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2018-01-12
在市推进办统一部署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及各成员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我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品质生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健全机制、克难奋进,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水、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和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整体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我区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设立市级项目26项,全部为管理类项目,涉及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生态建设、工业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等领域,分3年持续推进实施,截止到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成。我区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2017年1-12月,区域降尘累计平均值为4.5吨/平方公里·月,较2015年的5.4吨/平方公里?月下降16.7%;PM10的累计月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大气PM2.5累计月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浓度达到国考基数的20%改善目标(49.6微克/立方米);2017年1-12月,区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1.8%,完成今年水质达标率为70%的年度考核任务,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遏制。
二、水环境保护项目
1、实施“截污纳管攻坚战”。完成对沿江49个直排单位排放口(企事业单位40个、部队单位9个)的截污纳管工作,新建合流管1200米、污水管5680米、雨水管2600米。
2、大力推进雨水泵站改造。完成区管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改造,配合开展国和、佳木斯、新江湾城等市管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改造。目前国和泵站的回笼水设施改造工程2017年5月竣工,将彻底杜绝国和泵站因试车放江对虬江河道造成的污染贡献。佳木斯泵站按规划进行功能性报废,目前正结合区域积水点改造逐步推进中。同时针对小吉浦河道的黑臭问题,排水公司拟选取大武川雨水泵站南侧1100 平方米的梯形状绿地,建设一座调蓄容量达1.3万方的全地下式调蓄池。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工可审批。
3、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明确区域水质改善目标,推进重污染河道整治、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完善水系调度和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对纬五河、纬二河增设曝氧水泵18台,促进局部水流动、增加水体循环,达到水环境净化的目的。
三、大气环境保护项目
1、优化能源结构。完成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全面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设施。
2、推进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VOCs重点企业整治累计完成4家,一般企业整治累计完成26家。
3、加大流动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新建281根充电桩,全额完成实事项目280根的指标;全面推进区内黄标车的淘汰与更新;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工作。初步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排放源清单,共涉及建筑和市政工程机械53台,场内移动机械481台;加大机动车路检与执法力度。
4、大力推进扬尘污染防治
(1)构建三级管理体系,整合监管和执法资源。依托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平台,构建扬尘防治领导小组、联络员小组、点位管理层等三级长效管理网络,有效的促进了对分散于各部门的扬尘防治执法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完善扬尘发现机制、信息反馈机制、联合检查机制、督促整改机制、效果评估机制和滚动培训机制等六大措施,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推进区域扬尘污染防治。
(2)加强建筑工地、市政工地和拆房工地的污染控制和治理。建筑工地方面,按要求采取硬化、覆盖等控尘措施,推动建设工地区域降尘在线监控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对辖区内共47个在建项目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部分工程已完工拆除,目前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正常使用的有26个工地)。市政工地方面,完成市政水务中心在建工程50个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拆房工地方面,我区三年来共新开拆房工地65个,报拆除面积97万平方米,其中尤以旧改征收工地和区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地块拆除工地居多。各工地用于环境治理方面的专项费用总和约660万元。共计检查工地数65个,发现违章施工造成扬尘污染24起,处置24起,并对涉及到的施工单位法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同时,积极推动扬尘在线监控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在区旧改工地内安装了20台监控系统。另外还向其他建设单位加大了推广力度,现区土地储备中心也已安装了5台监控系统。
(3)落实道路扬尘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渣土运输管理,要求我区的4家建筑垃圾中标运输企业完成了新型渣土运输车辆的更新工作,新型车辆的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容不洁、跑冒滴漏等现象;定期开展环卫作业、渣土运输车辆车容车貌专项整治,由区环发公司、区废管所分别牵头建立环卫作业车辆及渣土运输车辆的日常保洁管理和车容车貌检查、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认真开展“三查三看”自查工作;同时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会同区城管执法部门与区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执法检查,防止建筑垃圾擅自外运及污染道路的行为,以高压态势,确保建筑垃圾的规范运输。二是加大道路冲洗保洁力度,以道路扬尘治理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区域道路保洁服务水平,更新新型高压冲洗车、雾炮抑尘车、道路污染清除车等新型作业设备,扩大机械化冲洗范围及重点路段的作业力度,进一步提升机械化作业能级,使全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道路冲洗率达到75%以上,保证道路整洁优良率在92%以上。其中,雾炮抑尘车、道路污染清除车在2017年的“全国双创周”环境保障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此外,根据区域实际,围绕杨树浦路、军工路等污染突出路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洁计划,做到“一点一策”、“一路一策”,在正常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加大冲洗保洁力度,保证重点路段每天保洁6次以上;同时,坚持每周开展2-3次的环境集中整治,切实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4)完成“扬尘污染控制区”复验工作。据上海市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和复验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区域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我区12个街道(镇)高度重视,建立扬尘污染控制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与区各职能部门一起,加大扬尘污染防治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辖区污染源管理,完成市环保局对各扬尘污染控制区和街道(镇)的验收工作。
