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2016-02-14
杨建委﹝2016﹞20号
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关于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上海市杨浦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事务中心:
你单位《关于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的请示》、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关于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初步设计》、以及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的《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评估报告》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该项目初步设计
二、工程范围及建设规模
本工程位于淞沪路(界泓浜-民府路)、闸殷路(淞沪路-民府路),采用双层Y字型下立交,选择闸殷路-淞沪路南(主线下立交)和淞沪路北-淞沪路南方向设置下立交。闸殷路-淞沪路南方向,下立交总长850m,暗埋段625m,南敞开段100m,北敞开段125m,双向4车道。淞沪路北-淞沪路南方向,下立交总长1080m,暗埋段870m,南敞开段100m,北敞开段110m,需要以顶管下穿合流污水总管,采用双向4车道(局部5车道)。工程内容包括:地道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安装工程、管线搬迁、绿化搬迁等。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工程:淞沪路三门路以南地道主线与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其中中环线-政立路红线宽度为60米,政立路-三门路为65米。闸殷路地道主线与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50米。淞沪路-三门路以北地道匝道与地面道路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米。地道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地面辅道为40千米/小时。地道结构荷载标准为城-A级,路面结构为BZZZ-100。地下道路通行净高≥3.5m(小客车专用),地面≥4.5m。抗震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2、排水工程:隧道敞开部分暴雨重现期为P=50年, 综合径流系数0.9,地面集水时间5min,地面接线道路所属排水系统暴雨重现期采用P=5a。
四、交通流量预测分析
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建设规模采用双向4车道,中期地下通道服务水平维持在C级服务水平,远期地下通道达到D级服务水平。
五、工程设计
(一)道路工程
1、平面线形:上层主线共布置4处平曲线(含两对“S”型反向曲线),分别为R=824.567m,R=750m,R=110m和R=782.786m。下层匝道布置R=957.848m,R=600m,R=703.402m,R=1000m,4处平曲线。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价值线长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2、横断面布置:地道主线为双向4车道(南出口合流点以南局部路段为双向5车道);地面辅道为双向4快2慢(暗埋段上方局部路段为双向6快2慢);地面接线道路均为双向8快2慢(南出口接地点为双向9快2慢)。
(二)排水工程
本工程雨水、废水系统采用分流制,雨水和各类废水分别收集,通过泵房提升后分别排入市政雨水、污水管网。在下立交的最近点设置废水泵房,将消防废水、冲洗废水及结构渗水等加压后排至地面市政污水管道。下立交洞口附近设置横截沟及雨水泵房,拦截收集从道理敞开段进入的雨水,通过泵房加压后排至地面市政雨水管道。
六、建议
1、建议管线综合单位加强与电力隧道规划单位开展方案深化,避让电力隧道及其附属设施设置。
2、按照《上海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暂行管理规定》做好地铁设施和管线的保护措施。
3、本项目穿越合流管、轨交10号线和规划17号线等既有或规划基础设施,同时实施期间对周边交通影响较大,建议后阶段完善相应保护、预留和交通组织等方案。
4、道路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做好无障碍设计。
5、完善落实上海市消防局沪公消审字[2015]第0326号审核意见。
七、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34256.66万元。其中建安费94301.8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0169.89万元,预备费5223.59万元,前期工程费24561.33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专项补贴资金90000万元,其余由区级建设财力承担。
八、项目环评已由区环保局审批,请严格按环评审批意见落实相关环保措施。
九、其他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严格按区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方案,未尽事宜须按有关技术规定和设计规范执行,同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应按照沪建交〔2014〕312、313 号文件要求,做好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图工作。
请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区区级建设财力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抓紧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依法合规有效实施。
特此批复。
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16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