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第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C-038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2021-04-09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区第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

C-038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吴美娟代表:

您提出的C-038号“关于进一步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意见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概况

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局与卫健委等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于您提出的几点建议,我们开展了深入讨论,认为建议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严格落实办理责任,教育局牵头卫健委等单位,通过深入研讨、征求意见和沟通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对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推动工作进步。

二、建议答复

针对您的建议,经与卫健委的商议和深入研讨,结合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打算,我们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提出的学校课程、个别辅导和家校互动方面的意见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 配足配齐专职心理教师

201111月,我区区级层面一个集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专业培训和研究为一身的“心馨家园·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为区域内未成年人、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化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的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危机干预等服务,为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为中小学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与指导。同时,我区十分重视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在开展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工作中,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明确的任务指标,相应地心理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在指标中也有所体现。目前全区中小学配足配齐了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开展校园内面向学生的教学及个别心理咨询等工作,在上海率先完成100%达标校。

2、开展专题培训

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全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开展了《舞动治疗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综合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更新和实践转型》、《儿童青少年创伤事件后的危机干预与心理治疗》和《情绪辅导理论与技术》等全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开展教学研讨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开展研训,通过集体研课磨课,分组分块的同课异构,探究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我区还通过市级课题“《心灵体操》对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研究”来探讨心理辅导课程的有效性。建立参与式游戏辅导,体验式户外团体辅导,探究式发展性辅导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模式,在历届上海市心理辅导课大赛中,我们区多名心理教师一等奖。

4、探索家校社合作机制

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我区12个街道,成立家庭教育社区指导站,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沟通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基于现有社区教育平台,依托已有特色项目,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级平台的项目运作中,形成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睦邻中心为主轴的三级网络平台,逐一对接社区学院的“教子有道”、社区学校的“一点学堂”、睦邻中心的“睦邻学堂”等特色项目,实现特色项目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全覆盖。

(二)关于引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有需求家庭个性化辅导的建议。

1、规范咨询服务

发挥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区级层面24小时“心馨热线”作用,形成了“心馨”热线、网上咨询、个别面询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平台。发挥校级心理咨询室作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高危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了解。

2、开展个案督导,提高专业水平

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先后邀请东方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专家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做个案督导。内容涉及家庭治疗、沙盘治疗、精神分析等,平均每学期开展督导46次,全区100多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接受了督导,做到了全区全覆盖,提升了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

3、强化“医教结合”

区卫健委与教育局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教结合”活动。包括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合作,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安排精神科主任医师和主治医生参加冬令营、夏令营,志愿者服务。按照新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的要求,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临床实践、督导等工作,区卫健委也指示区精神卫生中心加强与教育系统合作,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带教、实习、实践、督导等服务。

4、积极探索多方联动机制

我区为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牵头的《基于中小学生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协同系统研究与实践》试点区,我们积极构建“预防-辅导-转介”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医院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邀请市、区精卫中心医生专门为从20名由区心理中心选拔出的骨干心理教师开展了MINI-kids的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教师们一方面在学校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在心理中心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战操练,在团队合力下,一些医学概念得以澄清、评估技术得以掌握。受过实训的心理教师在对学生家长的访谈评估中,既能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与家长心理零距离,使访谈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学习到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恰当地运用到了访谈中。还邀请市精卫中心张海音、区精卫中心李永超、陈优等医学专家为心理教师及志愿者开设《青少年常见疾病》、《危机干预》等培训;通过多层面的合力培训,提高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二是开发焦虑观察指标,提高班主任日常观察能力。与市精卫中心合作,成立了由心理教师、心理教研员、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和医生组成的初中生焦虑观察指标开发小组,邀请市精卫中心的专家(范娟)、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吴增强老师和马珍珍老师、浦东新区心理教研员来我区共同进行中学生焦虑情绪观察指标的研讨。通过讨论、研究,开发了简便易操作的观察指标,并通过大中心培训区心理中心——区心理中心培训项目校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培训班主任的培训模式,使班主任能通过日常教育教学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具有操作性、清晰的工具。我区还在“进校园”讲座菜单中增加了医教协同班主任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促进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一级预防员的工作。

5、开展进社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近期,区文明办拟在延吉新村街道开展心理辅导进社区试点工作。以初、高中生(非需要临床干预和治疗的个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疏导情绪、减轻压力、放松身心的场所。通过专业的陪伴、辅导、活动等心理健康促进方法,提高未成年人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的能力,学习在压力环境中提高心理韧性,实现心理成长。同时,充分发挥《杨浦时报》、杨浦有线电视、“上海杨浦”政务微博、“上海杨浦”政务微信、“上海杨浦”客户端等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以及“上海文明杨浦”微信公众号和文明杨浦网站等资源优势,发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强化舆论引导,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最后,感谢代表对我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注、监督和帮助!

 

 

杨浦区教育局 

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