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志
2014-11-04
体 育 志
概 述
1990年以来,杨浦区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新建杨浦区体育馆、杨浦射击场、颐康园、网球场、杨浦体育场塑胶跑道、舒兰游泳娱乐中心等一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截至2003年末,区内体育场地面积总计908393平方米。以体育场地面积为指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84 平方米,在本市中心城区内处于领先地位。1996年起,在区境内组织即开型和电脑型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截至2003年末,所得体彩公益金1561万元,为区的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部分资金。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2308万元(包括市体育局追加投入的体彩公益金),在区内投资建成了1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9个社区健身苑、279个小区健身点、4个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2个健身场馆,4个健身校园。
1990年以来,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随着“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心逐渐向社区转移。重点建设一大批社区健身苑(点)等群众体育设施。在以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节、社区健身大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中,社区已逐渐成为群众体育的主阵地。2000年起,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区内老年人体育活动日趋丰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03年末,全区参与锻炼活动的中老年人占全区中老年人口数的85.5%,老年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13年来,在杨浦的体育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993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华造船厂体育干部徐宏图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1997年延吉新村街道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立奋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1998年区体委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长白新村街道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2年殷行街道、四平路街道被命名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区教育局、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区医务工会等13个单位被评为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李龙根等8人被评为上海市群众 体育先进个人。2003年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五角场镇被命名为上海市第一批“人人运动”示范社区。
杨浦区是上海市唯一拥有全国“游泳之乡” 、“田径之乡”两项荣誉称号的区,截至2003年末“游泳之乡”实现六连冠,“田径之乡”实现三连冠。1999年~2003年末,连续5年在全市各区县中名列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的榜首。先后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尖子。足球传统继续巩固和发展,青少年足球活动继续在本市保持整体实力,培养输送范志毅、申思、孙祥、白莉莉、浦玮等一大批国足队员和优秀运动员。区办二线男足运动队“万申队”夺得1999年度全国 U 19青少年足球联赛冠军。
第一章 群众体育
1991年~2003年,杨浦区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等工作有较大发展和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建设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体育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社区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主阵地,老年人体育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热点,残疾人等体育工作成为社会的关注点,成年人体育工作难点开始突破。
第一节 成年人体育
杨浦区原是上海市的工业大区,有着悠久的职工体育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体育活动依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的优势,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在本市职工体育工作上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大中型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职工体育也相应发生变化,职工体育逐渐向成年人体育转变。
1990年以来,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自行开展的各类职工体育比赛、交流活动逐渐减少,大型比赛活动明显减少,由社区开展和组织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的各类比赛、活动则相应增多。职工体育比赛从原来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向小型、单项体育比赛转变。职工体育活动项目从原来以竞技型为主,向以健身型、休闲型和时尚型转变。传统的由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大规模职工冬锻活动,逐步转变为职工在工余闲暇时间自发参与保龄球、垂钓、台球、棋牌、羽毛球、健身操(舞)等时尚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1990年为迎接北京亚运会的举办,区组织迎亚运职工百日冬锻活动,企事业单位大多举办广播操、桥牌、保龄球等单项比赛和活动。1993年举办杨浦区迎东亚运长跑活动。1995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启动年,结合“田径之乡”创建活动,举办杨浦区千人迎新春长跑活动,组队参加了“新丰杯”新三年眺望上海登楼比赛和“永芳杯”上海各界妇女万人长跑等系列活动。在共青森林公园举办天水之间“圣麦乐杯”水上八项兴趣体育对抗赛,吸引了众多企业职工前往参赛。1996年~1998年,连续3年在元旦清晨举办杨浦区迎新春五角场环岛长跑活动。区机关举办工作人员登楼等单项比赛。
1997年起,建立区、街道(镇)、 居民区三级全民健身管理网络体系,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工作纳入所在社区的管理网络,标志着职工体育从行业管理向区域化管理的转变。1998年,区重点推出“成年人体质测试”,以求对成年人体育难点的突破。分别在1999年、2001年和2003年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职工、“三八红旗手”和全体公务员等人群进行体质测试,并开具运动处方。2000年元旦,举办杨浦千名军民世纪之交元旦长跑活动,为拓展成年人体育工作增添“双拥”元素。2001年,抓住《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颁布的契机,以推广职工广播操和工间操作为突破口,形成以块为主、依托社区的职工体育联席网站的新型组织网络格局。同年,区组队参加上海市第4届社区健身大会,分获第八套广播操的青年组和中年组的一等奖。2002年10月 ,利用双休日举办杨浦区第3届机关运动会,63个单位2000余名机关干部参加田径、广播操、射击等10个项目角逐。2003年9月,在全市率先启动区机关干部体育指导员行动计划,40余名机关体育指导员接受体育健身技能的系统培训,拉开了公务员全面参与体育健身的序幕。同年12月,举办区机关干部跳绳比赛,共有650名机关干部参赛,6个单位 获跳长绳优胜奖、20名个人获跳短绳优胜奖。
第二节 社区体育
