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1-09-26

杨绿容局〔202150      

 

 

关于印发《杨浦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

为认真落实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沪绿容【2021217号)工作要求,全面完成杨浦因地制宜增设、优化、提升城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布局任务,区绿化市容局编制了《杨浦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单位职责和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1027

 

 

杨浦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部署,根据市局《关于印发<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沪绿容【2021217号)文件精神,为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增加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增设、优化、提升城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布局,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公园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等文件要求,以及杨浦滨江创建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实施,以绣花般功夫推进杨浦管理精细化,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往年建设经验充分吸收,结合新三年美丽街区建设,坚持高标准引领,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深度践行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的要求,充分实现 “安全、干净、有序、生态、美丽、活力、人文”的综合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以公共空间的休憩设施优化提升工作为突破口,针对目前全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存在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现状,着力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问题,结合美丽街区等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分布,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落实一批现有休憩设施管养,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努力实现“小座椅、大关怀”,服务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充分展示上海温暖,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居民等积极参与街区规划建设,全力增加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休憩座椅的设置应与区域人流量、人群特点、景观场所定位等相契合。条件允许情况下提高滨水空间、商业步行街、街头绿地、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设置密度。需疏散人流或大量通过性人流的区域不设置过多座椅。

(二)公众参与、统筹推进。注重一体化建设,对空间要素、建筑要素、环境设施、市政设施、色彩属性等多个具体要素进行全方位提升融合,各单位增强工作合力,广泛凝聚共识。与城市更新、架空线入地多杆合一、北横通道沿线等规划设计有机衔接,有序推进,进一步聚焦管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工作推进中广泛调查征集属地社区市民及营商兴业需求,鼓励公众参与方案设计。政府和社会充分互动,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公益捐赠活动,扩大公众参与。

(三)优化品质、安全简洁。综合考虑杨浦现有格局、历史文脉、绿化景观、社区个性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体现整体效果。从细节入手,体现公众的景观需求和审美情趣,既要考虑实用便利,确保安全可靠、简洁大方、经久耐用、便于养护,也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使之成为一道杨浦风景线。

(四)先行先行,深化推进。注重杨浦人文、历史、内涵、底蕴和特质的发掘和体现,加强规划和设计引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加快工作推进速度,尽快体现显示度。及时总结经验,打造示范典型,努力在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公众参与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方式,树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新标杆。加强常态化管理,落实对已建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后续管理和日常养护。

四、工作范围

以滨水区域、公共绿地、绿道、广场、商业休闲街、“美丽街区”等户外公共空间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区城市化区域。

五、主要任务

(一)调查现状。以街镇、居委会、自治组织等为基础单位,结合“美丽街区”建设项目实地踏勘,对全区现存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现状开展全面的调查,摸清家底,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从合理布局、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

(二)确定路径。健全公共空间休憩设施标准体系,结合已制定的《杨浦区美丽街区设计导则》等,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研究明确资金渠道支撑,积极探索认建认养和社会捐赠模式,研究个人、居委、企业、政府部门等不同主体的参与方式。各街道、各单位制订相应的休憩座椅优化提升方案;分步骤、分区域,先试点、后推广,在全区范围内优化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合理布局,应用一批造型新颖、与环境相协调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切实提城区景观面貌,更好服务市民。

(三)征求民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民智民意,举办休憩座椅征集评比活动等,面向全社会征集休憩座椅设计方案,提升座椅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强化市民参与机制,运用满意度调查手段,精准把脉市民群众的诉求,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布局、选址、数量、式样等方面充分征求市民意见。

(四)推进实施。一是抓增量提升,结合公共空间贯通提升、道路新建改建、街头绿地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美丽街区”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二是抓优化布局,对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的休憩座椅进行增补和合理布局,重点是推动和周边环境协调,发挥其功能;三是抓品质提升,对现状品质不佳的座椅进行修复更新,重点突出文化内涵的提升;四是抓常态长效,建章立制,落实公共空间休憩设施的管养责任,杜绝失管失养现象的发生;四是抓社会共享,动员沿街商户,在适宜的区域,利用外摆位,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供市民休憩。

(五)落实长效。各街道明确管理职责,明确各类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长效投入机制,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休憩座椅的日常巡查、清洗保洁及养护维修,杜绝失管失养,确保座椅安全可靠、功能完好。

六、推进步骤

(一)调查排摸阶段(20214-11月)

围绕美丽街区等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和建党一百年、花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实地踏勘锁定区域,确定一批示范典型区域,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二)建设推进阶段(202112月—20236月)

锁定公共绿地、休闲广场、商业休闲街、滨水区域、“美丽街区”等重要区域,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由点到线,连线成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落实养护管理,确保工作成效。

(三)评估建制阶段(20237月—12月)

认真总结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经验成果,进行实效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固化管理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常态长效建设和管理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区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统筹推进全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各有关单位按照行业管理职责组织推进,要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统筹部署,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协调、督促作用,强力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政策支持。区财政部门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明确资金计划渠道,配置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专项资金,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在不影响市容观瞻情况下,研究把休憩座椅作为嵌入式公益广告对象,通过嵌入文学作品、命名、铭牌、logo等方式,推动认建认养、接受企业和市民捐赠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组建专家团队。进一步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同时吸纳文化艺术、社会研究、空间设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跨领域的专家,组建城市空间专家团队,参与方案设计和审核,确保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品质,提升人文艺术感,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进一步提升杨浦形象品味。

(四)强化公众参与。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畅通沟通平台,建立征询制度,让市民群众了解、参与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工作开展,让市民群众成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五)做好督查推进。各单位要强化项目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结合重大活动保障,美丽街区、美丽家园、架空线入地等建设项目,注重借势借力,有效推进。采用“市民评议、社会评价、行政评定”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工作实效。

 

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1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