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江湾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2-01-20

杨府发〔20126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

《新江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823日区政府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新江湾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杨浦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新江湾城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重点功能区,科学编制新江湾城发展“十二五”规划既是实施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保障,也是指导未来五年新江湾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新江湾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建设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江湾城建设和发展回顾

(一)高起点规划

早在2001年,市规划局、杨浦区政府及市城投公司就组织开展了《新江湾城结构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活动。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意大利有关规划设计公司参与了整个征集过程并提交了设计成果,编制完成了《新江湾城结构规划》,并经市规划局批复后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划,新江湾城建设以创造“生态人居”为目标,着力凸显“水系网络、渗透绿化、知识社区、公交导向、环保系统、人性空间”六大特色,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建设成为21世纪上海城市居住区发展的新典范。

“十一五”期间,随着新江湾城各项建设的不断深入,为更好的指导具体项目建设,实现新江湾城总体目标,本区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先后组织编制了《新江湾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形成了以新江湾城结构规划为基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为主体、各专项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保障的多层规划体系,为新江湾城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标准建设

1、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在前期规划基础上,新江湾城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明确“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大力实施骨干道路拓宽辟通工程。军工路北段拓宽工程、闸殷路改建辟通工程均已建成使用。二是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实现零突破。引入公交线路(168路、538路等),新建新江湾城公交枢纽站。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营。三是水利水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部分河段疏浚清淤及排污口纳入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四是电力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建成新江湾22万伏、复旦11万伏等变电站,有效缓解了区域用电紧张的矛盾。

2、项目建设有序开展,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新江湾城建德公寓、涵碧景苑、社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同济一附中、上音实验、中福会幼儿园、社区行政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项目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新江湾城还明确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节能管理。一是积极探索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创建工作方法,初步形成本区建筑节能推进机制。二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三是试点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3、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建立了城区生态环境监测机制体系。构建以生态走廊为脉络的绿色网络系统,营造了兼具生态和景观功能、野趣天然的绿色廊道——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形成了包括“生态源”、新江湾城公园、园林式道路绿带、生态走廊绿带及居住区绿地等为主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

4国际元素不断涌现

一是积极打造以国际企业总部、高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产业高地。二是坚持国际化路线,将新江湾城的自然生态与国际化的建筑艺术相融合,积极打造国际化社区。三是积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了以“世界童话之父”安徒生命名、以世界经典童话为主题、以10岁以下低幼龄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安徒生公园。四是不断开创社区管理国际化新局面。2009年新江湾城街道被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2010年被评为联合国环境友好示范社区项目。

(三)高效能管理

1、项目管理

2007年初,随着新江湾城项目管理审批权限市区分工的调整,本区不断探索并建立了新江湾城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按照“专家咨询、政府审核、集体决策”的原则进行项目管理,明确建设管理的目标、任务,共同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2、社区管理

积极转变社区管理方式,建立了以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区保障和地区稳定为重点的社区管理体系,在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3、城市管理

初步建立新江湾城街道、市城投、部队及市政综合所的联合管理机制,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瓶颈

(一)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是产业的国际化。要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此吸引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及国际化人才集聚。二是居住的国际化。住宅项目对国际化人士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三是配套设施的国际化。相关的规划还需优化完善。

(二)智能化、生态化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低碳、绿色节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覆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尚需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市政设施、交通配套等亟待完善

路网、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现状与上海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还不能较好地衔接。

(四)开发建设协调难度较大

新江湾城以淞沪路和扶苏路为界大体可分为部队范围地块和城投范围地块,开发建设协调的难度较大。

(五)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部分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尚需探索街道、市城投、部队及市政综合所的联合管理机制,社区日常综合管理的功能和水平有待提升和完善。

三、“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安排

(一)发展目标

坚持高端发展原则,以“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方向加快新江湾城建设,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整个区域建设过程中,优化国际化的公共环境建设,打造信息技术与城区发展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的智慧社区。“十二五”期间,新江湾城南部要打造成现代商业商务功能区,西北部建成科技与产业集聚区,中部为国际化品质生活示范区。

(二)主要任务

1不断优化完善城市规划

重点围绕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来提升新江湾城国际化水平,确保新江湾城国际化功能实现。

2、积极开展土地供应和项目建设

1)有序推进土地供应

根据规划,继续推进新江湾城杨浦区范围内经营性用地的土地供应。

2)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已供地土地开工,优先考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确保功能落地。

3、加快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城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输配电工程、排水系统和生态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区功能的基础承载力。

2)继续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一是提升新江湾城公交设施水平。二是优化布局公交线网,做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提高新江湾城内公交站点覆盖率及公交线网密度。三是规划落实公交专用道。四是推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逐步完善自行车及休闲步道网络,建立并完善区域慢行交通系统。五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公交系统。六是推进低碳道路设施建设。

3)有序开展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一是加强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结合轨道交通,统筹各开发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的功能和布局,在竖向上分层布置不同功能,方便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改善步行交通环境,缓解停车位矛盾。二是结合绿化规划实施综合利用地下空间。以控详规划为依据,与绿化规划、静态交通规划、公用设施规划相协调,在新江湾城项目和规划绿地开发建设同时,优化绿地空间功能,加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4、营造新江湾城国际化氛围

1)推动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一是要拟定既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产业发展方向,又符合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建设的产业发展导向。二是着力推进以国际化产业载体项目为主,相关配套产业为辅的空间载体的建设。三是要加快推动国际化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教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四是要完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人才。

2)推动公共配套设施的国际化

要进一步梳理已建和规划的公建配套设施,合理分配资源、提升能级、完善服务。积极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化的市民素质与人才环境亲和力。

3)推动社区管理水平的国际化

一是要继续加强国际化社区的组织建设。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国际社区居民沟通机制,通过社区电子学校、社区电子公告版等进行更加广泛有效的沟通。

5、推动新江湾城智能化发展

1)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运营商,一是加快推动城区光纤及无线宽带覆盖。二是建设城区内高速公共管理网络推动政务网、公共卫生网、校校通网融合成为高速公共管理网络。

2)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应用建设

一是按节点推进覆盖全区的城市管理及安全防控视频监视系统。二是推进环境综合监控平台建设。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服务应用建设。

3)推动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以上海市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基地落户为契机,推广智能电网的应用,积极打造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城区。二是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抓住获批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的机遇,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新江湾城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并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6、推动新江湾城生态化发展

1)做好水环境生态治理

坚持以“污染净化为主,收集利用为辅”,加强水环境的生态治理。

2)推动绿化设施建设

坚持保护湿地资源,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建设,营造部分较为大型、集中的生态型园林绿地,提高城区的宜居环境。

3)开展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

一是全面落实建筑节能目标管理,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二是通过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倡导低碳化公共交通工具,建设交通信息智能系统,推动交通节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建设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及街道要围绕目标及主要任务安排,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共同参与新江湾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争取支持,先行先试。积极获取国家和上海市的支持,一是在物联网、智能电网、信息化、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力争在新江湾城先行先试;二是在规划优化完善方面,进一步关注公共功能的完善和具体实施,探索出上海新一代国际化社区的规划新理念及新机制。

(三)完善机制,强化评估。全面围绕落实“三化”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新江湾城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实施项目建设,严格抓好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规划、土地、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

(四)社区为主,共同管理。随着新江湾城项目的逐步建成,大量居民入住,公建配套设施应尽快移交政府,一并纳入社区管理范畴,同时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社区管理新机制,提高综合型社区管理水平。

 

 

 

 

 

 

主题词:城市建设  新江湾城  规划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