1990年以来,上海市城区综合管理工作逐渐向“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型模式发展,管理重心下移,体育工作也逐步转向社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加快了社区成为全民健身主阵地的形成,同年举办首届杨浦区家庭健身大奖赛和延吉新村街道社区体育演示会等以社区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两项赛事活动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其中,在延吉街道社区举办的体育演示会,汇集了全区各社区的体育爱好者,演示各类拳操、益寿功、秧歌等体育项目,并以板报展示、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体育法》和《纲要》。在宣传活动期间,全区各行各业参加宣传活动的达21万人次,声势浩大,掀起全民健身的第一波热潮,群众体育注入“全民健身”的新理念,同时社区也正式成为群众体育的主阵地。
1996年初,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区、街道(镇)两级全民健身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社区体育工作。举办杨浦区首届社区运动会,标志着社区体育的全方位启动和实施。初步形成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全民健身管理网络。1997年,以“迎八运,倡健身”为主题,在各街道(镇)组织系列活动百余次。各街道(镇)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落实职能科室、配备专职干部,居民区全部建立全民健身小组。1998年起,逐步建立政府、社会、个人有机结合,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新体系和新格局。举办了杨浦区第3届社区运动会、5人制室内足球赛、家庭游泳赛、家庭乒乓球赛、家庭健身等赛事活动,实现社区、单位、家庭在全民健身中的联动。长白新村街道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999年,区抓住上海市第11届运动会的契机,进一步在社区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将全民健身活动引向单位、社区和家庭。2000年,注重社区体育创品牌、创特色,延吉新村街道开展了“科学健身营培训班”活动,在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抓住《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颁布的契机,在五角场镇长海广场健身苑等社区开展了体育法规宣传活动。对全区10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登记和重新注册。2002年8月~10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主持的健身气功《新五禽戏》新功法编创组在殷行街道2个社区进行试验。2003年,五角场镇被命名为上海市第一批“人人运动”示范社区,本市首家街道级市民体育健身中心在殷行街道落成。
第三节 学校体育
90年代以来,全区中小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区教育局配备专人负责对全区中小学校实施《体锻标准》和中小学生游泳普及达标等工作。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和中小学校各项目课余训练教研等活动。每年举办春秋两季杨浦区中小学校各单项体育比赛,组队参加各类市级中小学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每年夏季,按各项目特点,组织体育夏令营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暑期文体生活。通过诸多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同时坚持开展幼儿体育达标工作,幼儿广播操、跳绳、拍球实施面100%。
1992年,共有25所学校36个队参加市中小学校各项体育比赛,获得4个第一名、7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区体委会同区教育局组队参加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运动,16所中小学校参加市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4个项目优秀选手评比活动,15名运动员被评为市优秀选手。1993年,组织18所小学36个队366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市第5届小学生运动会,区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是历届小运会的最好成绩。1995年,对实施《体锻标准》、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搞好课余体育训练等学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力度。
1995年~2003年杨浦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照表
年份
达标率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及格率 |
88.2 |
89.68 |
91.98 |
91.95 |
92 |
92 |
93.14 |
92.55 |
93.48 |
良好率 |
35.31 |
35.79 |
37.23 |
37.34 |
40 |
40 |
40.10 |
41.02 |
42.85 |
优秀率 |
7.2 |
8.27 |
9.21 |
8.99 |
10 |
9 |
10.46 |
11.17 |
11.32 |
1996年,举办杨浦区第8届小学生运动会, 125所小学1186名学生参加田径、足球等9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同年,在“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参赛球队达252支,为历年之最。42支运动队参加上海市第7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152分,列团体第六名。在第8届全运会期间,安排幼儿作精彩体育表演,受到国家体委领导的好评。同年,鞍山中学和区青少年游泳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9年,延吉中学女子足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7轮比赛全胜,获得冠军。
2000年,制定《杨浦区关于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杨浦区各基层学校试办三线运动队的申报办法》等文件,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新机制,昆明学校和杨浦高级中学试办游泳、女子手球二线运动队获准建立,还在铁岭、同济2所中学试办了三线运动队。同年3月,鞍山中学男子足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耐克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国赛区男子公开组比赛,经过两轮顽强拼搏,先以1:0的战绩淘汰南方劲旅广州代表队,又以4:2的佳绩击败北京市八一中学足球队,荣获中国赛区冠军。2001年,区组队参加上海市第8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2002年,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增至3个,有30个团体会员和5000余名个人会员,全年组织各种夏(冬)令营16次、培训班29期、竞赛活动13次,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2003年,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增至5个,并在全市率先推出“一卡通”等系列举措,无论哪个俱乐部的青少年会员都可以在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参加活动,并享受优惠待遇,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截至2003年末,区境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布局中小学9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布局中小学40所。同年,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依托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标志着区境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新阶段。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1990年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预期寿命值逐年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老年人体育健身人数逐年攀升。老年人体育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份,每年举办重阳节老年体育健身展示活动,组队参加市、区各类比赛或举办单项赛事活动。1993年在上海市第4届老年人运动会上有287名运动员参加17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1995年,举办杨浦区第2届老年人运动会,98支代表队1106名运动员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交流。1996年组队参加了上海市第5届老年人运动会。1997年延吉新村街道被评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先进单位。2000年16支代表队172名运动员参加上海市第6届老年人运动会10个项目的比赛。在健身操比赛中,全市共有31支参赛队,其中30支队中均为女性,唯有杨浦区队为男性老年人,成为亮点。2001年举办杨浦区第4届老年人运动会,共有92支队984名运动员参赛。2003年五角场镇组队参加全国中老年人“泰迪杯”无极健身球保健操比赛,获老年组第一和最佳编排奖。同年,该镇组队参加全国第2届老年人太极柔力球比赛,获规定套路(一)乙组优组奖、自选套路个人甲组优胜奖。截至2003年末,参加体育健身的中老年人达25.4万,占中老年人口的85.5%。
