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率杨浦区代表团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调研

2023-08-26

8月21日-25日,杨浦区委书记薛侃率杨浦区代表团,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调研,实地踏勘对口援建项目进展,亲切慰问杨浦区援藏干部人才。调研期间,薛侃与出差在外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日喀则市委书记斯朗尼玛,就杨浦与拉孜县的对口支援工作电话交换意见。代表团先后会见了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红,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市委常委、秘书长母兴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泽敏,并在拉孜县召开上海杨浦-日喀则拉孜两地对口支援联席会议。

杨浦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察委主任余海虹,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李猛,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海明,区政协副主席明依,区政府副局级领导祁克萍参加调研活动。

8月23日,上海杨浦-日喀则拉孜两地对口支援联席会议召开,杨浦区委书记薛侃,拉孜县委书记席付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拉孜县政府副县长杨志强,拉孜县政协主席次仁等领导出席,会议由拉孜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斌主持。

薛侃代表124万杨浦干部群众向拉孜县人民致以衷心的致敬祝福。他表示,杨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西藏上海两地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要求,谋划和推进好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全面推进拉孜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的优势和杨浦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的优势,一手抓产业培育,持续做强当地特色产业;一手抓市场开拓,用好进博会、五五购物节等机遇,开展线上线下展示、体验、销售,全力构建消费新模式,助力拉孜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化产品进商圈、进社区、进网络。

深化医疗教育支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杨浦区域内丰富的教育医疗资源优势,助力拉孜教育教学水平和公共卫生能力持续提质扩面。重点推进拉孜县中学教学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均衡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努力办好让拉孜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推进拉孜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急救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不断提高拉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强化劳务帮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杨浦在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培训方面的优势,多形式开展产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强化拉孜“工匠”和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拉孜外出务工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以全方位发力的“造血式”帮扶,促进就业、助力增收。

合作开发文旅资源,共促交流交往。把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沪藏团结交流与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充分利用杨浦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影响力和传播力,把拉孜丰富的文旅资源进一步宣传好、开发好,吸引更多人走进拉孜、了解拉孜、投资拉孜。

席付平代表拉孜县6.82万各族干部群众,向杨浦区长期以来对拉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表示,长期以来,拉孜始终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保障,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在工作谋划上,把援藏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援藏资源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精准使用援藏资金,科学谋划援藏项目,实现了援藏工作“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确保了援藏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衔接。在干部使用上,积极为援藏干部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让援藏干部人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在服务保障上,尽最大努力为援藏干部人才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让援藏干部人才事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希望杨浦区委、区政府一如既往对拉孜县各项工作给予关心支持,拉孜也将一如既往确保援藏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确保拉孜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会上,尼冰、杨志强签订2023年两地对口支援协议,并举行援建项目资金捐赠仪式,与会领导分别见证。

会后,薛侃亲切慰问了18位杨浦区援藏干部及支医支教人才,并与他们一一握手交谈,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看到大家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取得的工作成绩,我感到十分振奋和由衷高兴,说明大家没有辜负区委、区政府和杨浦人民对你们的期待和重托。” 薛侃说,本轮挂职帮扶工作刚刚起步,后续任务繁重,希望大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茬比一茬干得好,一轮比一轮做得实,一届比一届得到的点赞多,以帮扶工作的实绩实效,在雪域高原充分展现杨浦干部的“一股劲”和“四敢精神”。区委、区政府将全力支持保障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生活,让大家后顾无忧。

考察期间,杨浦区代表团一行还前往杨浦区对口援建的吉角村易地搬迁暨乡村振兴项目、拉孜县中学、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了解项目推进工作。

拉孜县吉角村海拔4850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年平均气温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生活用水、用电仍存在困难,患病率高,不适宜居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指示要求,援藏拉孜小组以吉角村易地搬迁项目为基础在拉孜开展社会治理探索,用易地搬迁的方式在县城核心区域新建搬迁点,将整村海拔降低了800多米,努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

在吉角村易地搬迁暨乡村振兴项目工地现场,薛侃参观考察了项目承建进展,详细询问了房屋布局是否适合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等细节,并与村民们亲切交流,祝贺他们即将搬入新家。他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重要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居民按期搬迁入住,同时借鉴杨浦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做法,精心谋划建设文体医教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水平,为村民们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力争建起一个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现代化宜居社区。

拉孜县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初级中学,有学生2700余名。多年来,援藏拉孜小组持续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拉孜县中学建成了实验楼、足球场、女生宿舍楼等硬件设施;配备了教学用具和信息化装备;设立了“白玉兰”奖激励优秀师生;组织师生赴上海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等“三交”活动。

在拉孜县中学,藏族学生们跳起极富特色的拉孜堆谐,表达对上海代表团的热烈欢迎,校方代表送上感谢锦旗。薛侃走入操场,与师生握手互动,关心询问学生们学习生活等情况。“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他要求杨浦区教育局和援藏拉孜小组,加强杨浦与拉孜两地教师的交流互动,不断推进“远程教育”落地见效,共同改善拉孜县中学教育领域短板和弱项,提升办学能力。

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是日喀则市乃至全自治区为数不多的县级二甲医院。在杨浦区援藏干部人才的持续帮扶下,中心在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3批23名援藏专家师徒结对带教27人次,培养了一批本地骨干医疗人才,建立了五大中心(内窥镜中心、体检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搭建了四大系统(自助系统、智慧导诊、远程会诊、智慧医院系统)。去年,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姜信治在调研拉孜县“组团式”医疗过程中,给予中心工作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组团式”援藏工作会议上,表扬了中心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

在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薛侃亲切慰问了援藏医疗工作队,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给予关心。他表示,希望大家在历届援藏医疗人才的努力成果上,赓续奋斗,一如既往做好医疗帮扶工作,为推进“日喀则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上海援日喀则指挥部,薛侃参观了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历史展厅,感谢指挥部对杨浦援藏工作的大力支持,并表示,杨浦及援藏干部将继续在指挥部的有力指导下,积极作为,努力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杨浦区委、区政府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把对口支援拉孜县视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2016年以来,市区两级共投入对口帮扶资金近6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70余个,有力推动了拉孜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将实施对口帮扶拉孜县项目21个,投入对口帮扶资金8200万元,其中市级项目14个,资金7700万元,区级项目7个,资金500万元。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