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2021年杨浦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03-22

各小学(含民办、一贯制):

现将《关于2021年杨浦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杨浦区教育局

                          2021年3月22日

 

 

杨 浦 区 教 育 局

关于2021年杨浦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已列入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区也将“公、民办小学提供免费的课后晚托班服务”纳入2021年区政府实事项目。近年来,我区公、民办小学从实际出发,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缓解了家庭按时接孩子放学难的问题。

进一步回应社会需求,根据市教委、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9】13号)及《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旧区改造工程等民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委办【2020】73号)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等的相关工作要求,2021年持续推进本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围绕“工作目标体现温情、教师服务富有热情、学生参与富有激情、家校配合流露真情”的工作宗旨,结合本区实际,兼顾疫情防控要求,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放学(一般是下午3:30)后有意愿留校参加校外活动和晚托的小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服务,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解决家长不能按时接学生放学的实际困难。2021年底前,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覆盖率和学生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家长满意度进一步上升。

二、基本原则

以“政府主导、学校负责、愿留尽留、多方配合”为基本原则,区域发挥统筹协调、指导服务、支持保障等主导作用;学校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社会责任;兼顾疫情防控工作。

三、实施安排

(一)实施范围

包括我区所有公、民办小学(含一贯制学校小学部),鼓励民办小学积极参照执行。对象覆盖愿意留在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晚托的小学生。

(二)服务时间

各学校自本学期开学后,对放学(一般是下午3:30)后有意愿留校参加课外活动和晚托的小学生,提供免费服务。课后服务的时间可分段实行, 课外活动一般到下午4:30前,晚托服务一般不晚于下午6:00。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和疫情防控要求,相对灵活安排课后服务具体时间段。

(三)服务内容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完成作业和素质教育活动,组织作业、阅读、游戏、艺术科普、拓展训练、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校内课外活动。晚托服务主要是针对下午4:30仍不能接回家的学生,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的安排服务。

(四)组织方式

校是组织落实课后服务的责任主体。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在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逐步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四、组织实施

(一)基于意愿,制定方案

学校要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家委会代表、教师等共同组成的服务管理团队。通过梳理本校资源状况、召开各层级会议了解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需求、兼顾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制定校本化工作方案,明确课后服务的时间段以及相应时间段内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并落实课后服务的具体安排。

学校于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将工作方案报教育局基教科备案。

(二)整合资源,科学服务

学校要合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供科学的服务。学校可以依托教育集团资源,探索课后服务内容的创新。学校可以梳理线上资源,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课后服务形式。学校可以逐步引入社会公益力量等,但需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经费支出等事项。学校无偿开放场地资源,安排学校人员跟进、协调和管理社区教育力量、公益性机构在校内的服务工作,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三)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学校要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做好看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排除场地、设施、消防、饮水卫生、传染病疫情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活动安全与有序。本市校方责任险已覆盖学校组织的、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课后服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学生伤害应急处置机制。

(四)加强宣传,增进共识

学校要采取信息公示、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长告知书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准确信息,提高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知晓度。学校要定期通过问卷调研、学生及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服务效果。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做好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传播科学的课外育人观念。同时要做好经验总结,在各类多媒体平台进行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推广。

五、保障机制

区域与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以进一步推进区域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

(一)建立服务管理机制

教育局发挥统筹协调、管理指导、服务保障等功能,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搭建学校和社会力量沟通的平台。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室等履行指导、管理、监督、服务等职责,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实施。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局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指导民办小学充分利用社会捐助、专项基金的经费,完善经费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超工作量奖励纳入教育局绩效工资统筹部分,体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三)建立专项考核和监督机制

教育局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对学校年度绩效工作的考核中,作为对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教育督导部门将课后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范围,发挥责任督学的作用,加强过程性检查。

(四)完善常态长效机制

教育局对各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阶段性调研和综合评估,加强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做好需求排摸,指导各小学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课后服务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和实施。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