随着老年人体育的持续升温,参与体育健身的中老年人人数的增多,老年体育骨干队伍相应壮大。截至2003年末,有各类拳操辅导员366人、骨干积极分子1642人。其中有善于自编和自导、不断推出新颖操舞的,也有带领老年舞蹈队参加上海电视台 “五星奖”和成大擂赛,获得第28位擂台主奖杯的。各社区老年人健身团队不断发展,其中益寿保健操团队数量最多。在301个居委会中,已建团队的达258个,占85%,建有男、女各1支团队的达123个,占41%。常年参加益寿保健操锻炼的中老年人达7860人。老年健身团队中推广新颖项目的是健身操,不断有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新拳操出现和推广,丰富了老年体育项目。其中2003年举办了《健身华尔兹》、《休闲莎莎集体舞》、《活力健身操》、《弹踏舞》等多项新颖老年体育健身项目。2003年,在“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健身长跑活动中,参加的老年人占全市的11.7%。区老年长跑队结合旅游每年组织开展攀登浙江天马山活动的人数达800多人。2003年,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设立骑游委员会后,当年组织杨浦区骑游队100余名中老年人,行程3000余公里,被评为上海市骑游先进集体。在上海市首届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上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进杨浦区老年体育蓬勃开展》的专题交流,标志着老年人体育工作进入新阶段。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1990年以来,随着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关注,残疾人体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每年举办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各类赛事活动,让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关爱。1996年11月,成功承办第1届亚太地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共有中外20支队149名运动员参赛。1999年,承办上海市第5届特奥会足球比赛。视障残疾运动员黄文涛屡获国际田径金牌。2001年,王婷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铁饼和女子标枪冠军,并连破世界纪录。
第六节 全民健身主题活动
全民健身周 1990年以来,每年举办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1994年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重点推进学校、职工等群公体育工作,全区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全面开放,全年各公共体育场馆接待竞赛、活动31余万人次、各类游泳场所接待游客达200余万人次。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启动年,在延吉社区举办社区体育展示会,参加全民健身宣传活动 人数达21万人次。1998年区体委在组织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999年举办“迎市运,倡健身”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2000年 举办以科学健身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与“法轮功”邪教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2001年举办以宣传《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周活动。2002年在举办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中,有10万人次市民踊跃参与,发放5万份健身知识和体育法规问卷。2003年举办以 “人人运动”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周活动,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
全民健身日 为宣传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推进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2000年起,在每年6月10日当天,区各公共体育场馆室外体育场地免费开放,室内经营性体育项目优惠开放,开放项目包括晨练、篮球、羽毛球、网球、足球、游泳、台球和棋牌等,并在各社区健身苑(点)举办各类健身活动,扩大宣传面。
元旦迎春长跑 区境长跑活动爱好者众多,每天清晨有数以万计的爱好者自发参与长跑晨炼,并有一支数百人的老年长跑队经常举办或参加各类健身跑活动。1990年以来,每年组织元旦迎春长跑活动。1995年在五角场环岛举办了千人迎新春长跑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妇女参加上海市“永芳杯”各界妇女万人长跑活动。1996和1998年,先后举办迎新春五角场环岛长跑活动。2000年千名军民参加杨浦区世纪之交之年元旦长跑活动,由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和驻区部队官兵等组成的一列列方阵,迎着千嬉之年曙光,健步奔向新纪元。
抵制“法轮功”邪教活动 1999年下半年起,区建立健身气功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制定健身气功清理整顿工作方案,落实专人加强健身气功管理,对各类健身气功进行普查和巡视,原挂靠区科协的区气功科研会注销。2000年各街道举办“科学健身营”等培训活动,延吉新村街道举办“科学健身营培训”,主动占领健身阵地,在与“法轮功”邪教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2001年在延春公园开展了深入揭批“法轮功”等邪教,倡导科学健身的专题活动,在杨家浜居委会等基层和社区举办了科学健身的专题讲座等活动,营造科学健身氛围。2002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主持的健身气功《新五禽戏》功法编创组在殷行街道2个社区进行试验。2003年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到殷行街道拍摄《新五禽戏》科教片,为该功法在全国推广做准备工作。
第七节 市民体质监测
1997年开始实施市民体质监测工作。1998年重点推出成年人体质测试工作,并开具运动处方,受到欢迎。1999年在成立区成年人体质测定中心站,制定《1999年杨浦区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的实施意见 》,完成8000余人的测试,并对35~45岁成年人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撰写2篇关于成年人体质情况调查的论文。2000年全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试点工作。制定区监测片的实施方案,组成20人的测试组,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分别对区境内3~6岁的幼儿320人、 20~59岁的机械冶金行业的体力劳动者和医院、大学的非体力劳动者各640人、60~69岁老年人160人,共1760人进行监测,为国家此项工作提供有效参数。2001年在四平路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立区首家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将社区体育与社区医疗服务有机结合。2002年建成长白新村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对全区机关54个部门和单位的1123人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采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试标准》,监测结果是:优秀率18.1%、良好率34.7%、合格率31.55%,不合格率15.7%。测试结果当场反馈受测人员,并开具运动处方,为公务员提供健身咨询指导。2003年在教师节之际,分赴第二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展免费健康体质监测活动,共有200余名教授专家接受体质测试。截至2003年末,区建有4个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
