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全民健身”融合,杨浦这一街道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

2023-03-17

 

四平路街道

15分钟体育生活圈

党建     社区     运动     健身

    近年来,为探索党建引领、体育吸引、治理共赢的“15分钟体育生活圈”。四平路街道创新“点线面”社区体育工作,构建辐射整个社区“市民运动健身”全覆盖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党建工作与社区体育工作的高度融合,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可及性和促进居民健康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建+体育”融合

推进社区体育枢纽式管理

    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街道积极推进辖区体育枢纽式管理,织好组织网络,发挥党建枢纽作用。

    以支部为纽带,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党支部”,并设立5个党小组,配强班子力量,夯实党建基础,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工作小组等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75支体育团队中,引领团队开展系列体育活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与体育事业发展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以党建联盟为抓手,建立街道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来自同济大学、同济科技园、杨浦高级中学、铁岭中学等25家社会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负责人和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商制定社区体育发展工作计划,协同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宣传、组织、培训、竞赛、展示,以及参加公益性活动等工作,促进社区群众性体育蓬勃发展。

    2021年街道与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合作,着力打造“社区健康师”品牌,以“点单配送”方式,面向社区、环同济单位配送“健康讲座”。每两年举办一届“环同济社区体育运动会”“社区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吸引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能参与其中,让社区青少年、白领和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健身+指导”并举

体医结合干预指导进家庭

    街道通过实践探索和努力,打造了一支年轻化、有一定体育专业技能、结构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扩增到412名,其中国家级指导员4名、一级指导员27名、二级指导员51名、三级指导员330名,45岁以下指导员达到101名,年轻化占比从原来的12%提升到目前的25%,服务社区家庭2500余户。

    通过“体医”融合,整合4个卫生站(点)、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7名全科医生,挑选1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和居民区现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等资源,组建成若干支“体医结合”服务队,深入社区、走进家庭,推广非医疗健康干预,对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身运动指导、医疗健康体育干预,还选聘了一批“活力型”专业性强的体育指导员,进学校、到社区健身苑点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使居民运动激情不断得到提升。

“运动+项目”赋能

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

    街道不断扩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截至2022年底,街道辖区建成健身苑点45个,配备近500件健身器材,建有公共羽毛球运动场1个、市级健身步道3条、体育公园1处、篮球场1个、市民综合健身房1个,使老人们在清晨打太极拳、使用健身器材,年轻人则在傍晚打篮球、健步走。

    在抚顺路、阜新路、密云路等社区睦邻中心建立“体医结合”运动小站,按照“1+2”模式配备服务指导员,每个中心配备1名全科医生、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设乒乓房、瑜伽室等体育场所,添置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器材,定期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与健身指导服务,使慢病干预形成健身新常态,居民也变成了“体医结合”主要实施者和推动人。先后在阜新路、顺路、苏家屯路等打造文化体育融于一体的“口袋花园”“儿童娱乐苑点”,着力打造“一街一品”全民健身品牌,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科学锻炼、健康生活的需求。

    2022年街道结合疫情防控,录制8个系列160个运动视频,通过线上发布,引导居民在家开展健身锻炼,还开展线上“健身技能竞赛展示”活动,收到各年龄段人群视频1000余条,参与的居民达5000人次。

    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激活社区体育资源,健全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新打造“市民运动健身中心”,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健身需求,并通过社会化运行模式,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加强与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的合作,探索“运动”“营养”及“主动健康老龄化”运动健康管理新模式,在社区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的氛围,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平”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来源:NICE四平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