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殷行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5-02-28

2024年殷行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和《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部署要求,按照《2024年杨浦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施要点》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本街道实际,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本街道主要负责人2024年度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深化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法机制,加强《宪法》、《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全年街道中心组共开展3次法治专题学习。落实五十个居民区全覆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坚持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殷行调研民生工作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牢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依法治街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主任,办事处主任为副主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带头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辖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街道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充分发挥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重大问题专题研究,重点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三是强化基层培育。以第三批杨浦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为突破口,积极动员部署,细化创建目标任务,逐项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以创建促整改、促提升、促发展,不断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同时,将完成创建的阶段性工作与提升法治建设长效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委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让居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结合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法律专题培训,鼓励执法人员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及行政执法证,目前街道有59名同志取得行政执法证。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实施普法规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推进基层法治观察制度,目前,街道设立基层法治观察点3个,基层法治观察员9名,为街道依法决策、社区依法治理,重大、突发性事件提供法治保障、法律监督。

五是强化示范引领。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参加区司法局组织开展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案件出庭应诉的能力和水平,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向社会展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心和行动,引领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各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党工委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机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法治殷行建设进程中。二是优化统筹部署。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落实街道法治创建领导责任。三是深化学以致用。《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2024年杨浦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施要点》为依法治街工作重心,从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重点工作、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各方面着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切实提高法治殷行建设水平。

(二)加强监督制约,扎实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一是落实民主决策。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严格落实司法所所长列席主任办公会议工作制度,完善街道公职律师、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对重大决策及重大事项及各类服务采购合同进行相关审核。截至目前,司法所所长列席街道主任办公会13次,为街道提供法律建议211项,审核把关街道民商事合同260份。二是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开展“三项制度”培训学习和宣传工作,2024年以来,共开展普通程序办结案件自查321起,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109项,处理7起行政复议、3起行政诉讼案件。三是规范政务公开。通过“今日殷行”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在街道事务受理中心、信访接待窗口、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均落实公开制度,依照法定程序处理人民群众信息公开申请,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街道全年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00余条,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48件。

(三)加强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一是加快载体建设。聚焦综治中心载体建设,结合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一站式”解纷平台,将行政复议受理点、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建议征集点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全年共受理调解纠纷 1448 起,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 1448 件,经济标的超过 129.9 万,调处成功率100%。二是加强基层保障。发挥“1+49”公共法律服务站室作用,街道、居委两级法律顾问为居民排忧解难,全年共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依法化解业委会换届、物业服务矛盾、电梯加装纠纷等社区综合治理等难题105件。三是加大源头化解。全面落实“一网统管”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要求,持续提升发现处置、综合研判以及指挥协调等能力2024年以来,共办结12345热线工单7820件,解决电瓶车飞线充电、居民楼道乱堆物等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氛围营造,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成效

一是带头学法用法。严格落实中心组学法、主任办公会学法、公务员学法制度,建立完善《2024年殷行街道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将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纳入专题述法内容,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浓厚法治氛围。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2024年普法责任清单》,完成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报告。落实21个居村组织创建第三批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目标任务。开展五十个居民区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宣传及大众化传播全覆盖,营造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三是丰富特色活动。深入贯彻“八五”普法规划,围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法治文化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累计举办宪法启动仪式暨法治集市、暑期青少年法治夏令营、社区法治讲座等大小型普法宣讲活动150余场,惠及5000多人次累计推送各类普法信息20余条,《一场社区里的“模拟法庭”,解析加梯背后的细节》被上海杨浦采用并展播。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还较乏力。全国和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亟需加快破题。对标“八五”普法创建目标,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培育需加力提效。二是居民区依法履职服务居民的效果有待提升。个别居委发挥社区法治专员的效果不充分,社区干部在服务居民过程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水平不足。三是行政执法质量需加快全面提升。推进审慎包容监管执法的效果不够,运用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有待深化实践。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需加大。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殷行街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相关工作举措,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细化机制,有效发挥法治在街道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一是加强党工委会议对法治建设的集中传达学习和研究部署,将法治建设纳入党工委会议的常规议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传达学习上级关于法治建设的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本街道的法治建设工作。二是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水平,围绕实事项目等重大行政决策,广泛听取社区公众意见并作为决策方案论证的重要内容,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有效性,提升社区居民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度和认可度。三是全流程优化政务公开,积极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主战场作用,严格按照政务公开栏目定期发布各项信息,保障政务信息公开的时度效,聚焦群众关切,做好群众高频常办事项的信息公开,依法规范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办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做深做实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培育。一是开展第三批杨浦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培育工作,针对创建工作的要求作详细说明,帮助居民区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创建目标,针对申报创建工作的短板弱项,加强经验总结和案例提炼,加强居民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二是引导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运用好社区法治专员专业力量,稳步建立社区法治专员列席小区三方联席会议机制,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日常工作开展提供合理、合法、合规意见,提高社区法治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深化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纠纷协同化解实效,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提升能力水平,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一是通过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二是以企业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准化服务,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提高法治意识,做到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诉求高效办理。三是根据居民实际办理情况,进一步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生活圈”,设立 “远程虚拟窗口”远程帮办站点,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