第二章 竞技体育
区体育系统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办训单位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区足球学校、区游泳学校、区体育活动中心。其中,区少体校为综合类项目少体校。区境内江湾体育场、中原体育场是市属体育场馆,承担手球、游泳、射箭等项目训练任务。区境昆明学校、杨浦高级中学分别承担游泳、女子手球二线运动队训练任务。
第一节 业余体育学校
区青少年体育学校 位于隆昌路640号,共有员工49人。其中专职教练员27人,科研人员2人,在训运动员416人,女子手球二线运动员16人。共开展田径、体操、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射击、篮球、排球、乒乓球、射箭、手球、网球等13项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是区境内竞技体育的重点少体校,历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1997年起,学校在全市各区县率先从兄弟省市引进优秀体育苗子,为上海市此项工作积累了经验。2000年6月8日是建校40周年庆典日。40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训练设施齐全、教练力量齐备、训练水平较高的一所区级重点少体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500余名优秀运动员。同年,区少体校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在上海市第11届运动会上,学校射击运动员徐翾、王佳旎分别超过了世界纪录及世界青少年纪录。杨浦射击场被命名为上海市唯一的全国射击项目重点校。
区足球学校 位于周家嘴路4214弄22号白洋淀足球场内(与白洋淀足球场合署)。设有3片标准足球场,是专项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办训单位。在职员工19人,其中专职教练员8人,在训运动员200人,并有一支男足二线运动队。1999年,学校二线男足运动员队与上海万申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上海万申足球俱乐部。同年4月,万申队代表中国青年队赴法国参加第27届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第五名的好成绩,并在全国U19青年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2003年,申花SVA足球俱乐部与白洋淀足球场(区足球学校)签约,共同组建了上海申花SVA杨浦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基地建成后,培养的优秀足球人才优先输送到申花足球俱乐部。
区游泳学校 区游泳学校(与杨浦温水游泳池合署)位于打虎山路19号,在职员工20人,其中专职教练员7人,在训运动员124人。学校历年来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屡破世界纪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潘蓓蓉、王静等蹼泳名将。
区体育活动中心 位于周家嘴路3681号,为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承担羽毛球、击剑2项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项目,2个项目在训运动员各30名。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还利用区境内上海体育学院、江湾体育场、中原体育场等师资场地资源优势,依托市属公共体育场馆合作办训,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走多元化、多渠道发展之路,提高成才率。
第二节 培养输送运动员
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1991~1994年间,共向市队等上一级单位输送运动员140人,其中1991年输送37人、1992年输送34人、1993年输送21人、1994年输送48人。1996年输送42人,1997年输送27人。1998年起,将竞技体育的重点向多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方向转移,修订制度、完善考核、加强督促、增强教练员责任性,并依托区境内上海体育学院、江湾体育场、中原体育场等资源优势,走合作办训之路,推进业余训练工作加快发展。2000年通过试办二线运动队,搞好队伍衔接、探索体教结合新机制等措施,提高了业余训练质量。同年输送74人,列全市各区县第一名。2001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区体育“希望之星”后备人才库,制定了跟踪测试和科学训练等制度,设立“奥运奖励基金”,用于对优秀教练员突出贡献的嘉奖。2000年至2003年,共输送326人,连续5年列全市各区县第一名。区少体校射击、女子手球两个项目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奥运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由区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1997年4月,在哥德堡举行的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获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第8届全运会上,获射击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项目比赛冠军和现代五项男子接力项目冠军,在男剑全能赛中名列第二。杨浦区全年获AB奖的有14人。
2001年,在第9届全运会上,区培养和输送的55名运动员参赛,共有28名运动员获得奖牌、44人获前八名。共为上海市体育代表团夺得团体总分198分。在第9届全运会上摘取女足桂冠的上海女足队中,有7名队员出自杨浦区。在上海男足队伍中,杨浦的运动员占9名,在皮划艇决赛中为上海又添一金。由区少体校培养输送的田径小将在撑杆跳项目比赛中,以5米30成绩为上海赢得宝贵一金。
2002年,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由本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38人次获得奖牌,其中8.5枚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并有1人两次打破射击世界纪录。由区少体校培养输送的射击运动员,在7月芬兰拉赫蒂第48届世界射击锦标赛的女子10米移动靶标准速比赛中,以391环的优异成绩打破了381环的世界纪录和世界青少年纪录获得冠军。以104中获得飞碟双多向项目的冠军。同年在韩国釜山亚运会的女子移动靶标准速比赛中,以389环获得冠军,并与队友以1141环的优异成绩获得该项目的团体冠军。由区游泳学校培养输送的队员在比利时举行的皮划艇世界杯赛第1站比赛中获双人艇1000米项目银牌。10月,在釜山亚运会女子双人皮划艇5000米比赛中以1分43秒52的成绩夺冠。
蹼泳运动原属军事体育项目,后列为非奥运体育运动项目,并有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赛。从1982年~1993年,上海由杨浦区承办上海市蹼泳队。1991年,在全国春季蹼泳锦标赛中,区蹼泳队获女子200米蹼泳金牌和女子4×200米蹼泳接力赛金牌。在女子400米蹼泳赛中,以3分12秒89的成绩,破3分14秒35的世界纪录。在女子800米蹼泳赛总决赛中,以6分57秒6的成绩,破6分57秒85的世界纪录。同年在第三届亚洲蹼泳锦标赛中,获女子4×100和4×200米接力赛两项冠军。1992年3月,在全国蹼泳春季锦标赛中,区蹼泳队队员以6分43秒59的优异成绩打破女子800米器泳的世界纪录,8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6届世界蹼泳锦标赛上又夺得女子800米蹼泳和1500米蹼泳两项世界冠军、一项世界亚军,并创造了800米蹼泳新的世界纪录。在参加亚洲蹼泳赛中,夺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1993年,在第7届全运会女子4×100米蹼泳接力赛中,在女子4×100米的蹼泳接力赛中,以2分50秒29的成绩,打破了由辽宁队保持的2分51的世界纪录。
第三章 竞赛组织
第一节 国际国内大赛
