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杨浦区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技术方案报告评审规程》的通知 2020-05-15
关于印发《杨浦区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修复技术方案报告评审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加强本区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技术工作,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杨浦区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技术方案报告评审规程》,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规程(杨环保〔2019〕31号)同时废止,请遵照执行。
杨浦区生态环境局
2020年3月25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0年3月25日印发
杨浦区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修复技术
方案报告评审规程
一、材料受理
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将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修复技术方案等相关评审材料递交至杨浦区生态环境局,区生态环境局对申请是否属于受理范围、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等进行审核,于5个工作日内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二、评审时限
杨浦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规划资源局在受理符合要求的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委托第三方评审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并出具评审委托函。评审机构接受委托后,组织专家评审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区生态环境局提交第三方评审报告。在专家评审会议之后,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对报告材料进行修改完善的时间不计入评审时限。
三、评审工作
第三方评审机构接受委托后,组建评审工作小组,至少包括1名技术审核人、1名项目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相关人员的要求:技术审核人要具备环境及相关专业高级及以上职称。
第三方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材料进行技术评审,可采用专家评审会、函审或经区生态环境局认可的方式进行。必要时组织现场踏勘。
项目评审需召开专家评审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在接到委托后的5个工作日内发出专家评审会议通知。评审工作小组从本市评审专家库中抽取或选取至少5名专家,并在评审会议召开前3日将评审材料发送至专家。
四、评审后材料
评审会议形成《会议签到单》《专家签到单》《会议现场照片》《专家评审个人意见表》《专家组评审意见表》《评审整改要求》等材料。
评审结论表明相关报告需要修改完善后通过的,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应在完善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专家意见采纳情况表》并由专家签字确认,第三方评审机构在收到归档材料后,对归档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于3个工作日内做出接收或补正的通知,确认归档材料无误后,第三方评审机构向区生态环境局提交第三方评审报告。
评审结论表明相关评估报告存在重大瑕疵,需要补充调查、重新进行修复方案编制的,土地使用权人(含土地储备机构)整改后重新办理报告材料送审工作。
五、材料归档及管理
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风险管控和修复方案等的归档材料,由区生态环境局、区规划资源局、第三方评审机构分别留存。区生态环境局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申请材料、评审意见等相关材料,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0年。开展重新评审的,相关材料与之前评审材料均需存档。
六、信息公开
区生态环境局定期将报告评审通过汇总情况在官网予以公布(每年至少一次)。公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报告编制单位名称、提交报告总数、一次性通过率。
附件:杨浦区生态环境局评审材料清单
附件:
杨浦区生态环境局评审材料清单
工作阶段 |
提交材料 |
数量 |
初步调查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盖章报审版,电子版) |
1套 |
评审申请表(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评审材料签收单(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申请人承诺书(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2份 |
|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报告编制单位盖章纸质版) |
2份 |
|
详细调查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详细调查评估报告(盖章报审版,电子版) |
1套 |
|
评审申请表(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评审材料签收单(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申请人承诺书(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2份 |
|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报告编制单位盖章纸质版) |
2份 |
|
修复技术方案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详细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风险评估报告评审稿(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修复技术方案(盖章报审版,电子版) |
1套 |
|
评审申请表(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评审材料签收单(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申请人承诺书(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2份 |
|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报告编制单位盖章纸质版) |
2份 |
|
风险管控方案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详细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风险评估报告评审稿(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风险管控方案(盖章报审版,电子版) |
1套 |
|
评审申请表(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评审材料签收单(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1份 |
|
申请人承诺书(土地使用权人盖章纸质版) |
2份 |
|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报告编制单位盖章纸质版) |
2份 |
备注:专家评审会上提供报审版报告10套和场地视频(优先使用航拍视频)。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项目名称 |
|
|||||
报告类型 |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
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申请的,填写土地使用权收回时间) |
|
前土地使用权人 |
|
|||
建设用地地点 |
省(区、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乡(镇) 街(村) |
|||||
经度: ° 纬度: ° □项目中心 □其他(简要说明) |
||||||
四至范围 |
(可另附图) 注明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
占地面积 (m2) |
|
|||
行业类别(现状为工矿用地的填写该栏) |
□有色金属冶炼 □石油加工 □化工 □焦化 □电镀 □制革 □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用地 □其他 |
|||||
有关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情况 |
□已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已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
规划用途 |
□第一类用地: 包括GB50137规定的 □居住用地R □中小学用地A33 □医疗卫生用地A5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 □公园绿地Gl中的社区公园或者儿童公园用地 □第二类用地: 包括GB50137规定的 □工业用地M □物流仓储用地W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 □公共设施用地U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A33、A5、A6 除外)□绿地与广场用地G(Gl 中的社区公园或者儿童公园用地除外) □不确定 |
|||||
报告主要结论 |
(可另附页) |
|||||
申请人:(公章及个人签字)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申请人承诺书
本单位(或者个人)郑重承诺:
我单位(或者本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为报告出具单位提供的相应资料、全部数据及内容真实有效,绝不弄虚作假。
如有违反,愿意为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 (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者申请个人): (签名)
年 月 日
报告出具单位承诺书
本单位郑重承诺:
我单位对 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本报告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
姓名: 身份证号: 负责篇章: 签名:
本报告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包括:
姓名: 身份证号: 负责篇章: 签名:
姓名: 身份证号: 负责篇章: 签名:
姓名: 身份证号: 负责篇章: 签名:
如出具虚假报告,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 (公章)
法定代表人: (签名)
年 月 日
评审材料签收单
接收日期 |
|
接收编号 |
|
|
项目名称 |
|
|||
项目类型 |
□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技术方案 □修复技术方案 □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修复效果评估 □后期管理方案 □其他 |
|||
土地使用权人 |
|
|||
项目承担单位 |
|
|||
联系人(土地使用权人) |
|
联系电话 |
|
|
联系地址 |
|
|||
联系人(从业单位) |
|
联系电话 |
|
|
提交材料及数量 |
|
|||
接收人签字 |
|
提交人签字 |
|
|
归档材料清单
工作阶段 |
提交材料 |
数量 |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书面盖章签字版) |
3套 |
初步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 |
详细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书面盖章签字版) |
3套 |
详细调查评估报告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或 修复技术方案 |
技术方案归档版(书面盖章签字版) |
3套 |
技术方案归档版(电子版) |
1套 |
备注:
1. 评审会议形成的《会议签到单》《专家签到单》《会议现场照片》《专家评审个人意见表》《专家组评审意见表》《评审整改要求》《专家意见采纳情况表》(如有)等材料一并以附件形式装订至归档版报告中;
2. 电子版与纸质版报告应内容完全一致,需签字盖章部分应扫描后纳入电子版报告;
3. 电子版报告另附同名文件夹放入监测数据电子版本(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