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2-08-05

杨府办发〔2022〕9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4日

 


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

 

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着力推动“一网统管”建设向纵深发展,形成横向贯通、纵向级联、技术驱动、法律赋能的复合平台架构,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区管理新路子。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技之智与规则之治、人民之力相结合

深化数字化转型“杨浦方案”,以数字赋能助力精准研判,以城市运行数字体征“防未然”,让市民群众更广泛参与到“一网统管”建设中,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以数字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二)坚持“价值判断”优先

聚焦市民群众“急难愁盼”,主动跨前、积极作为,站在市民群众立场推动“一网统管”各项工作,紧紧依靠市民群众实现协同治理,彰显人本价值,体现数字治理的速度、精度和温度。

(三)坚持平台化运作

坚决破除“数据孤岛”“技术壁垒”“经验主义”“各管一段”等惯性思维、路径依赖,聚焦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城市治理顽疾,加快传统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业务流程重塑,不断探索平台化资源共享协同模式,持续推动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处置各类事务。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全面夯实数治基础

1.健全城市运行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简称“区城运应急委”)工作规范规则,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发挥区城运应急委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组建街道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区街一体化,持续推进区、街道两级城运中心实体规范化运作,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落实区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应急、消防、公安、建管、城管、房管、市场监管绿化市容进驻派驻机制,健全完善城运工作架构。结合实际,加快建立区级城运应急机制持续强化区城运中心上下联动、资源整合作用,深度融合区政府总值班室、应急指挥、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功能,打造数字化指挥集群,提升全区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协调能力。按照街道城运中心职能定位和管理范畴,优化固化街道“一网统管”主要业务流程和内部操作规则。鼓励有条件的街道下设城市运行工作站,负责统筹一定区域内的工作力量,实现快发快处,及时回应解决市民群众诉求。建立区、街城管执法24小时联动指挥平台。

2.提升平台化运作能力。启动区城运平台建设,推进完成区城运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及合同签订程序,做强做实平台汇集、对接、贯通、集成及模块化处理等功能,实现专业优势与协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持续强化“多格合一”核心机制,加快街道基层治理平台迭代升级并实现全覆盖。打通市、区、街道三级城运平台,推进平战结合指挥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数字值班”,实现城运中心与处置现场的实时互联互通、高效指挥调度。数字值班系统使用落实情况纳入区“一网统管”考核重要内容。按照一部门一主页要求,着重推进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城管执法局等部门专屏接入区城运平台。加快杨浦滨江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杨浦区滨江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聚焦平台化资源整合和线上线下处置协同,支撑赋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积极探索“一线管战、平台管援”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闻声而动、闻讯而动的实时响应机制,做优做实条块衔接、区域联动的快速应急体系,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处置规范,引导相关委办局、街道主动跨前、有机配合、无缝衔接。

3.夯实数字底座。围绕城运体系数据资源需求,制定完善数据治理相关规范。加快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数据归集目录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机制,强化数据资源平台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利用能力,深化数据赋能,支撑“一网统管”各类智能应用。开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联动系统的数据落地及支撑工作,对接市级部门落地人口信息数据,赋能基层人口管理。坚持“管理无感、服务有感”理念,在线上智能化系统和工具建设的过程中,真正从企业和市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注重人民城市价值判断,注重创新与实用并重,加快推进传统管理理念、路径、方法等数字化提升和改造。梳理业务职能、遵循运行规律,建设并夯实委办局业务数据底座、街道管理数字底座,支撑各类数字化应用。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金融、快递、交通等行业非公共数据统一采购机制探索。

4.完善基础支撑体系。以城运平台及场景应用资源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数字新基建、高速优质网络资源供给、计算资源平台与应用平台互联互通等数字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各类智慧化应用运行保障能力。继续推进与市政务云高速直连部署,深化本地边缘云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系统和网络资源,确保城运平台算力、算法更好地赋能智能生态应用。

5.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与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制度,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城运系统开发和运行安全监测预警,杜绝孤岛式防御,对城运系统运行和安全日志进行自动化关联分析,建立高效智能的一体化防护体系。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建立合适的安全策略和响应恢复机制。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全链路数据监测、行为异常分析,建立涉密数据审查机制,强化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运营企业及个人集中规范管理,签订保密合同,构建“一网统管”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体系。完善敏感风险洞察应用场景,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联动系统,进一步做优做实制度、技术、管理三道防火墙,推动形成“一网统管”安全服务生态。积极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指南编制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常态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评估机制。

