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助力生活垃圾分类,杨浦学子“变废为宝”获殊荣 2022-11-30
随处可见的塑料废弃物,经常被人们忽视。但杨浦区的这所学校,通过开设文创课程,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更助力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了精神文明水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日前举办的“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生活垃圾分类再加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三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中,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中学的可回收废弃塑料的艺术再生项目荣登二十佳“新时尚”示范行动案例获奖名单。
杨浦滨江地区,是近代中国最大工业基地之一,正从“工业锈带”转变成“生活秀带”。这是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成绩与写照。坐落在临近杨浦滨江地区的控江中学市级创新实验室文创中心,开发了系列课程《废弃物再生设计》,充分运用跨学科知识聚焦对于城市更新内涵的思考,引导学生走入杨浦滨江,运用资源回收、再生设计理念对可回收塑料废弃物进行艺术化改造,使之成为一件件展示品与艺术品,更展现了05后青年人用艺术践行社会责任的情怀。
选修文创导航课程的学生们走进以肥皂为主题的皂梦空间(原上海制造厂旧址),发现大量一次性塑料咖啡杯被直接丢弃。是否有方法让它们重新拥有生命?这群高中生们用多元艺术表达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泡泡呼吸灯
这款泡泡呼吸灯,所有塑料杯均来自杨浦滨江白七咖啡馆的废弃咖啡杯。同学们通过半年的收集与清洗,对其进行打孔、连接,在造型设计上既模仿皂梦空间泡泡元素,又仿佛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细胞。
云肩
云肩,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充满古风意韵的云肩,上面的图形均用食品包装、服装外包装、卫生巾包装拼贴而成,辅以珍珠装饰与立体勾线,依然能体现传统云肩“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的美感。
多肉植物
一片热带荒漠气候的“塑料”多肉植物花园,运用废弃塑料饮水瓶进行物理塑性、喷漆等方式,吸引大众目光同时又警示塑料回收的重要性。
用药宣传板
用废弃药瓶与塑料包装做成的老年人用药问题宣传板,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困惑。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视力不好,说明书字小,造成阅读困难。而宣传板配合学生设计的输入药品自动播报药品说明的科技交互装置,引起大家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重视,充满人文关怀。
水母
还有由塑料拼接而成的水母、海龟等等,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丢弃垃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再生资源利用创意作品
这些作品均由控江中学文创中心开发的《废弃物再生设计》文创导航课程孵化,围绕塑料废弃物再造议题展开。并在学校及杨浦多地展出,获得了好评。
不仅如此,学校还曾举行过名为“废弃物再生乐队”的文创活动,十余位来自不同学校的高中生们相聚在控江中学的文创中心教室中,“如何用可回收废弃物制作发声乐器?”“如何在乐器的表现形式上展现垃圾回收理念?”“如何分工合作、利用不同的乐器组成乐队?”成为了这个项目活动的探讨议题。
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实践操作。塑料瓶加弹簧秒变雷音筒,塑料管裁剪秒变竖琴……大家制作发声音色不同的乐器,并组成乐队、进行演奏。注入奇思妙想,可回收废弃物也能焕发新生。这让学生们获益良多:“以前,对于可回收废弃物,我只知道要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但是今天我学会了利用它们进行创作,更加深了对‘变废为宝’的认识。”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三年来,控江中学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市、区各级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要求,把“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低碳新生活”作为学校积极创建文明城区、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重点工作来开展。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引导、监督评比等形式,丰富宣传氛围和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学校通过开展 “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升旗仪式国旗下主题宣讲、组织垃圾分类主题班会、组织垃圾分类讲座、再生资源利用“社区文创”等系列活动,普及校园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低碳新生活理念,促进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有力保障了校园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