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申报指南
2017-11-27为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实施2018年科技兴农项目。
2018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申报指南
一
申报条件
凡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教育、技术推广、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单位。
其他国内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可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参与课题申报。
申报单位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及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鼓励产学研联合,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
牵头申报企业须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上一年度企业纳税证明和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原件)各壹份。
“重大项目”的经费支持额度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经费控制数额咨询项目申报受理部门。
项目负责人须为申报单位正式在职人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个及以上在研科技兴农项目,或有项目到期未验收、验收未通过的,或项目实施期间即将退休的,不得申报科技兴农项目。
二
申报要求
申报方法
申报人登录
上海农业网
http://www.shac.gov.cn
找到“科技兴农项目管理系统”—“可行性报告用户登录”进入系统,网上填报项目可行性方案,并在线打印书面材料,下载文件袋样张。
* 填写申报材料前请详细阅读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2014)473号〕。
注意事项
重大项目的申报
应就项目指南的内容、目标整体申报,其中项目指南中有专题的,专题也可作为子项目独立申报。
重大项目技术成果
须在项目示范基地集成展示,同时做好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收益数据收集统计和产业经济分析。
重点项目申报内容
应符合指南所列明的技术领域。攻关项目申报指南将在“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另行发布。
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装入文件袋,贴上文件袋样张,经保证单位审核签章后,在申报截止日期前送达: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3208室
杜志钊:52161804
汤勇华:52161306
申请截止日期 |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三
重大项目
1.1
主要产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示范
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
在本市和域外农场示范应用面积达到5万亩,培育形成1-2个较有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
蔬菜产业园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建立一个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的蔬菜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产业园内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基地及蔬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
生猪种养结合全产业链模式开发
建立生猪种养结合全产业链示范区2个、种养结合生产基地1.5万亩,实现年上市优质安全生猪20万头,培育3个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2个休闲农业观光基地。
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集成示范
建立100亩以上的生态高效池塘养殖新模式示范点,单位面积产出同比提高20%以上。鱼菜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示范50亩以上。
1.2
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示范应用
汇聚测绘、遥感影像、农用地现状、土壤环境等多源空间数据,构建本市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农业GIS系统数据资源“分建共享”,形成全市农业“一张图”。
上海农业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应用研究
建立上海市范围内地产蔬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业机械等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架构模式标准;建立各农业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录入系统的各类信息标准。项目成果应用在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中,能够在全市农业系统范围内推广应用。
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统一采集监测体系应用示范
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系统、市农委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与监测体系。
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库数据治理、清洗及应用系统建设
在统一平台框架体系内,提供统一入口、出口和窗口的对内信息管理系统与对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不同主题数据库应用服务。
市农委“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构建
形成统一的市农委直属事业单位OA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电子化,统一后台管理。用户超过500人,新建系统与已有OA系统能够进行有效数据的有序对接。
上海“互联网+”农技云平台
目标:探索“互联网+”农技推广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标准数据化,数据服务化,服务智能化”。
1.3
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开发
功能营养食药用菌挖掘
选育出具有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加工专用新品种5-6个;获得定向高产活性因子规模化发酵技术3-5项。
细胞工程大麦观赏和保健功能开发
选育具有观光休闲兼营养保健功能的细胞工程大麦新品系。研发以特色细胞工程大麦为原料的软体和固体型营养保健饮料产品。建立观赏和保健用途细胞工程大麦的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产业化。
鲜食玉米营养、健康功能品种开发与示范应用
利用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育成适宜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多抗的营养、健康功能鲜食玉米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
健康特色功能稻新品种降糖稻的示范应用
培育调节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的高产优质功能性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模式,建设功能稻米产业化基地2个。
合成生物学在培育功能营养作物的应用
创制胡萝卜素水稻、高虾青素水稻以及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维生素含量比起始材料活性高5-100倍的药食同源水稻。
农产品辐照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基于10MeV电子加速器处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基于电子束的调理食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5-6种,建立并示范冷加工需求农产品的电子束高效加工技术体系5-6个,实现农产品辐照加工能力年均提高10%、年均加工产值约5亿元。
西红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在崇明约2000亩的西红花种植区域内推广应用。西红花球茎亩产1000公斤以上,干花丝亩产1公斤以上,实现增产30%,室内种植腐烂率控制在10%以内。形成西红花区域品牌。
利用高效基因重组技术选育优质抗倒酿酒专用青稞新品种
采用多次基因重组、多次筛选和一次纯合的高效育种策略,选育自主产权专用青稞新品种,并在日喀则地区示范种植。
1.4
智能化生产技术研发
?绿叶蔬菜产销智能化控制技术示范应用
建成一个面积2公顷高水平智慧蔬菜工厂,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实现绿叶蔬菜产销全程智能化。
设施栽培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市青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方案和主要机械操作规程。向本市蔬菜保护区园艺场整建制推广示范1000亩。
蔬菜工厂化生产自动移苗设备的研发
研制出育苗盘移位装置、机械手、蔬菜种植盘连续输送喂入装置、机—电—气相结合的驱动控制技术,实现生菜、青菜、杭白菜、小白菜、油麦菜等5种蔬菜的移苗,完成自动移苗试验4万株;实现自动化育苗设备与蔬菜(水培)工厂自动化种植系统的有效对接。
1.5
种源农业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种猪全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和应用
建成用于基因样本保存和优质基因有效传递利用的基因库。建立种猪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优质健康种猪。
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
从育、繁、推环节开展技术创新和条件能力建设,达到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条件,获得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认定。
补贴方式:按照“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资助,先拨付30%启动费,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拨付剩余项目资金。
四
重点项目
一
生态农业(创新或推广项目)
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为目标,研究和示范高效生态种养技术与模式、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新技术、以及土壤质量监测与污染修复、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新技术与模式,研制新型农业生物制剂和农业智能装备,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示范,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该领域支持不超过25项,每项经费不超过150万元。
二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项目)
配套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建立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通过科技联盟、技术合作、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和服务,促进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
该领域支持不超过3项,每项经费不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