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全学科阅读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2024-10-31活动回顾
近日,在“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工作规划的指导下,杨浦区教育局积极推进全学科阅读项目,旨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近期,全学科阅读项目以生物学和历史学科为试点,基于学科特性和核心素养要求,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成功孵化全学科阅读展示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研究所成和学生学习所得。
生物学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2024年10月17日上午,一场聚焦“双新”工作推进的生物学教研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不仅作为交大附中建校7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一环,同时也是杨浦区“高中生物学登峰计划研习基地”的精彩展示。活动荣幸邀请到了杨浦区教育学院的生物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竹青,以及上海市第六期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的资深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沈桂弟。此外,杨浦区各高级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来自不同区域的骨干教师代表,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部分学员也参与了活动,共同研讨。
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第二期学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李佳敏老师以“艾滋病及其治疗”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李老师以创伤性美容引发艾滋病的新闻为情境导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复习免疫三道防线,分析感染HIV后病毒载量的变化;熟练运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动态构建病毒入侵机体后人体的免疫过程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免疫学知识和概念。学生通过阅读HIV侵染Th细胞及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分析并提出治疗措施。李老师启发学生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解释药物激励等现象,运用生物工程中的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
课后,李佳敏老师基于本校学情对教学活动设计和授课思路等进行了分享交流。李老师提到免疫学是高二阶段学习过的内容,高三学生恐有所遗忘,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可能是散乱点状的,所以在涉及本节复习课时围绕“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引发的机体免疫”及“艾滋病的治疗”两个问题展开教学,旨在落实免疫调节知识复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网状知识脉络,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杨浦区教育学院李竹青老师强调在复习课上需要唤醒学生的认知,将知识结构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李老师整节课体现了生物学教师独有的学科情怀,落实了生物学学科育人价值。为不同层次、不同学段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仿的样本。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沈桂弟老师为本次生物学教研活动带来了精炼而深刻的总结点评。沈老师满怀期待地指出,在新教材、新课标逐步落地的当下,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更多教师将会积极参与到如何优化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探讨与交流中来。沈老师鼓励大家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多提升复习课教学效果的新路径,为生物学教育的质量提升思考对策。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学展示活动
10月24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承办了杨浦区高中全学科阅读暨基于大概念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教育学院主办,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承办,杨浦区“登峰计划”历史名师研习基地、上海市中学历史德育实训基地协办。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有普陀区教育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鲍丽倩,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左卫星和杨浦区教育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叶朝良,以及杨浦区教育局高中教育科科长李晞鹏。第六期上海市中学德育实训基地与杨浦区“登峰计划”历史名师研习基地的部分教师,杨浦区高中历史教师和复旦大学高教所的部分学生参与了本次教学展示活动。
王康茜老师和刘丽老师分别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和《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为题,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和跨学科资源统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明的特征、表现与成因,以及古代帝国与文明交流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素养。
刘丽老师以《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为题,选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宙斯阿蒙大理石头像”作为导入,引出本课学习的大概念“文明的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挖掘教科书的地图,结合名家史论,开展文本解读,探究古代农耕文明扩张的动因、条件与手段,了解农耕文明的扩展促使古代世界的帝国先后崛起。刘老师从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两个视角,对教材地图、插图进行整合,形成“地图群”“图片群”,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帝国与文明交流的关系。最后,刘老师以“古代世界帝国的覆灭是否意味着其文明的消亡”为讨论话题,学生畅所欲言,以史为鉴。刘老师的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观点与价值导向,为下一单元中古时期区域文明多元面貌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课评课活动由叶朝良老师主持。首先,王康茜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大概念教学的层级架构”的理论研究基础、高中生认知特点以及跨学科统整资源,从课标与教材的文本解读出发,分解关键问题,从而在互动中深化学生认知,也为课后的个性化阅读与学习提供示范路径。随后,刘丽老师以“全学科阅读”为主题,以第二课为例阐述了本节课中全学科阅读在历史常规课中的尝试,并对课堂教学中“如何选取同一主题且能有效贯穿全课的阅读资料”进行了反思。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鲍丽倩老师点评两节课都充分体现了“双新”理念的典型特征,借助情境创设与关键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理解课程主旨。两节课均借助跨学科方法与全学科阅读,统整资源,引导学生从史实理解到价值引领的进阶。切入点各有特色,又殊途同归,充分彰显了同济一附中历史教研组的教学功底。鲍老师还就如何从概念史的视角,以“文明”与“帝国”的概念流变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具体指导。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左卫星老师也认为两节课各有特色,体现了两位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王老师、刘老师深度挖掘教科书上的同一幅地图,将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融入历史学习中,体现了跨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两位老师都关注到了细节解读,在课堂中突破了关键问题,是两堂很好的“教学示范课”。
李晞鹏科长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对历史学科中渗透“全学科阅读”“大概念”“跨学科”等主题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彰显了同济一附中历史教研组的敬业性、专业性与引领性。之后,从基础调研、组建团队、探索路径、初步成效与未来设想等方面,介绍了杨浦区全学科阅读的做法、经验与设想。最后对在历史学科中推进全学科阅读的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项目总结
自2023年以来,杨浦区全学科阅读项目得到了区域内近百名高中教师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在项目启动初期,项目团队对全学科阅读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共收集到392份教师有效问卷及2112份学生有效问卷,借此全面掌握了区域对全学科阅读的理解程度、实际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基于这些详实的调研数据,设计了具有杨浦区特色的全学科阅读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了杨浦区全学科阅读资源库及相应的指导策略体系,旨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和学习辅助工具,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成效。此次展示的两场公开课,是全学科阅读项目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进一步增强了杨浦区高中全学科阅读研究的品牌影响力和区域辐射效应。
杨浦区教育局高中教育科供稿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