1992年,完成第1届东亚男女手球赛承办任务,这是杨浦体育馆建成后第一次承办国际大赛,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14支队伍参赛。同年,承办全国“俱乐部杯”女子甲级篮球锦标赛和全国“五花杯”职工毽球锦标赛等赛事,承办的市级赛事包括:“沪东杯”跳绳、踢毽子比赛,迎东亚运“天草杯”划船赛,“东风杯”6项趣味体育赛,“倍福来杯”职工健美操等赛事。1993年5月9日至18日,承办东亚运动会篮球赛,得到国家体委和各国参赛队的高度评价。同年,承办“可蒙杯”国际女子篮球挑战赛,共接待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中国一、二队的教练、运动员、裁判等80余人。1995年,完成全国8强男篮甲级联赛(主客场)的接待服务工作。同年,在共青森林公园内承办了天水之间上海“圣麦乐杯”水上8项兴趣体育对抗赛,承办的“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被评为最佳赛区。1996年9月,承办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11月,承办第1届亚太地区特殊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同年,还承办了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全国男篮职业联赛和足球、游泳两项4次市级赛事。
1997年,由杨浦区承办的第8届全运会手球比赛和足球赛(杨浦区)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手球协会向区体委赠送了“精心组织、热情服务、八运手球、文明比赛”的精制奖杯,区手球竞委会获市政府“优秀组织奖”,杨浦体育场被八运会足球竞委会评为“最佳赛区”。1998年,承办上海市首届社区健身大会开幕式暨广播操比赛获得圆满成功。1999年,承办第11届上海市运动会的成年组、少年组国际式摔跤、少年组手球、成年组广播操、成年组跳绳等4项竞委会工作,获“优秀竞赛组织奖”。2000年,区参与承办的全国U19青年足球联赛(决赛)获圆满成功,还承担全国男女手球锦标赛冠亚军决赛场地任务。同年,承办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手球赛、上海市小学生运动会足球赛和“新民晚报杯” 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杨浦赛区)等多项赛事。2001年,承办上海市第4届社区健身大会广播操比赛。
第二节 区级竞赛
1990年以来,每年举办数十项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区体育总会及各单项体育社团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992年完成16项51次单项比赛(包括各单项体协6项24次比赛),共有412个单位1028支队14654人次参加各项体育比赛。1995年举办杨浦区第2届老年人运动会,共有98支队1106名运动员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交流。同年,共举办17项30次中小学生单项比赛。体育总会及单项体协参与承办12项33次市、区级竞赛任务,约30万人次参赛。1996年举办田径、游泳等7项12次区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参赛学生2808人次。同年,举办杨浦区第8届小运会,共有125所小学1186学生参加田径、足球等9项比赛。1997年共组织区级比赛11项20次, 3400余名运动参赛。同年,区体育总会和各单项体协举办13项27次区级竞赛活动。1998年在举办杨浦区第3届社区运动会的同时,共举办全区67次各项比赛,150个单位6000余名运动员参赛。1999年,在举办杨浦区第4届社区运动会等比赛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了16项30次各项社区体育比赛活动,并举办了杨浦区第9届小学生运动会。2000年共举办15项24次比赛。2001年举办杨浦区第4届老年人运动会,92支队984名运动员参加7个大项的比赛交流。2002年,举办14项21次中小学生体育比赛。
第三节 参加市级比赛
1991年~1994年,在上海市青少年六项系列赛上,杨浦区连续4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足球、射击项目均获四连冠、田径项目获三连冠。游泳项目1991年获八名、1992年获第四名、1993年获第二名、1994年获第五名。体操项目1991年获第七名、1992年获第五名。举重项目1991年获第十名、1992年获第七名。1995年组团参加上海市第10届运动会,以48枚金牌获少年组金牌第三名,以14.5枚金牌列成年组金牌第六名,在市运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式中获优秀表演奖。1996年在市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奖牌97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32枚、铜牌34枚,获团体总分1077.5分,分获奖牌数第二名、金牌数第三名、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射击、足球项目的团体总分还分别实现“九连冠”。1997年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上获金牌40枚、银牌27枚、铜牌20枚、团体总分第三名。1998年在上海市第2届青少年运动会上获金牌36枚,列全市各队金牌数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区少年足球队在市少体校组比赛中夺冠,并代表上海在全国“李宁杯”少年足球赛上夺冠。
1999年,在上海市第11届运动会上,区代表团在少年16项系列赛的金牌数在全市列第一名、团体总分列第二名。徐翾和王佳旎双双超过射击世界纪录,这也是市运会上仅有的超世界纪录的项目。2000年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数第一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获金牌60枚、银牌46枚、铜牌58枚、团体总分1798.5分。2001年在上海市青少年各单项比赛中,获金牌73枚、团体总分2708.5分,继续显示出本区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的整体实力。2002年参加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在全市41个代表团中,少年组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为第四名,获金牌62枚、银牌60.5枚、铜牌48.5枚,21人次打破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纪录。在市运会上,成年组金牌数、团体总分在全市分列第七名和第五名,获金牌21枚、银牌26枚、 铜牌26.5枚。2003年在上海市第6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区代表团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第四章 “两乡”建设与足球传统
杨浦区是上海市唯一保持全国“游泳之乡”、“田径之乡”两项荣誉称号的区,“两乡”建设已成为体育工作的特色品牌。足球传统是杨浦体育工作的又一特色,足球运动长盛不衰,并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节 全国“游泳之乡”六连冠
区创建全国“游泳之乡”素有传统,1991年以来,是上海市唯一保持全国“游泳之乡”荣誉称号“六连冠”的区。1995年起,抓“游泳之乡”普及工作。开放各类大小游泳池83座、计23740场次、接待游客2244362人次。举办各类游泳普及班133期,161328人次参加。组织游泳比赛、水上表演27次。经过验收, 11245名学生游泳学会率达69.1%。1996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游泳之乡暨先进游泳池馆”经验交流会上,杨浦区被国家体委授予第5批全国“游泳之乡”荣誉称号。同年,有22923名学生参加游泳达标测试活动,学会率达74.39%。中国《游泳》杂志刊登杨浦区创建“游泳之乡”的工作经验。1997年,区召开“游泳之乡”创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制定新一轮建乡规划和年度计划。1998年结合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家庭游泳赛,在中小学生游泳普及达标活动中,有1.7万人学会游泳,学会率达69.61%。1999年,组团赴广州市出席全国“游泳之乡”暨游泳池馆工作会议,交流区“建乡”工作经验。2000年2月,在全国少年年龄组游泳锦标赛上,杨浦区有5人随上海联队参赛获金牌13枚,为上海联队获团体第一名立下了战功,其中施杨入选国家少儿集训队。在上海市元旦冬泳表演赛上,获团体总分88分名列第二。2001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游泳之乡暨先进游泳池馆”命名表彰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杨浦区第6批全国“游泳之乡”荣誉称号,实现将“游泳之乡”称号带进21世纪的建乡规划。2002年,成立有200名注册救生员参加的区救生协会,以加强夏季游泳开放安全工作。10335名中小学生参加夏季游泳普及达标活动,学会率达90%。5月,由区游泳学校培养输送的徐琳蓓在比利时皮划艇世界杯赛(第1站)比赛中获双人艇1000米项目银牌,8月,在西班牙世界锦标赛中获4人艇1000米项目中银牌,10月在釜山亚运会女子双人皮划艇5000米比赛中以1分43秒52的成绩折桂。2003年2月,区冬泳队在上海市“体彩杯”冬泳比赛中获团体第四名。同年,全区15座成年人游泳池开放70天,创游泳开放时间历年之最,接待游客81万人次。举办各类学会游泳培训班95期,5322人学会游泳。共培训游泳池主任14人、初级救生员54人、中级救生员11人、救生组长13人、并对160名持证救生员进行复审。
