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走进228街坊,体验城市更新典范
2025-04-28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不仅是居民日常休闲的聚集地,也是不少外国友人探访的新天地。为推动多元文化交流,深化街校合作机制,近日上午,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主任陈毅立、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钟晓华带队,来自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30名国际学生走进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共同探索上海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实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静、社会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宏玉全程陪同接待。
老街区的新生:绿色与人文的融合
作为上海现存唯一的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228街坊不仅是杨浦“百年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重要实践的历史记忆。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这片曾经的老工业区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将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在“228青年志愿宣讲团”成员流利的英文讲述中,国际学生们漫步街区,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社区氛围。
228街坊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如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厂房,还融入了绿色建筑技术与可持续生活理念。国际学生们参观了改造后的节能住宅与社区花园,深入了解上海如何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通过城市更新解决住房问题。移步至街坊内的示范住宅区,国际学生们近距离观察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应用。太阳能板、雨水回收系统、垂直绿化等创新设计引发热烈讨论。国际学生边听讲解边仔细记录着建筑细节,表示这些可复制的节能方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
文化记忆:历史遗址中的城市脉络
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位于街坊内,通过档案照片、实物模型与口述史影像,生动展现了上海工人阶级的居住变迁历程。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学交流生Luca赞叹道:"把老住宅改造成博物馆和咖啡馆太有创意了!既保留了历史痕迹,又让老建筑重新融入现代生活。"
社区治理:青年参与激发活力
随后,国际学生和街道社会工作办展开学习交流,探讨杨浦区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过“社区议事厅”“青年创客计划”等方式,鼓励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打造包容性社区,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让国际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居民不仅是政策的接受者,更是共同的设计者。而对文化遗址进行创新保护,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也为228街坊社区和整座城市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次参访活动不仅让国际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上海在城市更新、文化保护与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更展现了中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智慧与担当。参与到此次活动中的国际学生们纷纷表示,此行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既保留历史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的上海,也为他们在中国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
(街道社工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