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事业发展情况 2017-01-17

2016年工作情况

杨浦是老年人口相对较多的中心城区之一,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33.75万,老龄化比例达到31.11%。一年来,我区老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区老龄委成员单位、街道镇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顺利完成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政府为老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全面完成市、区政府为老实事项目。完成新江湾城养老院新建项目结构封顶,新增公办养老床位300张,全区首家工商登记养老机构“遐福养老院”正式开业,新增民办养老床位258张。完成区社会福利院第一分院、春江路养老院续建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58家,养老床位总数达8916张。殷行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并对外服务。完成6个长者照护之家建设。完成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设置。1家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延吉社区第三)和2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延吉社区延吉一村、延吉社区清真)正式运营。完成五角场镇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设项目。完成29家存量养老机构消防喷淋设施改造工作。

二、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有序推进

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在全区顺利铺开,完成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信息系统开发并正式投入运行,截至12月底,累计受理申请1085人,完成评估1027人。进一步深化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新增殷行、江浦、定海3个街道为市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单位。在五角场和延吉街道试点开展“持续照料社区”项目,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近距离、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截至12月底,共安装智能居家宝75户、楼道敬老椅100把,建成4个社区服务站,累计为1.87万人次提供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健康讲座、为老助餐等服务。为27977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累计为2.3万余人次提供高龄老人居家护理服务。继续依托“两卡两机”开展居家养老项目化服务,截至12月底,共服务社区老年人2.55万人,其中,2649名低保低收入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累计补贴金额1750万元。稳步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受理发放工作,为全区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截至12月底,已累计发放65万笔,涉及金额约2.7亿元。

三、养老机构服务能级持续提高

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监管,全年对养老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情况专项检查155次,推动机构安全长效运行。组织养老机构院长、护理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责任书签约率100%。区涉老司法调解委员会为处理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各类纠纷提供专业的司法调解渠道,全年共计受理调解各类纠纷190余件。推进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及专业储备人才培养,完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上岗证培训287人、安全生产培训51人,举办护理员技能比赛,强化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暑期组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定向委托培训学生至区社会福利院见习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实施老年文娱“月月红”计划,举办“温馨杨浦 和谐老龄”中老年歌咏比赛和“粉墨春秋群英会”中老年曲艺展演活动。积极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截至12月底,全区共建成远程老年教育学习点347家,老年学员达3.4万人。其中,区社会福利院、平凉嘉禄社区、五角场仁德社区、五角场镇中农社区、殷行工三(2)社区等5家单位创建市老年远程教育示范服务点。截至12月底,全区老年教育机构、各类教学点总计361个,其中区级老年大学2所,街镇老年学校12所。全年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学员人数达到6.6万人。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开展第十四届沪疆“银龄行动”,同时,区老年志愿者队伍定期赴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打造本地“银龄行动”品牌。实施老年志愿者“爱心积分”机制,实现“爱心积分”兑换免费旅游、家政服务等志愿回馈奖励,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截2016年底,全区注册老年志愿者5530名,老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受益人次1.5万名。

五、社会敬老爱老风尚进一步弘扬

开展“敬老文明号”、“居家养老服务之星”命名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居家养老服务之星”15人,命名 “杨浦区敬老文明号”55家。加强老年优待,为50户独居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性住房改造。持续推进“养老无忧”工程,共为5300名低保困难、特殊贡献以及独居老人免费赠送“银发无忧”保险,总金额10.6万元。以庆祝“敬老月”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积极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六、存在问题

按照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区养老床位总数要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2.5%,养老床位缺口较大,有待进一步挖掘资源推进床位供给总量;老年人享受多元化和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意愿有所增强,迫切需要进一步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养老形式,形成合理梯度;养老服务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许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017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老龄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7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做好社区为老服务举措,着力完善大老龄工作格局,逐步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杨浦老龄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一、积极落实市区政府为老实事项目

2017年计划新增养老床位520张。新增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家,年内实现长者照护之家建设街镇全覆盖。落实部分存量养老机构电气线路改造项目。区内核定床位超过150张且周边无配套医疗公共资源的养老机构实现内设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进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1家,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新增和改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1家。

二、完善强化社区养老服务支撑

建设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面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夯实社区为老服务主阵地作用,发挥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的辐射功能,强化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水平。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开展社区居家支持和邻里互助服务。出台养老服务梯度化政策,整合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

三、继续加强养老机构服务管理

继续完善养老机构分类定价和管理机制,规范保基本类养老床位的收费及入住标准。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级,实施养老机构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模式,完善养老机构评估标准,继续开展第三方综合考评,强化养老机构的服务监管,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品质。开展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举办护理人员技能竞赛,在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业务技能的同时,增强岗位认同感。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继续委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依托区社会福利院高技能人才和服务环境的优势,设立市养老护理实训点,辐射区域内养老机构。

四、深化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按照市老龄办创建老年宜居社区的要求,结合持续照料社区试点项目,不断深化本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到2017年底,全区12个街镇全面创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枢纽式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和资源统筹能力,延吉、五角场街道全面开展持续照料社区试点,建成15家社区服务站点;同时,推出一批适配性的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努力使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五个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五、着力提升老年人主体价值

牢固树立“积极老龄化”理念,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工作,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助力“老有所学”。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在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完善老年志愿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老年人志愿活动开展,提升老年人的主体价值,参与社会。推进老年法律维权工作,依托基层法律维权网络,继续开展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调解、仲裁和法律咨询等活动,着力解决老年人关心的法律问题。组织各类敬老爱老主题特色活动,开展走访慰问、宣传命名、便民服务、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