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商务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 2018-01-30

2018年,区商务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各条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指导,围绕杨浦区“三区一基地”建设战略,深化职能转变、推动创新管理,实现杨浦商务经济旅游工作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完成“三高一低”关停并转迁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5.5亿美元,引进培育具有总部功能的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共6家;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家;市、区两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均达100家以上。

一、创新引领,推动商业模式顺应新形势需求

(一)强化商业精准布局。根据区“十三五”规划,加强对重点区域、重大建设项目的业态调整和功能转变的分析研究。着力提升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能级,支持区域内主力商家开展改造升级。加快推动控江路、滨江两个区级商业中心深度建设,推动君欣时代广场竣工开业,引导假日百货开展商场改造和业态提升;跟踪渔人码头、建发总部大厦及滨江其他载体的开发建设和项目招商运营情况,跨前做好协调服务等工作。指导社区商业中心完善服务功能,重点跟踪海上硕和二期5号楼(五角场镇南社区商业中心)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业态指导。

(二)引导销售模式创新。通过节庆营销,进一步强化商旅融合,做实购物节与旅游节统筹举办,创新活动形式,实现形式融合向内容融合转变,激发市场新的增长点。注重互联网+技术运用,加快传统商贸领域转型升级。重点推动社区商业布局新零售,强化线上互动环节,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社区营销品质。

二、对标双创,发挥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能

(三)推动重点平台加快建设。强化中兵北斗项目的政策扶持,促进位置服务云平台示范工程顶层设计、项目研究及产品规划,加快系统的研制、调试和测试。推动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工业设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资源技术服务,促进设计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加快中国电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提升入驻企业的质量为抓手,着力打造智慧家庭生态孵化器,培育一批在智慧家庭连接、应用、内容等领域具有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帮助东方明珠NGB-W网络继续发展,提高全区双向网络覆盖率,在控江街道试点远程抄表、空调管理、智能停车等15项应用,并逐步向全区推广。

(四)助力重点产业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对本区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项目、应用示范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进行梳理。重点支持全区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导航、智能电网领域中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着重扶持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和企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文创产业方面,注重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以项目扶持为驱动,鼓励优质项目申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扩大文创产业规模。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完善文创园区创建、退出机制,提升载体质量。重点开展长阳路文创走廊(创新创业街区)建设,打造文创产业中心,形成集聚效应。通过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优势产业带动整体文创产业发展,继续提升文创产业增加值在全区GDP中的比重。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活动,带动更多园区、企业参与,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创意氛围。电商产业方面,推动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本区电商规模,提高电商发展水平。组织开展电商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指导长阳创谷等优质园区开展申报。

(五)引导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加大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开展针对性指导,争取相关项目资金。继续深化“专精特新”培育体系建设,挖掘有潜质的企业纳入培育储备库。完善中小微企业运行监测机制,通过运行监测分析深入了解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需求和困难,提升服务的有效性。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中心建设,形成区级、市级、国家级的梯队培育体系。

(六)深化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实施企业技改提速计划。督促指导4家“三高一低”企业完成关停搬迁,引导企业主动实施6个节能技改项目,完成上年度节能技改项目验收评审。

三、扩大开放,提升全区外向型经济品质

(七)发挥优质外资的带动作用。鼓励本区重点外资企业在本区设立亚太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根据杨浦滨江开发、大连路总部集聚区以及大创智区域商务载体建设情况,开展联动招商,提供定制化服务,加强对外资总部及研发中心的吸引力。重点引入现代设计、金融、“四新”等领域的外资企业,助推全区“两个优先”产业集聚。适时建立重点产业外资企业集聚区,发挥以外引外作用,推动产业链延伸。推动跨国公司参与区域双创建设,重点推进中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落户杨浦,引导西门子加快建设创新云平台,聚拢优质初创企业。

