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市民健身乐园,杨浦区这所老旧工业园将迎来“新使命”

2020-07-15


从外看是老厂房建筑,走进大门却是明亮宽敞的体育场馆。7月2日,杨浦区市京体育产业园正式揭牌启动。这处前身为市京工业园的老旧厂房将受到“更新赋活”,华丽变身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健身的新乐园。

老旧厂房升级健身乐园

市京体育产业园的前身是市京工业园,隶属于上海五角场集团,位于杨浦区民京路781号,整个园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由八栋单体独栋厂房构成。

随着近十年城市发展脚步越发加快,市京工业园附近陆续兴建了12个居住社区,周边的居民达到了40万人,工业园区内厂商生产带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困扰居民生活以及影响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市京工业园始终致力于通过产业升级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于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但根据城区发展导向以及周边的整体规划,园区已经不再适合原本都市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于是,杨浦区各相关部门积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相关部署,开始依托园区结构特点,盘活存量资源,调整功能形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型。

由于市京工业园的厂房宽敞明亮,层高五到六米,层高本身就比普通的建筑高出不少,再加上周边地处人口密集区,天然适合打造体育产业园,杨浦区就计划将这里打造为集运动、休闲、时尚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生态体育文化休闲中心。

然而,老厂房建筑原本作为工业用地,改成体育场馆应如何审批,过去并无明确规定。由于受工业用地性质制约,改变用地性质较繁琐,改造缺乏操作指南,同时改变用地的过渡期政策不明确,难以享受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政策优惠。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11月,杨浦区体育局针对该项目牵头组织了区市场监管局、消防、五角场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一次关于利用工业厂房等空间建设改造为体育设施的协调会,对改造运动场馆的运行和管理进行规范化讨论。

据了解,目前市京体育产业园一期的两栋厂房已成功改建成为篮球馆和羽毛球馆,并已经对外营业;二期项目将会改建一座健身房、游泳池,一座篮球、足球、排球多用途智能馆,一座击剑、平衡车及综合训练馆;未来三期项目还将增加一座羽毛球馆,一座篮球、足球、排球多用途智能馆和一座乒乓球、桌球馆及体育文化众创空间。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未来这片城市的“金角银边“,即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健身乐园,为周边的市民提供重要的体育健身场所。

引入社会资源

公益惠及于民

揭牌仪式刚结束不久,就有几名身材高大的市民带着篮球进入了篮球馆,选择在闲暇之余“出身汗”,寻找健康生活的新方式。其中一名前来运动的市民吴康介绍,到市京工业园打球有不短的时间了,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都会抽空约上三五好友,来场酣畅淋漓的友谊赛。

2016年,祥铭体育与五角场集团达成合作,租下了市京工业园的两栋厂房,着手开始改建成篮球场和羽毛球场。2017年开始对外营业,经过三年时间的培育,已经逐渐积累了不少的人气,成为了周边市民热门的健身好去处。

祥铭体育总经理孟祥恒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在校时他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曾代表上海队出战过全运会。毕业后,带着对于体育的热爱,他和朋友们创立了公司,做过体育装备器材,后来开始做场馆运营,一直没有离开过体院周边。看好市京工业园区,一方面是由于厂房的建筑特点的确适合改建体育场馆,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于杨浦区浓厚体育氛围的信心。

虽然场馆开放初期受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扰,不少市民不知道工业园内还有这样的体育资源。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场馆逐渐在周边打响了名气,吸引了不少喜爱锻炼的市民前来体验。“目前每天大概有四五百人的客流量。”孟祥恒介绍,每到晚上和周末都是市民前来锻炼的高峰时期,有时还会遇到一场难求的情况。

除了正常的收费运营外,祥铭体育还与上海市体育局、杨浦区体育局以及长海路街道达成了共识,发挥企业的公益责任,每星期都对市民开放不低于56小时的惠民公益时段。“我们篮球馆、羽毛球馆每天的早上6点到9点定为免费开放时段,工作日的上午9点到下午4点则为公益价,以远低于原价的价格向市民开放。”通过引入社会资源,政企携手的形式,周边市民也享受到了真正的体育运动福利。

事实上,以旧厂房改建市民健身空间,在杨浦早已不是什么先例。上个月,由上海第二印染厂改建而成的X-PARK运动基地推出6元/次的公益价,吸引健身爱好者前来尝鲜。运动基地在杨浦区体育局、定海路街道支持下,合作挂牌“定海路街道市民健身中心”。这也是沪上首家商业运作的健身房成为市民健身中心。而市京体育产业园则有望成为杨浦区第二家商业运作的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将来,这种模式有望向更多区域推广,为市民提供更多惠民的体育服务。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