第二节 全国“田径之乡”三连冠
1990年以来,开展全国“田径之乡”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保持全国“田径之乡” 三连冠荣誉称号。1995年,结合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开展群众性的“田径之乡”创建活动,举行包括职工、学生和老年人等参加的杨浦区千人迎新春长跑活动,组织并参加“新丰杯”新三年眺望、新上海登楼比赛和“永芳杯”各界妇女万人长跑等系列活动。1996年元旦,举办迎新春五角场环岛长跑活动。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大学生比赛中获多项田径第一名。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上,获田径项目总分第二名。在国家体委组织的“田径之乡”创建工作复评中,区建乡工作受到国家体委的高度评价。1997年,通过调整充实“田径之乡”创建工作领导班子、健全机构、修改田径协会章程等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明确了建乡目标任务,增强了建乡的后劲。1998年,继续举办元旦迎春长跑等群体活动。2000年,受上海市田径协会委托,由区少体校组队参加全国少年田径分龄赛,获女子组团体第二名、男子组团体第九名。3名运动员获2个第二名、1个第四名和1个第六名的好成绩。同年,赴新疆参加全国“田径之乡”田径比赛,获铅球第四名、100米第七名和跳远第八名,并获得个人总分第八名的好成绩。2001年,由区少体校培养输送的吴鋆在第八届全运会上获撑杆跳项目冠军,为建乡活动添上精彩一笔。
第三节 弘扬足球传统
足球运动在杨浦素有传统,曾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足球运动员。1990年以来,将青少年足球运动项目列为区业余训练的重点项目,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倾斜,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足球比赛和组队参加“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并建有比较完善的各年龄递队,继续保持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全市的整体优势。1991起,实现青少年足球项目团体总分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的九连冠。1995年,在上海市“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上,区参赛队达239支,并在该赛设置的6个项目组别中获得5个冠军。1996年,参加“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多达252支,为历年之最,获高中组冠亚军、初中组冠军和女子组第二名。同年,区足协在暑期承办“小豆苗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来自8个省市207名运动员参赛,区队获冠军。1998年,举办区五人制室内足球赛。1999年,成立万申足球俱乐部,区少年足球队(万申足球队)代表中国青年队赴法国参加第27届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第五名,又在全国U19青年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年内建立了男子足球二线队。延吉中学女子足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7轮比赛全胜获女子足球项目冠军。2000年,鞍山中学男子足球队代表上海市参加“耐克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队锦标赛中国赛区男子公开组比赛夺冠。同年,万申足球队赴日本参加中日韩青年足球邀请赛夺冠,该队还获得全国U19青年足球联赛亚军。2001年,上海万申足球队(区办二线运动队)整体转会到中远足球俱乐部后,又组建了1985、1986年龄档的足球二线运动队,着手开展系统训练。2003年1月,申花SVA杨浦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落户白洋淀足球场。
第五章 社会体育管理
1997年5月,建立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以来,将区境内经营性体育场所审批管理、夏季游泳开放管理和健身气功管理等项工作纳入社会体育管理范畴。通过依法审批、规范管理、提供业务指导和良好服务等活动,推进社会体育活动的有序发展。
第一节 经营性社会体育场所管理
1990年以来,随着体育健身项目的多样化、健身活动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社会民营体育场所不断增加和发展。相继出现保龄球热、乒乓球热、羽毛球热和棋牌热等体育健身项目热潮,相应的经营性体育场所大量涌现。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依照国家法规、上海市规章,对提出开业申请者进行前置审批许可,对其经营面积、环境和硬件设施等条件进行审核。同时对开业条件作特别限定,如棋牌室不准开在居民区内、学校周边等,以确保不扰民和维护社会安定。1997年举办首期经营性棋牌室经理岗位培训班,并进行年检,以规范经营活动,要求各棋牌室将文明娱乐的指示牌挂墙明示,倡导文明风气。截至2000年,共举办4期杨浦区经营性棋牌室经理岗位培训班,200余名棋牌室经理参加培训和考试,培训内容涉及经营性体育场所管理的相关法规、小型体育活动竞赛常识、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法规知识,学员参加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2003年“非典”期间,注重对经营性体育场所的长效管理,加大了对包括棋牌室在内的“9小行业”的整治力度,并实行网上并联审批,以提高审批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高效。截至年末,区内各类经营性体育场所有268家。
第二节 夏季游泳场所开放管理
1990年以来,区游泳办公室以夏季游泳开放为重点,继续加强区境内游泳场所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卫生开放,以满足市民游泳健身的需求。每年3月份起,启动当年游泳场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池主任、救生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夏季游泳开放前,由区体委牵头,组织卫生、公安等部门对各游泳场所进行检查验收,督促整改。在夏季游泳开放期间,加强巡视,以确保安全卫生开放。同时,每年举办“游泳之乡”主题宣传周活动和各类游泳比赛,扩大游泳普及面。1997年,区游泳办公室与社体管理中心合署后,进一步加大对游泳场所规范管理的力度,为杨浦区实现全国“游泳之乡”六连冠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健身气功活动管理
1990年,区成立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对区内各类健身气功活动进行管理。管理工作主要是气功师注册登记、审批气功师证、审批健身气功培训班和带功报告会等活动。1993年,区内各类健身气功爱好者已达数十万,各类健身气功报告会和培训班等活动频繁,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告会为 “香功”报告会,在江湾体育馆、杨浦区体育馆等场所举办的“香功”报告会座无虚席,甚至在内场增设300席。1997年,区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与区社体管理中心合暑。随着健身气功种类的增多,健身气功中鱼龙混杂,迷信色彩、唯利是图和影响社会安定的现象时有发生,至1999年发生“法轮功”事件。1999年下半年起,区建立健身气功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加大了对健身气功活动和站(点)的管理力度,组织各类科学健身咨询讲座演示等活动。经过清理整顿,健身气功活动开始减少。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新五禽戏》新功法编创组在殷行街道2个社区进行试验。2003年,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到殷行街道拍摄《新五禽戏》教学片,为在全国推广做准备工作。
第六章 区体育社团管理
截至2003年底,区内有区体育总会、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区游泳协会、区足球协会、区田径协会、区无线电运动协会、区钓鱼协会、区信鸽协会、区桥牌协会、区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区游泳救生协会、区龙头老年足球协会等12个法人体育社团和5个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990年以来,区体育社团在架好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桥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市民体育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节 体育社团
