣·十幕生活”为主题,从打造亲水休憩驳岸、丰富滨水互动层次、增添趣味活动装置等方面制定改造策略,提出“悠野之境、和乐之境、创智之境、悦动之境”的四境规划,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新江湾城水系治理单元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升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纳入2023年杨浦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之一。
2、高质量推动“小流域+”试点
新江湾城水系已经实现了鱼翔浅底、水清岸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和热情,提升新江湾城水系水岸经济、功能叠加、蓝绿空间的复合开发,2023年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新江湾城街道、区财政局、区体育局、区投控集团形成联合工作团队,推进实施杨浦区新江湾城国际化社区水上运动。新江湾城国际化社区水上运动以新江湾城公园核心水域及纬五河为活动范围,以“江湾绿芯·五宜地标”的活力滨水空间为主题,重点内容为:一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通过步道贯通、水岸绿化景观提升、空间活化等工作,打造“一条带、两码头、三座桥、多处景”;二是水上运动运营管理,由区投控集团引进水上运动专业运营单位,在活动范围内开展水上运动(以桨板、皮划艇为主)教学培训、休闲体验、商业运营、小型赛事举办等。项目计划2024年上半年初步出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规范、有序、活力、共享的水上活动公共空间,以期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亲水需求。
3、高水平实施水系规划
2023年区规划资源局和区建设管理委组织编制《杨浦水系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全域水系规划倡导水绿融城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丰富的水系资源禀赋,构建亲民、活力、共享的生态空间格局。一是贯通廊道,规划建设重点放在黄浦江、杨树浦港、复兴岛运河、虬江4条主干河道,东走马塘、经一河、小吉浦等次干河道及嫩江河、经二河等支级河道两侧增加公共绿地,实现全区河道两侧公共空间贯通率达到100%,打造连续舒适、便捷可达的滨河绿道系统;二是串联节点,通过锚固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整合串联森林、公园、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节点,注重滨水空间周边工业遗存等历史风貌资源的保护和更新利用,形成一体化、多层次、特色化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营造自然多元的魅力水岸和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
人民水岸,活力水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区水系沿岸空间的有机更新,人水和谐的蓝绿空间打造,杨浦“活力水环”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让杨浦成为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佳居住地。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