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20年杨浦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0-04-02各中小学(含中职):
现将《2020年杨浦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杨浦区教育局
2020年3月27日
2020年杨浦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杨浦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杨浦区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为契机,推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路径,坚持五育并举,制定《杨浦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整体育人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创新合力育人工作落实机制和路径策略,凝练区域推进实施的特色经验,推进“三全育人”的杨浦实践,争创全市“三全育人”工作示范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与复旦大学马院的共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进“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研究”项目研究。
二、在生命教育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区域生命一体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区域生命教育内涵,积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制定《关于在生命教育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进行科学、系统的落实。探索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区“生命教育一体化”教育综改核心项目,构建大中小学联动机制,进一步推进课程研究。建设法治-生命和人文精神联合研训基地。出版学生学习资料《健康安全技能宝典》(情绪智力)等相关课程,进行微课录制,逐步从试点校向区域所有学校推广。结合防控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把疫情变成教育资源,开展好生命教育课,帮助未成年人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引导未成年人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三、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全过程。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为契机,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新思想,当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教育,结合“开学第一课”、学雷锋活动、清明期间“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学习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七一期间“童心向党”、十一期间“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开展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仪式教育,充分发挥每周一次升旗仪式的育人功能,组织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突出事迹,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报国志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四、强化劳动教育,提高对劳育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提高未成年人的劳动素养,促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把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贯通;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入到学生职业生涯体验中;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之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之中。开展学先进活动,学习劳动模范和优秀工匠、先进人物的劳动精神,在中职学校开展劳模、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专题研究,举办与美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区级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推广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树立学生身边的劳动榜样,初步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和机制。
五、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落实《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公益心理辅导讲座、团体辅导、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推进情绪智力培养特色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积极创建学生情绪体验馆,在培养学生情绪智力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咨询师线上线下个案督导,完善中心心理咨询师成长机制及危机干预预防机制。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鼓励学校创建“一校一品”,设计和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辅导工作。组织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比赛的区级选拔和市级参赛。与复旦大学合作,做好对杨浦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教育关系的持续关注与研究、总结。健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服务体系,与区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问题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快速转介等方面的研究。做好在线教育及返校后的心理干预工作,并纳入学校总体疫情防控工作。
六、提升卫生健康教育能级,注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
整体提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新冠肺炎预防、学校消毒技术、食品安全与近视防控等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卫生教师参加第二届上海市卫生保健教师知识与技能大赛。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丰富健康教育形式。继续完善区域《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传染病 从我做起》等健康教育专题网络微课;以学生近视预防与控制为重点,推出“呵护明亮双眼”专题网页,定期发布青少年视力保护知识及系列微课;开展“爱眼护眼”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行为习惯,提高师生近视防控意识与能力。结合卫生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上海市健康知识网上竞赛、保护野生动物创意绘画、急救技能展示等各类主题活动。
七、加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落实《上海市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持续深入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科学教育理念,营造家校协同良好育人环境。用好区域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手册,开展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开展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评估推荐工作,力争完成区域20%的示范校目标。开展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实验基地验收及申报工作。加强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工作。启动12个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成立杨浦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核心服务团队。建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探索区域全覆盖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快乐家庭阳光行”“快乐家庭成长季”等特色项目建设。继续研发“家庭生命教育”一体化课程,完成九年一贯制初中等学校“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配送。建设“爱家学堂”微信公众号,提升家长知晓度和阅读量。继续开展“和您在一起”全国优秀国学教育项目“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区中小学孝亲敬老特色校评选工作。开展第二期杨浦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题培训。
八、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体验,注重寓教于乐。为高中学校配送高中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课程。高质量完成2020届高中生60课时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启动高中生实践基地建设新一轮遴选工作,着力创新性岗位(基地)的发掘培育。会同区文明办对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的内涵建设与站点管理模式做进一步探索,实现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在各街道的全覆盖、全运作,积极服务初、高中学生。继续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扩大覆盖面。继续推进学校少年宫与高中生志愿服务、爱心暑托班的整合创新工作。完成户外生活课程学习资料的正式出版工作,开展相关工作研讨。组织落实初中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等活动,做好写实记录。进一步探索小学阶段的社会实践工作。
九、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未成年人的文明素养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文明道德素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校园张贴、广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总结和提炼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实践经验,加强品牌辐射,整体提高区域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关注学校行为养成教育的顶层设计,增强理论研究,细化规则标准,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建立预防校园欺凌(霸凌)发生机制并积极预防,营造学校和谐氛围。
十、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强化德育队伍梯队建设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规划。面向全体教师,重点做好学科育德、全员育德的相关培训。发挥本区5个市级德育基地作用,积极培养德育骨干力量。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建设,开展区域德育工作展示交流。加强班主任校本研修指导,促进队伍专业发展。以班主任四季讲坛、高研班、青苗班及班主任工作坊等为平台,重点开展好班主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传承的思考、新媒体运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班主任研修,对全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的专题培训。以“生命·责任·家国”为主题,开展区班主任主题教育课大赛,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组织参加长三角和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加强德育科学研究,实现课题引领。开展杨浦区第十届德育论文评选表彰活动。指导做好2020年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上海学校德育“德尚”系列项目、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协会研究课题等研究工作。