(八)推动引资渠道不断拓宽加强与市级部门及驻沪使领馆、商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吸引外资联动机制。发挥区相关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完善联络机制,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中介招商,帮助杨浦引入优质外资。深化与美国湾区、法国里尔等友好城区的合作,在本区主要外资来源地、传统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对外投资活跃区域,开展杨浦推介专场,提升杨浦国际知名度。

(九)推动外贸加快复苏。抓住上海建设自贸港契机,优化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生产制造环节转型升级,拓展加工贸易外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与服务贸易、互联网、智能化生产制造相互融合。鼓励园区重点引进培育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龙头企业。

四、强化融合,打造杨浦旅游精品

(十)深挖滨江主题。抓住杨浦滨江5.5公里整体建设契机,排摸并整合沿线商旅文体资源,做好滨江旅游整体开发准备。指导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家家乐梦幻乐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标准,形成示范效应。以微游杨浦为先导,进一步打造杨浦滨江深度旅游项目,突显杨浦滨江资源优势和景观特色。

(十一)打响节庆品牌。借助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大学生旅游节等大型商旅活动的影响力,整合商旅资源举办更高质量的节庆活动,吸引更多高校参与,丰富扩充活动内容,提升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的知名度和覆盖面。

(十二)扶持优选项目。利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优选旅游项目申报的政策红利,支持和鼓励一批优质商旅文体项目上线,吸引旅游投资,实现能级提升。

(十三)宣传杨浦形象。强化商旅文体元素的融合,制作杨浦重点旅游资源专题片、宣传手册,深度推广杨浦商旅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延伸宣传实效,丰富杨浦旅游微信公众号内容。深入基层,为居民提供面对面旅游咨询服务。

五、坚持惠民,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十四)提升菜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完成1家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优化2家市级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的运营管理和惠民服务。加强食品安全流通信息追溯系统的运行维护,提高追溯系统使用率。强化菜市场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机制,促进菜市场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提升。

(十五)确保市场供应平稳。继续深化产销对接,拓宽蔬菜供应渠道。进一步完善平抑菜价的长效机制,落实夏令淡季和台风汛期的蔬菜供应措施,确保货源充足和物价平稳。进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储备和应急供应工作机制,构建以商业储备和实物储备相结合的应急供应体系,适时举行实战演习。

六、提升效能,增强部门服务能力

(十六)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以区“十三五”产业发展、重点功能区发展等专项规划为指引,加强对重点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等有关业态和功能的分析研究。引入专业机构对全区工业、商业、外贸、文创、旅游等领域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辅助决策。编制五角场地区发展质量指数年度测评报告,从平安、人气、财富、智慧、魅力五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推动该区域综合发展。

(十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大调研”工作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为企业和群众疏通堵点、消除痛点、攻克难点。深入开展互联+政务服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帮助本区跨国公司落实地区总部相关政策。深化“1+7+19+X”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内涵,指导推荐企业申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旅游咨询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便捷、高效、一流的智慧服务平台。充分调动本区商联会、工合会、旅游协会、电商协会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协会在诚信建设、业态调整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十八)加强市场监管。做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日常信息报送、两法衔接三项基础工作,深化整治流通领域假冒侵权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指导检查并督促整改,聘请第三方机构专业参与指导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做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监管,及时处置商业预付卡消费纠纷。以旅行社、旅游饭店、景点等级评定、复核工作为抓手,着力加强杨浦优质旅游企业培育和辅导,推进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动物检疫检查,开展文明养宠系列宣传。推动酒类市场执法检查,规范酒类流通秩序,全面净化酒类市场,切实维护酒类市场消费安全。贯彻执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大涉粮工作力度,保障本区粮食安全。

(十九)加强内部管理。对接市区相关部门,做好行政权力清单的实施和动态调整、统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为重要决策、重要行政行为提供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增强全委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利用委内BPM流程管理系统,实施重点工作的分级管理和智能督办。

(二十)加强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继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重点解决服务企业和群众实际问题。继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夯实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加强干部队伍梯度培养,开展科级轮岗交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为干部创造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提高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断增强机关队伍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