区体育总会 1990年以来,区体育总会作为政府与社会各界、人民群众之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桥梁纽带,发挥了广泛联系社会、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体育总会每年主办或联办各项赛事活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已连续八届主办上海“舞王杯”体育舞蹈暨交谊舞公开赛,配合承办上海市“红双喜杯”千台万人乒乓球大赛(杨浦赛区)等项比赛。区体育总会还积极拓展中外体育交往,13年来,先后与日本静冈县(市)、横滨市、大饭府、岸和田市、法国、韩国、罗马尼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在足球、田径、体操、网球、游泳、无线电发报等体育运动项目上共开展了20余次出访和来访的国际体育交流活动。通过交流结识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宣传了杨浦。
区老年人体育协会 区老体协是单项体育法人社团,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990年以来,区老体协在做好全区老年体育的宣传、指导、科研、培训、表彰、竞赛和展示交流等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每年举办各类竞赛交流活动数十次,参与活动的老年人达20余万人次。区老体协下设门球、长跑、拳操等单项委员会,各街道(镇)建有老体协。各类健身团队数十支,长期开展各项活动。每年举办“重阳节”老年体育展示等大型活动,组队参加上海市各项比赛活动。截至2001年,已举办4届区老年人运动会。2003 年,区老体协会成立自行车骑游委员会,全年共有800人次参加骑游。
区游泳协会 1990年以来,区游泳协会每年重点承办全区各项游泳竞赛、中小学生游泳达标活动,并在健全各级游泳教练员、指导员培训体制和加强裁判员队伍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协会内还设有冬泳队,坚持开展冬泳运动,参加全国、上海等冬泳赛事,区冬泳队已发展成为上海东区的“带头羊”,2001年,上海市体育局授予区游泳协会“冬泳活动贡献奖”等称号。2003年底,区内有注册游泳裁判员国家级1人、一级38人、二级20人、三级24人。
区足球协会 1990年以来,区足球协会不断健全组织,下设教练员、基层、竞赛裁判等3个委员会,促使本市第一个区级足球协会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每年举办各类竞赛、培训、交流活动,推进区境足球运动健康发展。教练委员会重点加强对区二、三线足球队的队伍衔接和业训工作,确保本区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全市的整体优势,实现了青少年足球团体总分的“九连冠”。基层委员会以市、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为重点,抓好中小学校2个教研组的指导工作。每年举办2次足球比赛和参加“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比赛,扩大足球运动普及面。每年举办的上海市 “育苗杯”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区内中小学校屡获佳绩,其中同济一附中、复旦附中多次夺冠。2000年,同济一附中在全国“耐克杯”足球赛上海赛区获初中组冠军。两所学校在1999年~2003年向高等院校输送足球人才90人。竞赛裁判委员会在完成每年市、区指令性足球比赛承办工作的同时,重视对裁判队伍的建设,黄俊杰被国际足联批准为国际裁判员,并担任全国裁判长和裁判讲师。截至2003年末,有国家一级裁判员20人。
田径协会 1990年以来,区田径协会以普及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为重点,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每年举办春、秋两季杨浦区中小学田径比赛,参赛运动员1500人。23所中学坚持举办春、秋季校际田径比赛,参赛运动员8000人。各校建有田径队,还设有市、区田径传统学校和田径设点学校16所,500名运动员参加田径训练。1994年起,区田径协会承办9次杨浦—静冈中日少年田径友谊比赛。1996年起,区内有300~400人参加每年上海市“东丽杯”国际马拉松的健身跑和全程、半程马拉松比赛,屡获佳绩。
区无线电运动协会 1990年以来,区无线电运动协会在全市建立了首台区级无线电业余电台。大力开展业余电台普及活动,每年有近千名青少年参与无线电运动的培训和比赛。全区开展业余电台普及活动的学校中,有高中10所、初中11所、小学9所。这些中小学校坚持常年训练,周周有课余活动。2001年,江浦中学苏叔阳获全国业余电台竞赛初中组通信知识第一名。同年,杨浦队代表中国队参加第4届快速收发报世界锦标赛,获得了信息,学习了新技术。2002年复旦附中蒋春平获全国业余电台竞赛高中组CW第一名。2003年,控江二村小学刘铮等6人获全国业余电台分区赛小学组听抄呼号项目前三名。
区钓鱼协会 1990年以来,区钓鱼协会每年举办各类垂钓比赛评比活动,满足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需求。其中1999~2003年,共举办28次大中型比赛和钓鱼活动,参加比赛活动人数6000余人次,各委员单位举办的钓鱼活动人数达20000余人次。区钓鱼协会还举办裁判员、钓鱼技术培训班,30余家单位300名爱好者参加。2003年,举办“健康杯”区机关干部钓鱼比赛。
区信鸽协会 1990年以来,区信鸽协会以文明养鸽为重点,始终加强对会员的管理,1998年起每年开展“爱我杨浦,文明养鸽”系列活动,区鸽协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信鸽优胜单位”。1998~2003年,区内信鸽在全国、市各项赛事中获上百次优异成绩。在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上获得2枚银牌、1枚铜。2002年,区信鸽协会实行区域分块二级管理机制,加大了文明养鸽的管理力度。截至2003年末,区信鸽协会注册会员700人,注册信鸽竞翔裁判员二、三级16名、一级5名。
区桥牌协会 1990年以来,区桥牌协会每年或先后举办“卫百辛杯”、“新华杯”、“二钢申佳杯”、“烟草储运杯”、“飞达杯”和“瞿建律师事务所杯”等杯名的桥牌比赛,会员年累计参加活动总人次达500余人次。区桥牌协会多次与宝山区、宝钢桥协等单位联办桥牌联谊对抗赛。2001年,区桥牌协会与复旦大学工会联办“东方大学城杯”队式桥牌赛,30支队160余人参赛。2003年,区桥牌协会到建行杨浦区分行、区机关党工委和江浦、昆明、凯慧等中学开设桥牌培训班,学员人数140余人。
区摩托车运动协会 1990年以来,区摩托车运动协会以道路交通安全和文明驾驶为重点,合理安排每月连续7天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对区内数千名摩托车驾驶员会员驾照的年检工作。每年5月25日组织交通法规宣传活动。1997年起,增设为会员代办验车、保养、保险、车船税等一条龙便民服务项目。区摩托车运动协会还推出双休日学习班和夜间学习班等特色教学,以满足会员需求。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摩改汽的推进,私家车逐渐增多,摩托车逐渐减少。区摩托车运动协会开始拓展汽车运动业务。2003年,举办学习班154班次、审证学习班25次,参加学习班的会员数17580人次。同年9月,区汽摩运动协会参加上海市汽车集结赛,此次路程从上海至浙江共分4个赛段,全程492公里,由叶建平驾驶的杨浦区车队获冠军。同年末,区摩托车运动协会更名为区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
区救生协会 2002 年,区救生协会注册成立,共有200余名注册救生员入会。救生协会成立后以培训救生员、加强救生队伍管理、健全救生网络为重点开展协会活动。2003年,培训初级救生员54人、中级救生员11人,对110名救生员进行年审,并对13名救生组长进行培训。
区高校体育联谊俱乐部 2002年,在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和区域体育的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建立杨浦区高校体育联谊俱乐部,并纳入区体育总会专项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参加单位包括复旦、同济、财经、二军大、上海体院、上海理工、水产大学、空军政院、应用技术学院、电力学院、高等金融专科、医疗器械和出版专科等13所区境高校。
第二节 体育交流