(二)加快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数治效能

6.构建完善数字体征。深刻把握“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坚持应用为要,守牢“风险防控”安全阀,结合城市体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全生命周期体征指标体系。把握城市运行动态,充分发挥部门专业管理优势,进一步梳理各业务领域、各核心任务的城市数字体征专项指标,更加精细、精准地聚焦发现、解决问题,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范式。围绕安全、交通、城市供应、环境、人口、舆情、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统筹推动城市运行体征核心预警阈值的细化落实,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老旧小区房屋安全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加强城市运行体征数据信息监测与分析,基于数字值班系统,建立日常工作信息及重大情况报告制度,聚焦舆论舆情、生活消费、科技企业规模、生态环境、交通、景区客流、预警预报、12315热线、生活垃圾处置、119警情等城市运行关键体征,对接相关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定期发布城市运行态势报告。

7.加强神经元感知体系建设。深化“一网统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社会面摄像头接入覆盖面,应接尽接,减少监控盲点死角,满足“一网统管”建设需求。加强物联网管理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能力,统一物联感知技术接入规范标准,逐步将分散在各处、碎片化、可共享数据的物联感知设备汇集加入。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扩大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拓展感知数据共享领域和范围,满足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加强感知体系建设,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智能终端,实现地上、地下、空中、水域立体覆盖。持续升级城市之眼、网络舆情态势感知、12345热线智能感知等系统能力,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人、机、物”三元融合感知系统。

8.推进“一网统管”场景建设应用。按照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落地。以“价值判断”优先持续推动12345热线、共享单车、垃圾分类、智慧停车、智慧电梯等既有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努力探索构建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和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聚焦民生需求,新建和拓展一批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场景,如智慧医院、数字校园、社区养老、生活服务、精准帮扶、精准就业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体现数字治理的速度、精度和温度。聚焦城市运行安全和重点行业领域,加快智慧工地、智慧车棚“一网统管”、市政占地设施监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危险化学品全程监管、创业服务数字社区、数字文物保护一张图、城管执法指挥监管、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装修垃圾全程管理监管、智慧养老等场景建设应用推进安全生产、消防、民防、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有关系统平台开发,进一步构建支撑高效能治理的良好数字生态。因地制宜,加快推动“长阳秀带”在线经济生态园、长阳创谷科创园、大创智、环同济、滨江、五角场等重点区域特色功能场景应用,体现杨浦特色,创新丰富“一网统管”应用场景。

协调推进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场景建设,构建经济、社会、城市三大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方面,重点推进区地区办“数字睦邻系统”建设,通过智能软、硬件布局与服务功能数字化场景建设相结合,强化“睦邻数据”收集、分析、使用核心功能,构建杨浦“60+1”社区睦邻中心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的治理框架,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数字孪生”。经济治理方面,重点推进区投资促进办牵头落实的“杨浦区经济促进服务平台”建设,精耕细作涉企服务,打造集区内企业全信息归集、全要素展示、全口径分析的经济促进服务平台,实现全区“经济促进一张网”。

9.探索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实践

不断细化管理单元,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鼓励支持各委办局、街道结合自身需求打造特色数字孪生场景,精准掌握城市运行状况。积极探索重点场所、风险区域、社区楼栋等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实践,落实管理责任,围绕危化品、重点消防风险场所、历史保护建筑、地下空间、建筑工地等管理需求,进一步推动末梢精准治理。启动部分街道数字孪生工作试点打造大创智区域大学路数字孪生街区推动杨浦滨江区域“数字文物保护一张图”、“公共空间无障碍导览”、“国际时尚中心数字孪生”场景申报建设上海市“一江一河”重点数字治理场景

10.全力保障疫情防控

强化区城运智能化系统设备运维联调,保障市、区、街道三级视频会议指挥系统联勤联动。依托区城运视频共享平台及移动单兵设备,加强全区重点场所全覆盖智能视频轮巡,确保常态化防疫管理平稳有序。加强“场所码”“数字哨兵”扫码通行日常巡视监管,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升级“杨浦区社区疫情防控智能应用系统”应用场景,实现对社会面疫情态势的整体感知、趋势研判赋能街道村居疫情防控攻坚和常态化社区管理

