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体育局推进“放管服”八项改革措施,努力营造服务公众的体育营商环境

2017-12-14
 

杨浦区体育局推进“放管服”八项改革措施,

努力营造服务公众的体育营商环境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继续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实行法无禁止皆可为,不设权外审批门槛,确保行政审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做到全年未发生一件因行政审批而致的行政复议案例,未发生一件行政诉讼和投诉案例。认真贯彻国务院46号文件,在取消商业性体育竞赛审批权后,进一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的新型办赛机制。扶持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成为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承办的主体,激活了体育产业市场,丰富了群众性体育赛事内容内涵。

2、融入网上行政审批办事大厅。按照区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大厅工作部署,区体育局将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等要素接入区网上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的端口,为受众提供了一门式办理事项的便利,又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同时参与事中事后平台运维,力求信息共享,共筑网上审批办事共享平台。

3、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区体育局承担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游泳、攀岩)的行政审批工作,在审批过程中,注重事前的严格按“国标”把关审验,在审批后加强经营中的巡查监管,在夏季游泳开放期间巡查23次,指导场所依法合规经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联手文化执法大队等部门联合现场执法,有效履行了事中事后监管的职责。

4、为审批对象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注重指导和服务对象,在夏季游泳开放之前,对区域内游泳场所池主任、救生员、水质员等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收有成效。今年夏季游泳开放期间,区域内游泳场所未发生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区体育局获评上海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优秀组织管理单位、4家游泳场获评年度先进游泳场所,一批管理人员获评先进。此外,区体育局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管理,指导服务新增一批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俱乐部。按照管办分离的工作要求,指导一批社团与行政顺利脱钩。

5、区校企多方联动建立区域体育产学研联盟。区体育局联手上海体育学院、耐克、阿里体育等大型骨干公司,成立了上海首家体育产学研联盟,举办了上海市第三届体育高峰论坛和上海市首届体育“双创”大赛。区体育局指导和推荐五角场地区成为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的国家级示范基地正在公示中。此外,积极配合上海体育学院打造环上海体院健康圈和筹建国家兴奋剂第二实验室等项目,有效地发挥政府扶持和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6、区企联手举办新江湾城半程马拉松。发挥“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主体”的办赛机制。联手专业办赛公司,利用专业优势和网上报名等新型办赛理念和平台,服务参赛路跑选手,既方便了路跑选手,又理顺了赛事筹办工作。促进了区企强强联合,拓展了群众性大型体育赛事新路径。

7、体医结合打造服务社区市民新平台。继续深化“社区、校区、园区、营区、商区”五区联动,带动更多家庭、健身团队、驻区官兵及园区白领等参与体育、融入体育,提高了市民参与健身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体医结合”,启动四平社区试点和长白健康社区等工作,探索体育融入健康社区建设的新路径,让更多市民受益。

8、创新服务市民健身的新载体。与阿里体育合作运营成立了阿里体育首家培训中心,推动阿里、耐克等企业投身公益体育事业。与乐刻体育等机构合作,成立了区市民健身中心,成为上海首家7×24小时不打烊的百姓健身房和互联网+智能健身的健身房,为更好和多层次服务市民健身植入了新业态。

杨浦区体育局  供稿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