(5)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目前已推进我区新江湾城B3商品住宅项目(102476.15平方米),杨浦区106街坊动迁安置房项目二期(21823.39平方米),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中原校区汽车专业教学实训中心重建工程(8640平方米)和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综合楼拆除重建项目(8917.63平方米)四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
5、积极推进生活源大气污染防治
(1)开展加油站专项检查。共检查加油站30家,其中3家已关闭。从检查情况看,目前实际经营的27家加油站均有二级油气回收装置(其中6家有三级油气回收装置),对7家油气回收设施不正常使用或超标行为实施处罚,罚款34万元,同时做好整改后督查,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2)开展汽修业专项整治。为提升我区汽修业污染防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市环保局、市交通委《关于开展本市汽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4月份和8月份分别组织对辖区91家汽修单位开展了专项培训,并为汽修单位搭建平台,为部分危废处置存在困难的单位联系危废有资单位,为其规范有序处置危险废物提供服务。在检查中查处违法行为7起,处罚25.5万元。
(3)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整治。组织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绿化市容局、公安消防支队、城综管中心、公安治安支队食药环大队以及街道镇制定油烟气专项整治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梳理信访投诉比较集中的餐饮业投诉名单,目前已经梳理出餐饮业179家,根据餐饮业性质,进行任务分工。截止到2017年10月份,针对餐饮油烟气单位立案19起,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处罚13起,罚款69.4万,解决了一批餐饮油烟扰民问题。
(4)完成27台无溶剂回收装置的开启式干洗机更新改造工作。
四、土壤污染防治专项
落实“土十条”,加强对区域土壤环境的监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制定了符合区情的土壤防治行动方案和具体任务清单,组织排查辖区内在用或历史遗留的各类污染场地,适时启动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加强对相关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环境调查实施监督管理,对场地初步调查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完成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工作。完成辖区内14个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的审核。同时按要求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
五、其他项目
1、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及绿色帐户工作。共在8万户居民家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使我区累计生活垃圾分类户数达到38万户。同时,积极绿色帐户激励机制试点工作,共推进绿色帐户覆盖总户数达到30万户。
(2)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品质提升项目试点。在新江湾城街道尚浦名邸、政民路711弄小区推进品质提升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居委、物业及社会组织的力量,从细节着手,不断优化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管理模式,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同感和感受度,使这两个小区的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3)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工作。2017年,根据市分减联办要求,制定了《杨浦区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杨府办发[2017]51号),明确了全区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要求,指导各街道镇也已积极开展了强制分类告知书的发放工作,并由区环发公司落实分类收运工作;截止11月20日,全区共有 589家单位落实分类工作。
(4)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指导区环发公司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严格根据垃圾分类要求,合理优化作业班次,切实做到专车专用,分类收集,严禁发生混装混运的现象。同时,做好分类收运示范线路创建工作,特别是要注重日常收运台账的记录和管理工作,按照市局要求,做好随车录入。
2、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结合土地集约化利用,实施产业环境准入的协同管理、配套管理措施,加快淘汰环保劣势企业。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制度,不新增不符合区域定位的污染型工业企业。2015年完成5家,2016年完成5家,2017年完成4家,共计14家。
3、积极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工作。截止到2016年底,杨浦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达1556.75公顷,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1393.9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77.39公顷,附属绿地897.6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6平方米(按常住人口计算)。自2015年以来,成功创建市级林荫道5条,使我区林荫道总数达15条;新增立体绿化9.4公顷;新建绿地35.21公顷。同时,为了贯彻区委、区政府出门“见绿、见荫、见景”的要求,给老旧城区增加绿量,我们新建改建了50块街头休闲小绿地。2017年,还结合中小河道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建了11块河道绿地及5块拆违绿地。
4、大力推进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在辖区内的社区建立电子废物回收箱,启动手机爱回收项目。
5、完善地表水环境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完成2017年区府实事项目江湾新城水质自动站的建设,该站主要实时监测新江湾城-政悦路殷行路断面水质,对水环境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监测参数有:流量、pH、水温、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总磷、氨氮、水中有机物、水中油、ORP。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由数据采集系统传送至中心服务器进行实时控制、数据管理及图表生成,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远程访问。这是继杨树浦港站、虬江站、东走马塘站之后,我区建成的第四个地表水自动站。
6、完善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体系。一是水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管。目前已完成辖区内水一类污染物的4家排放单位的全部任务。二是重点行业企业自动监控安装的推进工作。目前也已完成3家企业安装任务。
杨浦区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工作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区域环境质量在第五轮的基础上得到了明显改善。
杨浦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