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聚焦】凝心聚力 继往开来 杨浦奋力谱写新篇章 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
2023-08-01创新是杨浦的金字招牌,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杨浦创新发展20周年。二十年来,杨浦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杨浦区域经济发展、城区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成就了杨浦,是杨浦的根和魂。杨浦肩负着建设人民城市示范区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历史责任,承载着杨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奋力谱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篇章。
热土之兴 —— 优化城区创新功能新布局
近年来,杨浦不断优化城区功能新布局,坚持东西联动、南北互动,“西中东”创新协调发展。
西部核心区以大创智和环同济为核心,创新创业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深化。经过20年的发展,大创智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智慧医疗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超过4500家企业在这里成长,超过17万名知识工作者在这里创业、工作、生活。同时依托区域特色,大力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数字经济高成长型企业。
中部提升区以长阳创谷和互联宝地为载体,创客生态社区功能基本形成。长阳创谷从一座陈旧的工业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科技企业争相入驻的产业园,吸引了近200家双创领军企业的入驻,集聚了大批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创业人才。如今,长阳创谷已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试点基地。
东部战略区聚焦滨江南段,以城市更新推动“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杨浦滨江具有历史久、区位优、岸线长、资源特的综合优势,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当前正着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紧紧抓住建设杨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的重大机遇,加快将滨江区域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的试验场、先导区。
杨浦滨江先后引入美团上海总部、达达集团、中交集团上海总部、中节能上海总部等重点项目。建成一批重点商务楼宇,包括光大安石、联通大厦、建发国际大厦、滨江国际广场等,累计新增商办面积约90万平方米。未来还将加快推动滨江南段产业功能落地,引进科技创新、在线新经济、文化创意类头部企业,构建全球创新人才向往的国际水岸。
此外,杨浦积极创新转变城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整合升级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加快推进“一馆”、“一院”、“一论坛”、“一广场”、“一会堂”。精心谋划推进新一轮区民心工程,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深入实施“点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质新景、焕活新筑、迭代新产、再造新业”的城市更新“六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区,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更为高效、完备的支撑保障,为创新人才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创新求变——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新突破
当前,杨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进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上海市大数据创新基地提升能级,依托区域企业在算法能力、场景数据方面的优势和积累,为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和拓展应用提供平台支撑,是杨浦正在努力的方向。
就拿长阳创谷来说,人工智能就是一张闪亮的名片。走进长阳创谷,无线剪草机器人正在草坪上精准定位、自动作业;智能巡更机器人提供全天候安防服务,来回巡逻;无人驾驶巴士载着白领们穿梭往来,加快园区内部出行速度……2019年挂牌“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后,长阳创谷加快推进AI+园区建设。现在正不断拓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充分挖掘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优势,以AI+5G园区为切入点,营造“创新平台+技术支撑+创新企业+场景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链,构建AI新技术实验场。
如何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杨浦也在不断思考与实践。聚焦硬科技,瞄准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方向,推出全链条孵化扶持政策,强化孵化器梯次培育,建成一批资源集聚、功能完善、模式领先、成效卓越的高质量孵化器。引导区内存量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联合实验室、校外转化基地深化合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概念验证中心,推进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同济大学建设致蓝概念验证中心。
未来家园——彰显城区优质生活新活力
努力将“四高城区”的建设蓝图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实景画”,杨浦未来家园的面貌逐渐清晰。
从不见面审批、“当日达”的便捷体验到智能车棚、智慧电梯、智能水表的运用,杨浦不断探索试点更多智慧项目,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 “放管服”改革势在必行。杨浦将对接“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强化智慧平台引领,提升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能建造、信息化监管、不见面审批等应用和服务水平,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杨浦是教育强区,也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杨浦以教师胜任力提升为重点,整体架构区域教师研修体系,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和育人方式变革,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和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2021年下半年以来,杨浦课后服务从小学逐步向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实施“5+2”课后服务。同年杨浦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市东实验学校“一粒米农场”、铁岭中学“生态园”、国和中学“土木创意坊”、二师附小“茶+创智学堂”、开鲁二小“创客”等一批校内特色基地正在茁壮成长。
在创新势能集聚的杨浦,“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也是城区“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确保资金投入、项目数量、服务领域只增不减,全力打造具有杨浦特色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快补上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优化和加密轨道交通网络,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内畅外联。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促进人民建议征集点、立法联系点、基层法治观察点等进驻园区楼宇,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与创新主体沟通联动,搭建智慧、便捷、高效的诉求反映平台,健全完善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出安居乐业。
近年来,“出门入园,推窗见绿”逐渐从杨浦市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慢慢变为现实。今年,杨浦新建7座口袋公园,改建1座口袋公园,结合“美丽街区”“口袋公园”的建设,营造出门见绿见景的品质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公园绿地规划落地,加快建设城区公共空间和一批“口袋公园”,加强绿道和立体绿化建设,不断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