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铄石转观念 健全体系谋突破|家医质控督导组对四平、延吉、大桥、定海社卫中心开展第三季度现场督导
2024-09-20秋季是收获与反思并蓄的时节。2024年度第三季度家医签约质控现场督导持续进行中,近日督导组分别到访四平、延吉、大桥、定海社卫中心检查指导。区卫健委主任陈风华亲往延吉社区调研指导,区卫健委副主任王颖丽、区卫管中心主任曾涛等相关科室人员前往参加。本次督导特邀陈远虹、茅俭波、沈雁红、王燕、孙路等社区领导作为专家一同随行。
陈风华主任高度赞扬延吉参赛队在市区两级竞赛的出色表现,就延吉医生到上级医院坐诊的医联体创新举措给予肯定,对护理中心、慢病中心、发热门诊的创设思路和特色予以赞许,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是转变思维观念。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充分认识社区中心是建立在家医功能框架基础上的社区医院,在运行架构上发生了从原来地段医院的“走进来”以经济为中心、到如今家医团队要“走出去”以服务为中心的整体巨大变化。要清醒认识和面对这种变化,强化家医团队能力建设和社区能级建设,整合指标体系、运行体系、分配制度,制定形成新的监督考核奖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方能做好家医签约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二是要做零的突破。工作做好的关键在于团队每个人,社区在考核奖励机制上必须做“0”的突破,调整绩效分配机制是一场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唯有伤筋动骨的碰硬,方能解决矛盾和问题,“把烂苹果剔出去,好苹果捡起来,奖优罚劣,一个赏罚分明的奖励机制就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奖惩分配机制会使家医服务质量越好受奖愈多,维持“高位”就必须努力,家医随着签约数量递增成为团队长,自然形成向上向下的良性联动机制。三是重视能力建设。社区和家医“底盘”是能力建设,再好的服务态度不辅以好的服务能级,无法达到治病救人目的。要每年递增医生数量,“先有量,才有质;先有人,再有人才”。要制定培训机制,加强全员理论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三二级专家作用,采用门诊带教、小讲座、教学查房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方式强化医联体建设效能;积极选送上级医院坐诊和进修医生,使社区签约覆盖率、医患粘合度、能力建设等方面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中层干部作用,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向前。陈主任还对延吉如何凝练市级竞赛科普节目的经验以及运用公众号展示中心软实力和吸引力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
四平、延吉、大桥、定海社卫中心主任分别就本社区第三季度家医签约工作情况、短板和难点、改进措施、未来展望等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
督导组进行了现场数据核查与问题发馈,并提出改进意见。
曾涛主任在督导中,向各社区传达陈风华主任在长海、延吉调研指导的核心要点,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重视量的扩大。要在提升签约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率、线下体检人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升并行。二是着力打造软实力。通过师资带教、统一集训等方式,培养一批会看病、会讲课、擅科普、人文优的全科医生,打造优秀复合型家医团队,为社区发展增加动能。三是强化质控管理。要针对家医知晓率、电话正确率等指标问题,查找社区质控薄弱点,通过加强质控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力度,激发家医责任心提升,践行家医“签而有约、签而优约”的宗旨。
志坚功自崇,勤勉业方广。社区家医质控是提高社区家医签约服务质控质量最关键环节,各社卫中心须加大力度扎实做好质控管理工作,在知晓率质控方面实现广覆盖,在签约居民信息准确率方面加强质控的精细化管理,以服务能级的提升和人文关怀的温暖服务就诊居民,回馈社区居民的信任与支持。区卫管中心也将继续和各社卫中心携手并肩,秉承初心,不断优化并提升质控管理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