1992年6月,杨浦区体育代表团首次出访日本静冈市。同年8月,静冈市足球代表团来区境访问比赛,10月,日本藤技市男女网球队来区访问比赛,11月,日本横滨市体育俱乐部代表团来区境访问考察。1993年,杨浦体育代表团应邀赴大连市作友好访问。同年,日本静冈市田径协会代表来区访问。1994年7月,日本静冈市田径友好访问团来区访问交流比赛。同年,日本实验社访问团来区与区无线电运动协会交流。1996年5月,日本静冈县烧津市国际交流协会友好访问团来区访问。同年8月,静冈县陆上竞技协会少年田径代表团来区访问比赛。1998年2月,区组团赴日本参加泉州地区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取得女子青年组铜牌。同年,分别接待日本2个少年体育代表团来区境访问比赛。1999年12月,区组团赴日本参加泉州地区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卜海琳获女子青年组金牌。同年4月,万申足球队代表中国青年队赴法国参加第27届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第五名。同年,日本静冈、横滨少年田径、足球代表团来区访问比赛。杨浦中学手球队出访日本广岛参加国际中学生手球邀请赛。2000年2月,区组团赴日本参加泉州地区第7届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获青年组亚军。同年,区少年足球队代表上海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并夺冠。2001年2月,区组团赴日本参家泉州地区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同年,日本静冈少年田径代表团来区访问比赛。同年,区无线电协会派员随中国无线电运动代表团赴罗马尼亚参加第4届世界快速收发报锦标赛。区内3名运动员随上海市少年游泳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友好交流。2002年,分别组团赴日本参加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和少年足球比赛。同年,日本静冈少年田径代表团第8次来区访问比赛,接待法国马赛地区中学生代表团来访交流。2003年2月,区组团赴日本参加第10届泉州地区国际市民马拉松邀请赛,杜鹏远获男子一般组冠军。
第七章 体育设施建设
1990年以来,体育场地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建设公共体育场地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企事业单位自主投资、招商引资、民营投资等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方式相继出现。新增体育场地主要包括社区健身苑(点)、新建小区会所健身 场地、民营保龄球馆,桌球房和健身房等各类设施。改善较多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区属教育系统。减少的体育场地主要在企业,大多数企业单位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因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置换等影响而减少。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区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369258平方米、建筑面积209489平方米、场地总计908393平方米。标准体育场地357个、非标准体育场地4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4平方米。
第一节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
1990年以来,区体育系统新建杨浦体育馆、杨浦射击场、颐康园等体育设施。杨浦体育馆始1990年9月开馆。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包括主馆、练习馆、招待所)8987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万元。体育馆在上海率先使用悬索张拉结构。主馆可安排手球、篮球等各类比赛、文艺演出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为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杨浦射击场始建于1990年末建成使用,占地面积3360平方米,设5个靶场。1993年8月,中原体育场开工,主体建筑游泳馆于1995年5月竣工。主要设施有:游泳馆1座,建有25米x16米的游泳池。另配网球场、健身房、乒乓房等配套设施。1996年,动工改建杨浦区体育场,投资1000万元,在第8届全运会前新建杨浦体育场东看台,对南北看台、足球场草坪、田径跑道、司令台、雨蓬、电子记分牌、扩音设备等进行改扩建和整修,保证第8届全运会手球和足球竞赛的顺利进行。1997年,完成区少体校体操房,柔道训练房的改建工程。1999年,投资100万元,在白洋淀足球场新建1座运动宿会楼,建筑面积783平方米。
2000年,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舒兰游泳娱乐中心、杨浦体育场400米塑胶跑道、白洋淀足球场大型综合素质训练房、区少体校运动员宿舍楼和杨浦温水游泳池门厅、男女更衣室等工程。其中,杨浦区体育场塑胶跑道和舒兰游泳娱乐中心是“彩票工程”,两项工程投资额1500万元,是区体委近年来通过销售中国体育彩票积累的公益金投资建造的。新建塑胶跑道设有8道标准田径比赛跑道,舒兰游泳娱乐中心占地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设有25米×16米共6条标准泳道的室内温水游泳池1座,该中心还设有2100平方米,集桑拿等休闲娱乐项目的辅助设施。2002年,将杨浦区体育场内2片网球场改扩建6片网球场。2003年,对白洋淀足球场大型综合素质训练房进行综合改造,改建为拥有10片羽毛球场的羽毛球馆。
第二节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1998年新建延吉街道、五角场街道2个社区健身苑。1999年,新建殷行街道社区健身苑,并获上海市社区健身苑(点)实事工程最佳工程奖,四平路街道鞍山三村居委健身点和五角场镇界泓滨健身点获优秀工程奖。2000年,完成3个社区健身苑、3个健身校园、1个健身场馆和101个小区健身点的建设任务。为探索社区健身苑(点)长效管理,制定《杨浦区社区健身苑(点)管理办法》,分别在控江路街道、殷行街道举办社区健身苑(点)管理、维修培训班,共有150人参加培训。2001年,在四平路街道建立本区首家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同年新建2个社区健身苑、30个小区健身点、2个健身校园。2002年,新建长白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和21个小区健身点。同时,对全区已建的243个社区健身苑(点)的设施器材进行全面更新和维修,确保器材完好率达到98%。2003年,新建上海市首家街道级的殷行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截至年末,本区健身苑(点)的覆盖面占街道(镇)和居委会的85%以上,大大方便了社区市民就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1990年以来,随着体育场地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民营参与投资体育设施建设,尤其是经营性体育场所设施建设逐渐增多,如区内鸿运保龄球馆、一兆韦德健身中心等。大专院校、区属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明显改善,一批游泳池馆改建为循环水系统设施,上海卷烟厂新建了足球场等一些体育场地设施。
第八章 体育经济
区体育系统经济活动从原来依靠场地出租创收向场馆开放、培训等创收转变,体育本体产业、相关产业比重逐步增加,并在销售体育彩票等体育经济活动中增加创收源,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节 场馆经济
1990年以来,区体育系统场馆经济由出租房屋创收向发展体育本体产业方向逐步发展。场馆开放向羽毛球、游泳、足球、篮球等项目挖潜。1997年,区体委对本体产业发展和场馆经济加大管理力度,当年事业单位创收710万元,超计划指标11.3%,同比增加10%。1998年,全面启动体育本体产业,加大场馆开放和各类竞赛、培训的力度,体育业务收入188.6万元,同比递增12%,占场馆经济创收的30%。2000年,区属体育场馆的体育经营收入在体育经济中的比重增幅至45%,体育经济创收超额完成年度700万元的计划指标。2002年,区属各体育场馆开放经营,全年创收800万元,同比递增6.2%,其中本体产业创收400万元,占收入的50%,国有资产增值幅度达到5%。2003年,体育系统创收近900万元,创历年新高,同比递增7.2%,净增加61.6万元,本体产业所占比重达50%以上,国有资产值增值率基本达到5%。
第二节 体育彩票销售活动
1996年起,区体委组织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活动。1997年,组织7次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活动,共销售体彩2540万元,为第8届全运会场馆设施维修筹措了资金,并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实施奥运战略提供了经费的支撑。1998年电脑体育彩票问世,每年至少举办1至2次大规模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活动。 2002年获公益金420万元。截至2003年,共获体育彩票公益金1561万。加上市体育局的体彩公益金的追加投入,用于区内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舒兰游泳娱乐中心、杨浦体育场塑胶田径跑道、杨浦射击场、网球场等场馆建设维修的公益金达2308万元。公益金使用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