(三)引导多方参与,构建多元共治数字治理格局

11.丰富需求发现手段。充分发挥舆情监测、12345 市民热线、网格员等作用,用好“随申办”互动频道的人民建议征集、“随申拍”等功能,做到可处置事项的快速派单和闭环处置,对市民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发挥居委、物业、业委“三驾马车”联动作用,依托业主群等治理功能,及时感知社情民意,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更好地汇集群众智慧、回应群众呼声。

12.拓宽多元参与渠道。拓宽治理成效评价体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治理体验官”,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反馈促进机制。充分发挥三级城运平台交互作用,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市场主体参与“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充分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积极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开展“一网统管”建设相关重点课题研究,丰富杨浦数字治理理论体系。

13.赋能经济和生活数字化转型。围绕“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有机衔接,以高效能治理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以治理需求带动科研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科技要素加快激活,促进智能芯片、前沿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应用突破,推动成熟数字技术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人本导向、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消费、文旅等领域数字生活应用,注重“两张网”融合推进,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

14.推进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创建。强化市区联动,以数字治理牵引杨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创建。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属地高校优势,吸纳不同高校、企业、政府代表成立专家委员会,打造专家智库,建设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全面梳理杨浦城市治理领域典型案例,总结凝练杨浦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好做法、好经验,丰富“一网统管”杨浦方案,为深入推动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创建提供实践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制度规范

学习贯彻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精神,加强制度供给,健全完善“一网统管”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和制度,全面保障“一网统管”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部署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积极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加强对各委办局、街道“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一网统管”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一网统管”建设需要,创新人才保障机制,通过聘任制公务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加强人员配备,提升能力素质,并将“一网统管”和数字治理等专业知识纳入基层工作人员、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培训内容。组织开展“一网统管”立功竞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外宣传,推进“一网统管”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拓展杨浦“一网统管”品牌影响力。策划宣传杨浦滨江数字化转型成果系列活动,彰显“人民城市”价值理念。各委办局、街道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在公共平台、公众场所打造面向市民、面向公众的展示平台,让更多市民直观感受“杨浦治理”的魅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良好氛围。

 

附件: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2年杨浦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任务

内容

责任部门

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

1.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简称“区城运应急委”)工作规范规则,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发挥区城运应急委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

区政府办公室、区应急局、区城运中心

2.加强区街一体化,持续推进区、街道两级城运中心实体规范化运作,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落实区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进驻派驻机制,健全完善城运工作架构。

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分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城管执法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城运中心、各街道、区滨江办

3.结合实际,加快建立区级城运应急机制持续强化区城运中心上下联动、资源整合作用,深度融合区政府总值班室、应急指挥、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功能,打造数字化指挥集群,提升全区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协调能力。

区政府办公室、区应急局、区城运中心

 

 

 

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

 

4.组建街道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按照街道城运中心职能定位和管理范畴,优化固化街道“一网统管”主要业务流程和内部操作规则。鼓励有条件的街道下设城市运行工作站,负责统筹一定区域内的工作力量,实现快发快处,及时回应解决市民群众诉求。

各街道

5.建立区、街城管执法24小时联动指挥平台。

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6.启动区城运平台建设,推进完成区城运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及合同签订程序,做强做实平台汇集、对接、贯通、集成及模块化处理等功能,实现专业优势与协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区城运中心

7.持续强化“多格合一”核心机制,加快街道基层治理平台迭代升级并实现全覆盖。

各街道

8.打通市、区、街道三级城运平台,推进平战结合指挥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数字值班”,实现城运中心与处置现场的实时互联互通、高效指挥调度。数字值班系统使用落实情况纳入区“一网统管”考核重要内容。

各委办局、各街道

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

9.按照“一部门一主页要求,着重推进相关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等部门专屏接入区城运平台。

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城管执法局

10.加快杨浦滨江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杨浦区滨江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区滨江办

11.聚焦平台化资源整合和线上线下处置协同,支撑赋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积极探索“一线管战、平台管援”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闻声而动、闻讯而动的实时响应机制,做优做实条块衔接、区域联动的快速应急体系,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处置规范,引导相关委办局、街道主动跨前、有机配合、无缝衔接。

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2.围绕城运体系数据资源需求,制定完善数据治理相关规范。加快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数据归集目录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机制,强化数据资源平台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利用能力,深化数据赋能,支撑一网统管各类智能应用。开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联动系统的数据落地及支撑工作,对接市级部门落地人口信息数据,赋能基层人口管理。

