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聚焦】探寻长阳创谷转型“密码”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2019-07-12“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在杨浦,长阳创谷用不到5年时间,就从常年闲置的破旧厂房,变身成为地标式的创新创业街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长阳创谷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让我们跟随老纺织工人和长阳创谷总设计师的脚步,探寻老厂房转型的“密码”。
有机更新让老厂房可以阅读
6月的一个午后,唐占魁沿着长阳路走到1687号,一片绿意盎然的开放式园区映入眼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没想到发展变化得这么快。”时隔18年再次踏入当年工作的老厂房,唐占魁不禁百感交集。
在长阳创谷的园区入口,带着浓浓“锈色”的烟囱依然矗立,去年刚种下的凌霄花顺着百年历史的工业遗迹攀爬而上,怒放着勃勃生机。备件仓库外立面上,带着历史记忆的巨大马赛克墙与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新标签交相呼应。
杨浦,曾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长阳创谷的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日商“东华纱厂”,1945年由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接收,1952年改为中国纺织机械厂。如果把时钟回拨20余年,下班铃声响起时,会有几千辆自行车涌向厂区大门,水龙头开闸一样,哗哗流往街面。
那是工业匠人的好时代。今年63岁的唐占魁是中国纺织机械厂的一名老职工。回忆起多年前这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唐占魁依然历历在目。
唐占魁
“当年,我就在这里的翻纱车间工作。那时候,这里厂房林立,机器轰鸣,有近20个加工车间,近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
历经艰难却坚定转型。迈入新世纪以来,杨浦区积极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推动区内创新创业主体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2014年,闲置了10多年的工厂在杨浦区的推动下,开始更新改造。破旧的厂房变成了现代化办公楼,隆隆的纺织机械声被创客们敲击键盘的声音所取代。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创新创业园区。
走在园区里,唐占魁依旧可以找到不少昔日的影子。工厂主体建筑完整保留,原有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道、园区装饰,原厂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则尽量修旧如旧。 他感慨,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厂房,如今旧貌换新颜,汇聚了这么多创业者在这里研发最前沿的科技,处处都是逐梦的年轻人。
唐占魁
“从厚重的工业遗存到百年传承的长阳创谷,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这一棒完美接力。”
在长阳创谷的设计中,一直遵循一个“有机更新”理念。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园区开发建设中心副总经理、长阳创谷总设计师韩亚芳表示,“百年厂房里一排排有韵律的桁架结构、光影感极强的气窗屋架空间以及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老物件,都是非常宝贵的设计元素,我们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并有机结合到规划与建筑、公共环境的营造中,并以‘双创’的形式涅槃重生。”
人工智能使生活充满想象
走在长阳创谷,最大的感受是科技感十足,却又不失人性化。
“十字光廊”上,洗地机器人悄无声息地工作;草坪上,两台精准无线定位的剪草机器人来回往复地进行3D打印式的剪草作业;新能源车充电桩车位不足,自主充电机器人随传随到;L4级无人驾驶通勤车穿梭往来,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在这里,时刻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营造的创新氛围。
AI技术又被用来服务于园区的每一个人。创谷的“十字光廊”分布在园区核心区域,由两条呈十字交叉交错的长廊组成,科创企业沿长廊两侧分布。这样大面积的走廊如果要通过人工去清理,不但要消耗许多人力,这么多保洁人员活动还会影响走廊两侧的创业者办公。于是,这份差事便交给了能悄无声息工作的洗地机器人。
园区里这样的例子不少。创业者们抱怨新能源车充电桩车位不足,然后就有了随传随到的自主充电机器人,“车找桩”变成了“桩找车”,一分钟一度电快速地为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
发现园区不少创业企业经常加班到深夜,长阳创谷便引入“缤果盒子”,利用5个集装箱,打造一片“无人部落区”,集合了无人奶茶店、无人便利店、无人健身房三种新业态。鲜食区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获取最为新鲜的快餐美食,这个季节时令的小龙虾,更是菜单中的必点佳品;喝杯奶茶也可以选择让机器人小哥帮你调制;工作累了,随时可以到无人健身仓、无人乒乓仓,与机器人“教练”来一场对决;在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里,随时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助购物、结账。
对于AI+新零售这样的新型消费体验是否能被接受,缤果盒子联合创始人廖黎明显得十分有信心。
廖黎明
“长阳创谷里面集聚了约2.5万白领青年,这些年轻人喜欢创新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商业模式。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我们选择在长阳创谷落户。”
双创生态令企业如虎添翼
源杉科技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金融科技公司,原本这家公司打算在美国硅谷注册经营的。巧合的是,就在去年,杨浦区组织宣讲团赴美国硅谷宣讲杨浦的双创氛围,在听到长阳创谷的介绍后,源杉科技创始人杨博心动了。“因为这样的一个机缘,我知道了长阳创谷正在打造一个AI园区,这边的企业也比较多,具备AI基因的园区,对初创公司是非常有益的一个基础资源,另外一方面,还能和更加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
入驻长阳创谷后,源杉科技如虎添翼,短短一个月时间,就从“一人企业”成长为几十人的大团队。园区不仅提供周到细致的人力资源服务,就连公司业务,园区也在潜移默化中帮上了大忙。“我们现在有不少企业级的客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而我们第一批企业级的客户,刚好也是园区里的企业。”杨博说。
如今,启迪之星、创翼天地、优客工场等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纷纷落户长阳创谷,提供的创客工位超过2500个。英语流利说、爱驰汽车、智能云科等200多家双创领军企业和极富双创特征的中小企业,选择将长阳创谷作为腾飞的起点。
初创企业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与杨浦正在努力打造的双创生态系统密切相关。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杨浦区推出双创保障性功能载体、“政银通”、“税立方”、人才服务“无否决”窗口等服务创新创业十大品牌,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包容性、便利性。
为了方便企业办事,政府部门干脆搬进了园区,主动“沃土”、“施肥”。在长阳创谷门口,由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的“AI+政务服务平台”,变身政府部门的常设工作站,无论是企业咨询、市场监管,还是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都可以在这里“搞定”,俨然一个缩小版的政务大厅。目前这里可办理25个政府部门的256个行政服务事项,企业或个人在平台上提交电子材料后,审核10分钟到20分钟,即可现场打印营业执照等证书。拿到营业执照后,创业者可进入启迪之星实现孵化,在AI-Link人工智能理念传播平台与全球人工智能顶级人才交流对话,获取行业前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