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破物业治理难题,“711”模式绘新篇 2025-03-28

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复杂拼图里,党建引领不可或缺。政立路711弄小区就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努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这座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承载着342户人家、常住人口逾千,长期被老龄化、高租户比例、基础设施陈旧、停车难等问题困扰。2024年经历业委会换届与物业撤场,让小区管理一度陷入失管“泥沼”。在党建引领下,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携手居民,以创新的“711”社区自治模式,打破困局,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范本。

一、紧急应对显担当,风雨中的坚守

2024年8月,原物业撤场,新一届业委会尚处于换届过渡期,小区陷入“管理真空”。9月,强台风“贝碧嘉”来袭,小区各方面面临挑战。党总支书记王芸红迅速带领党员突击队日夜巡查,协调邻区物业力量,会同城建中心等部门一起处置楼栋顶盖板脱落险情,排查车棚、外墙,清理高空坠物隐患。台风登陆前夕,党总支加大巡查力度,党员们冲锋在前,成为小区安全的“定海神针”。党员志愿者主动24小时轮岗值守,原物业保洁员程师傅怀着深厚情谊,一人承担保洁和车辆管理工作。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温暖了小区居民的心扉,也为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创新机制聚合力,共寻破局之道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成立“711弄自治小组”,搭建“街道 - 社区 - 居民”三级联动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党总支组织十几场协商会议,在相关部门指导下,选定了新物业,并同步推进智能垃圾厢房升级、非机动车棚消防改造等民生工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长效机制促提升,巩固治理成果

历经118天艰苦奋斗,711弄小区形成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三项宝贵治理经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注重党员作用发挥,提前做好业委会换届筹备的风险排查等工作;推行“分级响应”制度,楼组长积极巡查收集处置居民诉求;培育“自治基因”,吸引年轻居民加入志愿队伍,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构建“全天候”自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711”社区自治模式的优势尽显。“7”维议事厅由新业委会、业主代表团、楼组长、党员、居民志愿者、社区民警、专业顾问7方力量组成,针对物业选聘、环境整治等关键议题展开头脑风暴,实现民主决策;“1”支以党员为主的16人组成的“自治看家先锋队”,两人一组早晚巡逻,承担环境监督、设施维护等工作,在紧急情况时凝聚居民力量;“1”套由党总支、居委、楼组长三方联动的治理网络,对外与周边物业达成临时援助,对内建立分级响应报告制度,实现高效治理。

此次711弄小区在业委会换届和重新选聘物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既是攻坚克难的“主心骨”,更是凝聚民心的“连心桥”。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用实际行动用心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篇章,让更多居民在社区治理的红利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