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系统2025年对口支援工作迎春座谈会召开
2025-01-261月26日上午,区教育系统2025年对口支援工作迎春座谈会召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何劲松,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王芳与区教育系统援藏援滇干部教师座谈交流,送上新春祝福和诚挚慰问并合影留念。
何劲松表示,杨浦援藏援滇干部教师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伟大征程中经受住了磨砺和考验,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任期中继续奋斗、冲刺前行,增强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民族政策意识,当好友谊使者,做好工作的总结提炼,既努力为当地留下有用的经验,又很好地延续杨浦教育与对口地区的深厚情谊。
王芳充分肯定了援藏援滇干部教师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对他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表示感动。她希望援藏援滇干部教师能够做到工作留痕,建章立制有传承;特色彰显,因地制宜打品牌;作风扎实,高位推进树形象。
杨浦区教育系统目前共有1名援藏教育干部、5个组团式帮扶团队,一共20名干部教育人才在西藏日喀则市、云南省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开展一年期以上教育帮扶工作。会上,援藏教育干部、援藏援滇支教团队代表对2024年支教情况进行汇报,支教教师代表发言。
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群英和援藏援滇干部教师出席会议。
工作成果介绍
西藏
第十批援藏-拉孜县教育干部
尹向前同志是第十批援藏拉孜县教育干部,在拉孜县中学牵头制定三年规划,落实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当地在家庭教育的空白,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学校取得出色成绩。在日喀则抗震救灾中,他随团第一时间返岗,组织全校教师对近3000名学生进行关心关怀,落实安置工作,并制定新学期校舍统筹方案,确保后续灾区准时开学。
第十批援藏-上海市教育人才
“组团式”援藏杨浦工作队
由杜俊杰、朱忠壹、蔡骁、张昕龙四位同志组成,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继续擦亮高原大思政品牌,与高校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把“世界屋脊上的大思政课”上到青稞地里和拉孜县吉角村,关注中小学科学教育,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综合性科学馆,全面引入了高水平STEM课程,学校团队成为西藏首支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国际邀请赛挑战资格的队伍,在多个领域实现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零”的突破。
云南
杨浦教育-香格里拉“组团式”帮扶团队
杨浦教育-香格里拉“组团式”帮扶团队分别对口支援藏文中学和香格里拉中学,其中藏文中学帮扶团队由李沐东、钟琪、梁立峰、彭剑超四位同志组成,聚焦机制建设,提升学校的管理能级,推进立德树人的“石榴籽”项目、育人体系构建的“同心圆”项目、教学质量提升的“指南针”项目、强师兴校的“石苔花”项目、教育数字化推进的“智立方”项目;聚焦课堂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管齐下抓课堂质量;聚焦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扶老师兼任学科教研组长,选送当地教师赴上海交流学习;聚焦特色建设,培养合格时代新人,结合汉藏双语特色,开展沪滇藏三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主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
香格里拉中学帮扶团队由邹忠敏、陈锞、高红伟、蒋毅四位同志组成,党建引领,筑牢教育根基,思政铸魂,点亮学生心灯,帮扶学校荣获全国“三大步”励志教育示范校和全州思政教育示范校殊荣,德育工作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德育典型案例,登上“学习强国”及《教育家》杂志;教学革新,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成长,培育教育英才,开展青蓝工程、组织教师赴沪培训等活动;学生发展,助力全面成长,暑期组织21位初中生到上海结对共建学校开展夏令营游学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进沪滇教育交流。今年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率领上海市代表团来到香格里拉中学考察,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得到了上海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
杨浦教育-宁蒗县“组团式”帮扶团队
杨浦教育-香格里拉“组团式”帮扶团队分别对口支援宁蒗二中和宁蒗职高,其中宁蒗二中帮扶团队由姚雯、周靖毅、姜甄、王群四位同志组成,团队教师开足马力,周课时数达到30多节,缓解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研训蓄力,赋能成长,组织教师赴丽江市、上海培训学习,邀请上海结对共建校赴滇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切实用浸润式教研帮助教师成长;深耕课堂,实践成长,强化教师听评课规范,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多人次教师获得当地教学比赛奖项;骨干引领,专业成长,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骨干教师梯队初步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开设姚雯专家工作室,在心理健康方面拓展辐射影响力。团队做到融入融合融洽、坚定坚守坚持,笃行不怠,久久为功。
宁蒗职高帮扶团队由方继敏、李巍伟、赵怡三位同志组成。坚守围绕四个提升即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施七个聚焦,根据学校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精准施策。面对师资力量紧缺,特别是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一方面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引入新鲜血液,一方面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考证、培训,帮扶学校“双师型”教师从原来的4位,提升到17人。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专业共建,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美容美发设施设备进校园、专业教师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