区大数据中心区委网信办、区人口办

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

13.坚持“管理无感、服务有感”理念,在线上智能化系统和工具建设的过程中,真正从企业和市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注重人民城市价值判断,注重创新与实用并重,加快推进传统管理理念、路径、方法等数字化提升和改造。梳理业务职能、遵循运行规律,建设并夯实委办局业务数据底座、街道管理数字底座,支撑各类数字化应用。

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区滨江办

14.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金融、快递、交通等行业非公共数据统一采购机制探索。

区大数据中心

15.以城运平台及场景应用资源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数字新基建、高速优质网络资源供给、计算资源平台与应用平台互联互通等数字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各类智慧化应用运行保障能力。继续推进与市政务云高速直连部署,深化本地边缘云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系统和网络资源,确保城运平台算力、算法更好地赋能智能生态应用。

区大数据中心、区科委

 

完善城市运行治理体系

16.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与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制度,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指南编制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常态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评估机制。

区委网信办、区科委、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17.加强城运系统开发和运行安全监测预警,杜绝孤岛式防御,对城运系统运行和安全日志进行自动化关联分析,建立高效智能的一体化防护体系。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建立合适的安全策略和响应恢复机制。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全链路数据监测、行为异常分析,建立涉密数据审查机制,强化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运营企业及个人集中规范管理,签订保密合同,构建“一网统管”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体系。

区城运中心

18.完善敏感风险洞察应用场景,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联动系统,进一步做优做实制度、技术、管理三道防火墙,推动形成“一网统管”安全服务生态。

区委网信办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19.深刻把握“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发挥部门专业管理优势,进一步梳理各业务领域、各核心任务的城市数字体征专项指标,结合城市体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全生命周期体征指标体系,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范式。

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统筹推动安全、交通、城市供应、环境、人口、舆情、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城市运行体征核心预警阈值的细化落实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老旧小区房屋安全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建设管理委、区科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民防办、区民政局、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医保局、区应急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21.加强城市运行体征数据信息监测与分析,基于数字值班系统,建立日常工作信息及重大情况报告制度,聚焦舆论舆情、生活消费、科技企业规模、生态环境、交通、景区客流、预警预报、12315热线、生活垃圾处置、119警情等城市运行关键体征,对接相关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定期发布城市运行态势报告。

区委网信办、区商务委、区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城运中心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22.深化“一网统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社会面摄像头接入覆盖面,城市运行相关行业、领域应接尽接,减少监控盲点死角,满足区“一网统管”建设需求。

区科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商务委、区国资委

23.加强物联网管理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能力,统一物联感知技术接入规范标准,逐步将分散在各处、碎片化、可共享数据的物联感知设备汇集加入

区城运中心

24.进一步拓展物联感知数据共享领域和范围,满足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加强感知体系建设,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智能终端,实现地上、地下、空中、水域立体覆盖。持续升级城市之眼、网络舆情态势感知、12345热线智能感知等系统能力,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人、机、物”三元融合感知系统。

区科委、区城运中心相关委办局

 

25.按照区《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落地。

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26.以“价值判断”优先持续推动12345热线、共享单车、垃圾分类、智慧停车、智慧电梯等既有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努力探索构建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和延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区城运中心、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街道

27.按照“一网统管”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推进智慧医院、数字校园、社区养老、生活服务、精准帮扶、精准就业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做好相关场景的申报建设,具备条件的尽快接入区“一网统管”平台。

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地区办

28.加快推进智慧工地、智慧车棚“一网统管”、市政占地设施监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危险化学品全程监管、创业服务数字社区、数字文物保护一张图、城管执法指挥监管、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装修垃圾全程管理监管、智慧养老等场景建设,年底前打通处置闭环,初步具备实战功能。

区建设管理委、区应急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民政局、殷行街道

29.推进安全生产、消防、民防、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有关系统平台开发,进一步构建支撑高效能治理的良好数字生态。

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民防办、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防汛办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30.加快推动“长阳秀带”在线经济生态园、长阳创谷科创园、大创智、环同济、滨江、五角场等重点区域特色功能场景建设接入区“一网统管”平台,提升本区经济治理数字化水平。

区科委、五角场街道、区滨江办、科创集团

31.重点推进区地区办“数字睦邻系统”建设,通过智能软、硬件布局与服务功能数字化场景建设相结合,强化“睦邻数据”收集、分析、使用核心功能,构建杨浦“60+1”社区睦邻中心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的治理框架。

区地区办

32.重点推进“杨浦区经济促进服务平台”建设,精耕细作涉企服务,打造集区内企业全信息归集、全要素展示、全口径分析的经济促进服务平台,实现全区“经济促进一张网”。

区投资促进办

33.围绕危化品监管、重点消防风险场所管理数字文物保护一张图”、“地下空间数字化建设”、“智慧工地等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探索重点场所、风险区域、建筑工地等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实践,落实管理责任,推动末梢精准治理.

