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丨上好思政课程 铸魂育新人(五)
2025-04-17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注入营养、固本培元。为持续擦亮“杨浦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杨浦区教育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工作品牌建设,各学校努力上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
杨浦高级中学
杨浦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顾炜以“三种文化”为主线,系统阐释上海城市精神内涵。通过解析石库门建筑所承载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融合特质,结合崧泽遗址、广富林水下博物馆等文化遗存,追溯上海六千年文明脉络,强调文化基因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课程聚焦杨浦“四个百年”历史底蕴,以百年水厂、发电厂等工业遗产为例,展现杨浦从近代工业发源地到“人民城市”实践区的转型历程,并回顾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青年群体的红色足迹,深化学生对“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认知。顾书记在总结中号召青年学子以“四个自信”为指引,传承红色基因,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续写杨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复旦实验中学
复旦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海蓓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时代主题为切入点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艺术思政课。刘书记通过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颂》等红色乐曲及田汉、聂耳、吕其明等时代音乐人的故事,带领师生回望中华民族的沉浮与荣光,展现人民群众通过艺术作品掀起的巨浪和谱写的战歌。以音乐为载体绘就鲜活的时代记忆,号召青年学生用歌声重温历史,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
辛灵中学
辛灵中学党支部书记刘璇带领学生们在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开展实地课程教学。以杨树浦水厂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城市基础设施与文明发展的共生关系。通过回溯水厂自1883年建成以来的百年历程,结合工人护厂抗敌、技术革新等历史事件,阐释公共服务领域所蕴含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一滴水见民生”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要以社会责任感为纽带,赓续奋斗、接力前行。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孙燕菁以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为背景,系统解析杨树浦水厂、上海船厂等工业遗址的变迁历程。课程结合校友参与街道儿童议事厅推动社区博物馆升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等鲜活案例,阐释青少年参与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孙书记以“齐齐行动月”为契机,倡导学生通过行走调研、科技创新、创意实践等方式,探寻城市发展密码,反哺城市能级提升,争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新时代追风少年。
国和小学
国和小学党支部书记李雯以老上海弄堂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慎成里”里弄历史影像,阐释石库门建筑承载的集体记忆与生活智慧。课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结合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旧址、萧红萧军故居等革命遗迹,讲述隐蔽战线中的先烈事迹,强调红色精神传承的时代意义。李书记号召学生以保护历史遗存、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赓续城市文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