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文化旅游局、区民防办、区建设管理委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34.启动部分街道数字孪生工作试点打造大创智区域大学路数字孪生街区推动杨浦滨江区域“数字文物保护一张图”、“公共空间无障碍导览”、“国际时尚中心数字孪生”场景申报建设上海市“一江一河”重点数字治理场景

区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残联、区滨江办相关街道、科创集团

35.强化区城运智能化系统设备运维联调,保障市、区、街道三级视频会议指挥系统联勤联动。

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各街道

36.依托视频共享平台,复接区内各园区、商超、医疗机构、公共场馆的视频监控,结合原有“一网统管”平台小区微卡口视频监控以及移动单兵设备音视频实时回传,加强对全区各重点场所全覆盖智能视频轮巡,确保常态化管理平稳有序。

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文旅局、区投资促进办、区城运中心、各街道

37.加强“场所码”“数字哨兵”扫码通行日常巡视监管确保本区各类场所全覆盖,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体育局、区绿化市容局、区金融办、区商务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民宗办、区城管执法局、区科委、区投资促进办、各街道

推动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升级

38.建设升级“杨浦区社区疫情防控智能应用系统”应用场景,实现对社会面疫情态势的整体感知、趋势研判赋能街道村居疫情防控攻坚和常态化社区管理

区地区办、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疾控中心、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各街道

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39.充分发挥舆情监测、12345 市民热线、网格员等作用,用好“随申办”互动频道的人民建议征集、“随申拍”等功能,做到可处置事项的快速派单和闭环处置,对市民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区委网信办、区信访办、区城运中心、各街道

40.发挥居委、物业、业委“三驾马车”联动作用,依托业主群等治理功能,及时感知社情民意,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更好地汇集群众智慧、回应群众呼声。

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民政局、各街道

41.拓宽治理成效评价体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治理体验官”,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反馈促进机制。

区城运中心、各街道

42.充分发挥三级城运平台的交互作用,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区城运中心、各街道

 

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43.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市场主体参与“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充分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城运中心

44.积极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开展“一网统管”建设相关重点课题研究,丰富杨浦数字治理理论体系。

区科委、区城运中心

45.围绕“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的有机衔接,以高效能治理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以治理需求带动科研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科技要素加快激活,促进智能芯片、前沿算法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应用突破,推动成熟数字技术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人本导向、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关键支撑,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消费、文旅等领域数字生活应用,注重“两张网”融合推进,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效。

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46.强化市区联动,以数字治理牵引杨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创建。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属地高校优势,吸纳不同高校、企业、政府代表成立专家委员会,打造专家智库,建设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全面梳理杨浦城市治理领域典型案例,总结凝练杨浦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好做法、好经验,丰富“一网统管”杨浦方案,为深入推动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创建提供实践支撑。

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科委、区城运中心

 

强化保障

措施

47.学习贯彻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精神,加强制度供给,健全完善“一网统管”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和制度,全面保障“一网统管”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运中心

48.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部署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积极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

各委办局、各街道、区城运中心

 

 

强化保障

措施

 

49.加强对各委办局、街道“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区委组织部区考核办

50.根据“一网统管”建设需要,创新人才保障机制,通过聘任制公务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加强人员配备,提升能力素质,并将“一网统管”和数字治理等专业知识纳入基层工作人员、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街道

51.组织开展“一网统管”立功竞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区城运中心、各街道

52.加强对外宣传,推进“一网统管”宣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拓展杨浦“一网统管”品牌影响力。

区委宣传部

53.策划宣传杨浦滨江数字化转型成果系列活动,彰显“人民城市”价值理念。

区滨江办

54.各委办局、街道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在公共平台、公众场所打造面向市民、面向公众的展示平台,让更多市民直观感受“杨浦治理”的魅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良好氛围。

各委办局、各街道、区滨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